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张仪欺楚 大秦名相张仪:用智谋和辩术瓦解六国合纵
大秦名相张仪:用智谋和辩术瓦解六国合纵 战国时期的楚国。一天楚国令尹 楚相 昭阳家中正在举行宴会贵卿如云高朋满座觥筹交错好不热闹。席问令尹昭阳突然发现自己随身佩带的一个玉璧不见了满座哗然议论纷纷。渐
大秦名相张仪:用智谋和辩术瓦解六国合纵

战国时期的楚国。一天
楚国令尹(楚相)昭阳家中正在举行宴会
贵卿如云
高朋满座
觥筹交错
好不热闹。席问
令尹昭阳突然发现自己随身佩带的一个玉璧不见了
满座哗然
议论纷纷。渐渐地人们的目光集中到了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身上。昭阳见状
不问青红皂白
便命人把那年轻人捆绑起来
拷打逼供。怎奈
那年轻人虽然被打得皮开肉绽
却死活不肯招认
令尹昭阳只好挥手将那人赶了出去。
那年轻人遭此毒打
心中好不委屈
跌跌撞撞赶回家
他问妻子:“看我舌头还有没有?”妻子不解其意
笑着说:“舌头还在。”年轻人欣慰地说道:“舌头还在
这就足够了。”此人便是张仪。其后
他真的就凭借这张利口
巧施纵横之术
辅助秦国统一了天下。
受辱赴秦图谋兵事
周显王三十九年(公元前330年)
纵横家苏秦四处奔波
终于先后说服了燕、赵等六国
初欲合纵抗秦。这一年
适逢秦国派大良造公孙衍(号犀首)破魏军于雒阳
生擒魏将龙贾。苏秦料到
赵国作为合纵抗秦的盟主
势必要被视为眼中钉
列为首要进攻的目标。如果秦国对赵用兵
必将惊散刚刚建立的列国合纵
便想派人游说秦惠王
使其暂缓出兵。赵国尽管颇具文臣武将
策士游客
但苏秦筛来选去
觉得无一人中意。于是他想到了同窗张仪。他深知张仪的为人
请将不如激将
于是他叫来手下的家臣
叮咛嘱咐了一番
便打发他去了。
苏秦既不亲自前往
又不堂而皇之地遣使邀请
而是派人乔装打扮
暗中行事。派去的人寻机接近张仪
暗示道:“当初
先生与苏秦交谊至深
现今苏秦仕途亨通
您何不前去求见
借以实现平生宏愿。”张仪正苦于怀才不遇
当然希图同窗提携
便决定投奔苏秦。
张仪千辛万苦
满怀希望地来到赵国。第二天便去见苏秦
可是没有人给他通报。直到第五天
看门的才给他往里回报
那人回来说:“今天相国很忙
他说请您留下
改日去请您。”张仪只好又回到客店
耐心等待。谁知道一连等了几天
半点消息也没有。张仪气得便要离去。可是店主却说:“您不是说过相国打发人来请您吗?万一他来找您
您让我上哪儿找去!我们也不敢把您放走哇!”张仪欲进不得
欲退不能
左右为难
心里很是烦躁。度日如年地又熬过了几日
总算盼来了苏秦的接见。尽管先前的冷漠已使张仪料到
此番接见肯定不会怎么隆重和热情
但实际情况竟比他的预料还要糟糕。张仪整整衣冠。擦着袖子
上了台阶。只见苏秦孤傲地坐在堂上
见张仪进来
竟一动未动。张仪忍气吞声地向苏秦作了一个揖
却见苏秦慢条斯理对他说:“多年不见
你好哇?”说着
指了指下面的一张桌子
说:“该吃饭的时候了
请在这儿用点便饭吧。我还有话跟你说呢。”张仪只好坐下来
见眼前摆着的只是一点青菜和粗米饭。往上一瞧
却见摆在苏秦面前的尽是山珍海味。他本想拂袖而去
肚子却饿得实在难受
只好强咽下去。谁知还没吃几口
却听得苏秦说道:“我知道你的才干比我强
