揭秘:md为曹操翻案正名的五大理由
揭秘:md为曹操翻案正名的五大理由
md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很喜欢研读历史。比如蔡东藩的史书演义,md一直随身携带。md很有见地,在他眼里,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不过对于大家都极力反对的人物,比如曹操王莽等人,md却独具慧眼,md认为曹操很了不起,是个正面人物形象。
1952年,md在读《南史・韦睿传》时,称赞梁武帝部将韦睿智勇双全,并就韦睿筑城御敌时所云“为将当有怯时”,批曰:“此曹操语。夏侯渊不听曹公此语,故致军败身歼。”
1954年夏在北戴河,md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全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
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这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还特意给女儿李敏、李讷写信说:“北戴河、秦皇岛、山海关一带是曹孟德到过的地方。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诗人。他的碣石诗是有名的。”

1957年4月10日,md在与人民日报社负责人谈话时说:“历史上说曹操是奸雄。不要相信那些演义。其实,曹操不坏。当时曹操是代表进步一方的,汉是没落的。”据翻译李越然回忆,1957年11月2日,正在莫斯科访问的md将胡乔木、郭沫若等招来共进晚餐,兴致勃勃地与郭沫若纵论三国历史时说:“诸葛亮用兵固然足智多谋,可曹操这个人也不简单。唱戏总是把他扮成个大白脸,其实冤枉。这个人很了不起。”大跃进“时期,md对曹操的公开赞扬更多。
1958年11月初,md召集部分中央领导人和部分地方负责人在郑州举行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11月20日上午,md召集柯庆施、李井泉、王任重和他在武汉座谈,他们都以为要座谈的内容是预定在第二天,当他们坐定后,md一开头却说:”今天找你们来谈谈陈寿的《三国志》。“他强调:”《三国演义》是把曹操看作奸臣来描写的;而《三国志》是把曹操看作历史上的正面人物来叙述的,而且说曹操是天下大乱时期出现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可是因为《三国演义》又通俗又生动,所以看的人多,加上旧戏上演。
md要替曹操翻案的理由
其一:md对曹操的诗文格外佩服,曹操作为当时东汉末年的实际掌权者,诗文都是当世一流的。md自己也说:“曹操的文章、诗,极为本色,直抒胸臆,豁达通脱,应当学习。”“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其二,曹操用兵如神,很少有对手,而且即使碰到赤壁大战那样的兵败,也都能够坚强的挺过去,不像刘备火烧连营后一蹶不振,md对这位三国时期的大英雄神交已久。所谓英雄相惜就是这个道理。
其三,md对曹操本人的赞赏。曹操出身在宦官家庭,他的成长与崛起,绝对不是靠着某种势力起家的,和本人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无关系。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务虚名,也让md很是钦佩。当然更主要的在曹操主政之下,中原地区那种千里无鸡鸣白骨露於野的现象确实得到改变,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