却怎么穷到了这步田地。我要把你推荐给赵侯
叫你得到富贵
倒不是什么难事。可是
…一可是我怕你没有志气
做不了什么大事
反倒连累于我?”张仪听罢
再也坐不住了
直气得七窍生烟
说道:“季子!(苏秦的字)我以为你没忘了朋友
才千里迢迢地来看你。想不到你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
连同学的情义都没有!你……你……你太势利了!”说完
拔腿就走。
张仪决定弃赵而去
投奔他邦。去哪儿呢?张仪细想列国形势
其他诸侯皆不足成事
唯独秦国前途无量。在他看来
投奔秦国
小则可以打击赵国
借彼一洗私冤;大则可倚此一展宏图
实现自己终生的政治抱负。于是
他毅然就道
西行人秦
投奔秦惠王。
西行之路
关山重重
千里迢迢
张仪又囊中羞涩
想去秦国
想见秦王
真可谓“山重水复疑无路”啊。然而
张仪居然时来运转
刚踏上征程就遇见了一位慧眼识英雄的好心人。看得出
这位好心人是个家资万贯的富豪
可对张仪却像忠实的奴仆对待高贵的主人
伴他同行同宿
代为支付一切费用
使他一帆风顺地到了秦国。要见秦王
必得有人引荐。可是
张仪根本没有这笔可作敲门砖的资财。于是
这位令张仪感恩不尽的好心人再一次慷慨解囊
不惜金银
帮他在朝廷内外频繁活动。终于
这位好心人的金银财宝
为他铺就了走向秦王宫殿的辉煌之路。
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
张仪见到了秦惠王。秦惠王正后悔失去了苏秦
见张仪能言善辩
足智多谋
立刻拜为客卿(官居卿位
待之以客礼)
参与谋划军国大事。
张仪千辛万苦
终于如愿以偿
心中不胜欣喜。他正琢磨着该如何酬谢为他搭桥铺路的好心人
谁知那人却要辞谢而去。张仪很是不解
问道:“我依赖先生
得以深居显位
现在刚到报德之时
何故要匆匆辞别?”那人道:“此恩此德
纯系苏君所施。”然后把苏秦的意图——转告。张仪听罢
又是感激
又是羞愧
叹道:“我在他人圈套之中
却全不觉悟
我不如苏秦已显而易知。何况我又刚到异都
哪能谋攻赵国!请代我谢苏君
他用事时
我绝不贸然建言。”
饰身相魏计破合纵
张仪入秦
一年以后
即周显王四十一年(公元前328年)
秦惠王命张仪同公子华率军进攻魏国
大败魏军。然而
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使秦惠王忘乎所以
对于六国诸侯联盟所造成的威胁
使他深感不安
梦寐以求地想拆散联盟。
一天
秦惠王向众臣询问拆散联盟之计。一位大臣马上进谏:“联盟是赵国开头的
大王应先攻打赵国。谁去救赵国
咱们就打谁。六国诸侯无一不惧怕我们秦国
恐怕都会各揣心腹事不去救援赵国。这样一来
六国联盟自然就拆散了。”
众臣全部赞同。只要秦惠王一点头
赵国马上就会战火连天。
“我看不能这样做。”张仪急忙站出来反对。他早就料到秦国众臣会提出此议
当然也做好了力排众议的准备。他说:“六国刚订立联盟不久
彼此无隙
硬拆焉能拆散?现今
诸侯之地5倍于秦
诸侯之兵10倍于秦
如若我们发兵进攻赵国
韩、楚、魏、齐、燕一起联合起来攻打我们
敌众我寡
后果将不堪设想。”
秦惠王也担心会出现这种局面
忙问道:“依你的意见呢?”张仪胸有成竹地说:“硬拆不如软拆。依我看
不需大动干戈
只要设法让他们相互猜疑
拆散他们的联盟就指日可待了。离咱们最近的是魏国
最远的是燕国
咱们不妨先从这一远一近人手。咱们把从魏国拿来的城邑退还他几座
魏国准会感激大王。另外
只要大王把女儿许配给燕国太子
就和燕国成了亲戚。这样
我们秦国就不再孤立了
而且六国也会彼此暗存戒心
联盟就会瓦解。”接着
张仪提出了一条总的战略方针:交替使用进攻与政治怀柔两手策略
集中力量打击近邻魏、韩两国。
惠王觉得言之有理
便依张仪计策行事。其后不久
秦国便主动将占焦、曲沃二地归还于魏
并派公子繇出质于魏
谋求和好。
这一打一拉
弄得魏国且喜且惧。趁此时机。张仪又身入其国
游说魏惠王
说道:“秦国对魏国如此宽厚
魏
国可不能失礼呀!”魏5E'殴于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
又感谢秦国归还土地
人使通好
竟然迷迷糊糊地钻入瓮中
献出上郡、少梁15县(今陕西东北部)给秦
以感谢秦王。
全部占有了河西之地
使秦国在战略上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它的西面和北面没有强敌;南有秦岭
使它与巴蜀和楚国相隔;东依黄河、函谷关一线天险
可将各诸侯国拒之关外。张仪此举
既帮助了赵国
又拆散了联盟
使秦国名利双收
既多得了别国土地
又落了个睦邻友好的美名。同年
秦惠王仿照东方诸国的制度
设置相国之职
由张仪担任。这样
短短一年多的时间
张仪便名声大振
凭借其出色的辩才和足智多谋
成为秦国历史上第一个作相国的人。
周显王四十四年(公元前325年)
他亲自为将
率兵攻占魏国的陕地
却把当地民众归还于魏
又是且打且拉的策略。
两年后
即周显王四十六年(公元前323年)
张仪鉴于魏国竭力拉拢齐国对抗秦国的行动
建议秦国采用“连横”策略。于是
张仪亲自和齐、楚大臣在桑地相会
交好齐、楚
迫使魏臣服于秦。只是他的这一策略被由秦入魏的公孙衍识破
公孙衍为此发动了韩、魏、赵、燕、中山等五国共同称王的运动
即所谓“五国相2E"
即互相结盟以对抗秦、齐、楚。但由于这五国的统治者各怀异心
四分五裂
根本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联盟。就在当年
楚国派兵在襄陵打败魏国
夺取了魏的8个邑。
张仪见有机可乘
便与秦惠王精心策划
主动卸去相国之职
暗地前去魏国活动。意在拆散关东诸侯的合纵计划
劝说魏国做个与秦连横的带头羊。
魏惠:FiE在内外交困之际
一见张仪到来
竟然不假思索
把他视为扭转乾坤的救星
拜他为魏相。张仪对天下大势洞若观火
又对魏国内政了如指掌
再凭借他那巧舌利口
向魏惠王展开了凌厉的攻势。
首先
他纵论魏国兵微将寡
地无险助
又四面受敌
既不可战
亦不可守。
其次
他分析合纵抗秦是画饼充饥
难于成事。他说:“亲兄弟之间都有争夺钱财的人
六国君主却要依靠苏秦欺诈虚伪的谋略
实难成事。这是很明显的。”
其三
他大讲背秦之害:“大王不交好于秦国
秦王若下令进攻魏国的河什(魏国河西之地)
占据卷、衍、燕、酸刺等地
劫卫取阳晋
那么
赵国不能南下。赵国不能南下那魏国就无法北上
魏国不能北上那合纵就会因此受阻。合纵一旦受阻
那大王的国家就会危在旦夕了。秦国挟持韩国而进攻魏国
韩国惧怕秦国
秦、韩联合为一体
魏国势力很快灭亡。这是我之所以替大王忧虑的原因啊!”
其四
他又大谈联秦之利:“基于上述原因
替大王考虑
魏国不如和秦国交好。如果大王与秦交好
那么楚、韩两国一定不敢轻举妄动;没有了楚、韩两国的忧患
大王自可高枕无忧
不必再担心国家安危了。况且
秦国真正要削弱的是楚国
而能够使楚国削弱的只有魏国。楚国虽然有富强辽阔之名
实际上非常空虚;楚国的士卒虽然众多
但却不堪一击。调动魏国全部兵力进攻楚国
一定会大获全胜。与楚国绝交有利于魏国
削弱楚国而迎合秦国
既可退祸于楚
又能安邦定国
这是大好事啊。大王如果不听从我的忠告
一旦秦兵东伐魏国
到那时候一切就晚了。”
张仪滔滔不绝
言语间时而语含珠玑
时而又不免夸大其辞
虚声恫吓
直说得魏惠王真伪难辨
半信半疑
犹豫不定。如此数年
魏国对外方针一直举棋不定。这就为秦国的发展及其分头打击关东诸侯争取了时间。
周慎靓王二年(公元前319年)
随着秦国势力的不断扩大
张仪作为秦国间谍的面目暴露无遗。魏国驱逐了张仪
拜公孙衍为相。张仪不负使命
重新又回到秦国。第二年
公孙衍联合赵、韩、齐、燕、楚合纵抗秦
推举楚怀王为纵约长。这是六国第二次大规模的合纵活动。但是
由于各国利害不同
因此态度也各异:楚、燕并不热心此举
不肯出兵与秦作战;齐国更是隔岸观火
坐收渔人之利。只有魏、韩、赵三国由于历史上和地理上的亲密关系
出师同秦国交兵。结果
函谷关一战
秦军大败三国联军。然后
秦国派“智囊”樗里疾率兵攻打魏、韩、赵三国
大败联军于修鱼(今河南原阳西南)
俘虏韩将军申差
斩首8万
喧嚷一时的“五国伐秦”之举
就这样以失败而告终。
奉邑六里齐楚成仇
周慎靓王七年(公元前314年)
秦军四面出击
接连兴师攻打赵、魏、韩三国
先后夺取了赵国的中都、西阳两地和魏国的曲沃、焦等地。然后大举进攻韩国
大败韩军于岸门
斩首万余人。至此
秦国的主要打击目标——魏、韩两国已现出力衰气馁之态。韩宣惠王派太子仓人秦为质
乞求交欢于大国;魏襄王也屈从秦国要求
立公子政为太子。两国连储君之位也受到干涉
其政治上的独立显然已面临严重威胁。
伴随着秦国军事斗争的节节胜利
张仪在外交上也得以纵横捭阖
无往而不前。
秦国在威服东邻魏、韩之后
便进一步打出国门之外
大踏步东进。当时
除秦国以外
齐、楚两国也是大国。为了防患于秦国的吞并
齐、楚两国缔结了共同抗秦的盟约。显而易见
拆散这个同盟是秦国的当务之急。为此
张仪又故技重演
建议秦王免掉自己的相国一职
秦惠王依计将张仪免相。于是
张仪于周赧王二年(公元前313年)又假装委屈地跑到了楚国。
当时的楚国
虽然地广兵多
但大而无实
尤其政治上极其腐败
守旧势力盘根错节
张仪早已认识到了楚国的衰弱。他一来到楚国
使用重财厚礼收买靳尚
使他感恩于己。靳尚受人之物
自然乐意效劳
极尽溢美之词向楚怀王推荐了张仪。楚怀王听说张仪声名赫赫
颇有韬略
特地把他安置在高级馆舍
并谦恭地问:“先生辱临敝国
将有何见教?”张仪先对楚怀王的感情深表谢意
继而对怀王的虚怀若谷恭维了一番
然后不胜惋惜地说:“秦王派我前来
意在和贵国修好。很可惜
我来迟了。”楚怀王对秦国本来就望而生畏
万没想到秦王会主动派使者前来修好
不胜惊讶
忙问:“怎么来迟了呢?”张仪长叹一声道:“大王不是已经和齐王结成同盟了吗?”楚王一怔
沉吟半晌
说:“楚国之所以和齐国结成同盟
无非是为了防范被人攻打而已。难道你不认为这种危险存在吗?”张仪软中带硬地说:“这种危险当然存在
而且由于楚国和齐国缔约结盟
这种危险就更大了。很明显
齐楚联盟是用来对付秦国的。秦王本想与天下诸侯交好
可一旦有人故意要与秦王为敌
秦王恐怕不会等闲视之。”
张仪见楚怀王面露疑虑之色
继续说道:“齐王一向野心勃勃
欲与秦王争高下
他与大王联盟
无非是想利用大王而已。试想
如果秦、楚两国一旦交战
齐国会不惜损兵折将前来救援吗?肯定不会。齐王巴不得秦、楚两败俱伤
他好坐收渔利
以图霸业。请大王想想
到那时候楚国的处境会怎样呢?”楚怀王一时拿不定主意
试探着问:“依先生之见呢?”
张仪说:“其实
秦王和我最喜爱的是楚王而最恨的是齐王。大王如果能闭关绝齐
废除盟约
我愿请秦王将商于之地600里献给楚国
并使秦女做大王箕帚之妾。
秦、楚娶妇嫁女
结为兄弟之国。这样
楚国北弱齐国
西交强秦
可谓一举而三利俱全。”昏庸贪婪的楚怀王一听此言
顿时眉开眼笑
深恐夜长梦多
当即拍案而定:“好
就照你的意见办!”
楚国多有庸碌之臣
纷纷上前恭贺楚王。唯有谋臣陈轸满面愁容
忧心忡忡。他竭力规劝楚怀王道:“秦国现今所以看重楚国
无非是有齐国结为外援。倘若闭关绝齐
楚必孤立。秦岂能爱楚国
而予之商于之地。一旦张仪骗楚
大王必再次结怨于秦国。此则一举而树东西两敌
后果将不堪设想。依臣之见
不如跟齐国假意断交而暗地合作
同时立即派人跟张仪去秦国。如果秦国真的把商于之地交给我们
那时候再与齐国彻底断交也不迟;一旦是个骗局
我们也有备无患。”
利令智昏的楚怀王早就听得不耐烦了
断然道:“请你不要再说了
你就等着我得到商于一带的600里土地吧。”陈轸无奈
只有默默长叹。
楚怀王唯恐张仪产生疑虑
从而失去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于是
他给了张仪丰厚的馈赠
并把楚国的相印授给了这个不速之客。并且当即宣布
与齐国废除盟约
断绝往来。然后
派将军逢丑父随张仪至秦
讨取土地。
张仪回到秦国
假装失足坠车
摔伤了脚
卧病不朝。一直等了3个月
逢丑父仍未讨到土地。于是
逢丑父便投书秦王
申明前约。秦王说:“如果真有前言
须待齐、楚绝交之后
才可践约。”逢丑父无奈
只好派人将消息转告楚怀王。怀王深恐绝齐不深
惹得秦国不满
便挑选了一位强悍的勇士
手持楚国符节
匆匆赶赴齐国去辱骂齐王。
齐宣王见楚怀王如此背信弃义
而且派人骂上门来
不禁愤怒至极
于是
他决定报复楚国。不过
齐宣王非常清楚
光凭齐国的力量
不足以战胜楚国。尽管齐宣王极不情愿与秦国联盟
但目前只能走这条路了。他要抢在楚国前面
率先与秦国交好
并约秦国一同进攻楚国。
张仪见大功告成
这才上朝理事
并对焦急万分的逢丑父说:“你为什么还呆在这里
不去取土地呢?”逢丑父莫名其妙:“地在哪里?”张仪故作诧异道:“我有奉邑6里
不是答应献给楚王了吗?”逢丑父闻之愕然
情之不妙
但仍据理力争道:“我奉楚王之命
前来接管商于之地600里
这可是您对我楚王的亲口承诺
言犹在耳
怎么短短3个月的工夫竟变成奉邑6里了呢?”
张仪坦然地微微一笑
道:“那肯定是你的楚王听错了。我说的是我的封地6里。秦王的土地
别说是600里
就是60里
我也没有权力馈赠于他人呀!”
此时
逢丑父明知被欺
却已无可奈何
只得归报楚王。楚怀王正迷醉于扩大疆土600里的美梦中
闻逢丑父空手而回
细说原委
怒不可遏
恨不能将张仪碎尸万断
踏平秦国。盛怒之下
已失去理智
根本听不进陈轸“伐秦非计”的谏阻
命大将屈句率精兵lO万
向秦国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进攻。周赧王三年(公元前312年)
楚、秦两国交战于丹阳。楚国与秦国刚一交战
齐国便从侧翼向楚国发动猛攻。秦齐两面夹击
楚国腹背受敌
死伤8万余人
楚将屈句被俘(一说被杀)。秦国还趁机夺取了丹阳、汉中等地。怀王且羞且恼
又举倾国之师
复战于兰田
结果又遭败绩。此时
韩、魏两国也趁火打劫
南袭楚国。连遭重创
楚国已无力再战
只好以割让两个城邑为妥协条件
忍气吞声地与秦国讲和。
令秦王忧心忡忡的齐楚联盟
秦王不废吹灰之力
只凭张仪一人出使楚国一趟
就使其土崩瓦解
互相残杀。秦国还趁机夺取了楚国的土地。
再欺楚国就计连横
齐楚反目成仇
楚国元气大伤
更助长了秦国征服天下的勃勃雄心。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
为推行连横策略
张仪建议秦惠王主动割让汉中郡一半的地方给楚国
以求两国重归盟好。然而
楚怀王不愿受地
却愿生得张仪以泄往日之恨。这可让秦惠王着实感到有些为难。谁知张仪听到这个消息后
竟自告奋勇
欣然请命。
楚怀王一见张仪
怒不可遏
立即将其打人死牢
择日行刑
并要亲自辱而杀之。
一切早在张仪的意料之中。他求人找来早已收买的楚大夫靳尚
付与一条锦囊妙计。靳尚依计先见楚怀王
奏道:“大王拘捕张仪
一旦得罪秦王
失掉盟国欢心
天下必轻大王。愿大王三思再三思。”怀王闻言
不觉犹豫起来。靳尚连忙又去见郑袖
煞有介事地说:“秦王甚爱张仪
打算用6县土地和绝色女子把他赎回。楚王看重土地
势必宠幸秦女。到那时
夫人专宠的地位恐怕要岌岌可危了!为今之计
不如劝说大王
放掉张仪了事。”郑袖涉身利害
急忙去向楚王求情
日夜撒娇装嗔
搬弄口舌
说道:“从来人臣各为其主。如果大王杀死张仪
秦必怒而伐楚。我们岂不是得不偿失?”然而
楚王始终无动于衷。郑袖见屡屡劝说毫不见效
最后只好以离君而去相要挟
说:“大王如此一意孤行
秦王一定会派大军攻楚。妾请求母子一同迁往江南
免做秦国砧上鱼肉。”说罢
痛哭不已。楚王经不过妇人的百般纠缠
细想
要杀张仪也只不过是想解恨而已
如因贪图一时之痛快而导致秦楚大战
确实得不偿失。于是
怀王便下令赦免了张仪
尔后又像上次一样厚礼相待张仪。
张仪乘机进说楚怀王
他说:“倡导合纵者无异于驱群羊攻猛虎
两不相敌十分明显。如今大王不交欢于秦
秦国劫韩挟魏而攻楚
则楚必危。秦从巴、蜀备船输粟
浮岷江而下
不需10日可抵楚国西境扦关。扦关闻警
则楚国东部只得退保城池
黔中、巫郡即难为大王所有。秦举兵出武关
则楚国北境隔绝。秦攻楚
可在3个月以内告捷;而诸侯救楚
需待半年以上奏效。期待弱国的救援
而忘掉强秦的危害
这是我最为大王担忧的。大王诚能听我愚计
我可使秦、楚长为兄弟之国
勿相攻伐。”楚怀王听了十分高兴
加上被先前的战败吓破了胆
终于接受了张仪的建议
背离了合纵。为了对秦表示友好
还答应不要汉中的土地了。
张仪铤而走险
既未负秦王使命
又使自己化险为夷
充分显示了他超人的胆识和卓越的智谋与辩才。
张仪从楚国回来后
又顺道去了韩国
因他熟知各国要害所在
同样能娴熟地运用威逼、利诱两手。他对韩王说:“韩国地小人少
秦国的地大而人众
如果双方交战
韩终究不是秦的对手。因此
只有建立友好联盟
韩国才能免受秦、楚的夹击。”他见韩王默不作声
继续说道:“秦国的目标是削弱楚国
而能够消灭楚国的只有韩国
这并不是说韩国比楚国强大
而是地理位置优越。只要大王西面事秦而攻楚
秦王一定会高兴。这样韩国就可以得土地
而又使楚国的怨恨都集中到秦国身上了。”韩襄王觉得张仪说得不无道理
又慑于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
只好听从了张仪的建议。
张仪归报秦惠王
秦惠王见张仪不费一兵一卒就使楚国放弃了土地而又和自己加盟
同时又拉拢了韩国
非常高兴。为了表彰张仪的功绩
封给他5个县的土地
并赐号“武信君”。其后
张仪又东说齐王
西说赵王
北说燕王。这样
张仪凭着他的口舌之才
游说东方诸国以后
使他们都互相猜疑
彼此勾心斗角
而又都与秦国友好
使
秦国实现了操纵六国的目的。至此
张仪的连横策略取得了卓越的成效。
巧施连环避祸于魏
周赧王四年(公元前311年)
当张仪游说东方诸国大功告成
欣然返秦时
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秦惠王去世。张仪顿时如冷水浇头
万分沮丧。他深知
继位的武王自作太子时就讨厌自己
朝中群臣见他在惠王面前备受恩宠早已妒火万分
如今武王继位
自己恐怕要凶多吉少了。果然
张仪一回到秦都咸阳
便成了众矢之的。群臣纷纷乘机进谗
说道:“张仪为人无信
左右卖国以取容。如仍用他
恐为天下耻笑。”各国诸侯听说张仪与武王不睦
都感到连横亲秦之举前途黯淡
又都背叛连横之约
纷纷实行合纵外交。
秦国众臣借机更加诋毁张仪
把诸侯疏秦之举全归罪于张仪。齐国此时又落井下石
特派使臣前来责备张仪。内攻外扰
步步紧逼
大有不杀张仪誓不罢休之势。张仪的处境岌岌可危。张仪失去政治靠山
面对目前岌岌可危的形势
看出秦国已不宜久留
如不知难而退
迟早要招至杀身之祸。于是
他左思右想
陡生一计。他对秦武王说:“大王
最近一段时间
东方各国均无战事
友善相处。依臣看来
这对我们秦国是非常不利的。因为
只有东方各国兵戎相见
战火不断
我们秦国才可以乘机割得更多的土地。”
秦武王继位以来
一心想扩大疆域
以显示其大有作为
只是苦于没有可行的良策。今见张仪提及
知其有打算;顿时来了兴致
忙问:“依你的意见呢?”
张仪说:“我听说齐王最恨张仪
张仪在何处
齐王必会兴兵伐之。因此
我愿以不肖之身前去魏国
齐必兴师伐魏。齐、魏两国一旦交战
大王便可乘机伐韩
进入三川
出兵函谷而不进攻他国
只逼进周京
周朝的祭器就会交给大王。到那时
大王就可以挟持天子以令诸侯
成其帝王之业!”
秦王信以为真
不胜欢喜
立即表示赞同
并且出动了30辆兵车
隆重地送张仪去魏国。张仪手持秦王的符节
一扫近来的沮丧而有些春风得意了。张仪并非得意忘形之人
这不过是故作姿态以掩饰内心的落魄而已。
张仪一到魏国
齐国果然兴师伐魏。魏襄王惊恐不安
觉得因张仪而使魏国无端受害
实在不值得。有意让张仪离魏归秦
又觉此话不好开口。正在焦灼万分、左右为难之际
张仪不请自到
主动拜见魏王说:“大王
您恐怕正在为齐国动兵之事担忧吧?大王勿虑
不需大王一兵一卒
我即刻让齐国罢兵。”魏王将信将疑
见张仪如此胸有成竹
又对退兵之计如此讳莫如深
尽管心里惴惴不安
但只是不宜深问
便道:“退却齐军之事
全仗先生了。”
原来
张仪早已派出了家臣冯喜。让他先赴楚国
待齐国对魏发兵的时候
冯喜已经以楚国使臣的身份出现在了齐王的面前。
冯喜对齐王说:“据我所知
大王甚恨张仪。但是
大王因为他在魏国就攻打魏国
这恐怕反倒救了张仪呀。”齐王不解
问其缘故。冯喜便把张仪与秦王所定之计和盘托出
然后说道:“现今张仪人魏
齐王果然立即发兵击魏
这是大王内耗齐国而外伐盟邦
并使秦王深信张仪之谋;这难道不是在帮张仪吗?”齐王觉得言之有理
心里叹道:“张仪呀
张仪
我又险些中了你的奸计!”于是罢兵而去。
魏王忽闻齐国偃旗息鼓
自行撤兵
当然是不胜惊喜
对张仪越发宠信百倍。甚至还让他担任了相国。然而
张仪相魏仅一年
便于周赧王六年(公元前309年)死于魏国。至此
一代纵横家张仪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其实
张仪在国运垂危的魏地
无非是谋求自己的生存而已
决不会对魏国的兴亡有回天之力。这是他政治、外交生涯的尾声。
“张仪凭着高超的智谋和说辩之术
瓦解了苏秦生前所创的六国合纵。《孟子·滕文公下》景春日:“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
安居而天下熄。”由此也可以看出张仪在当时所造成的巨大影响。张仪死后
六国虽又出现背离连横而回复合纵的情况
但合纵却已无法持久和巩固。而张仪所创之连横
则成为后来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的基本战略。
很赞哦! (1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