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雄霸结局 曹操:雄霸北方

火烧 2022-07-17 06:14:30 1045
曹操:雄霸北方   曹操的崛起,得益于汉末社会复杂的社会形势。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为曹操的崛起提供了一方展示能力的舞台。同时,曹操的成功也并非一帆风顺。曹 操起兵伊始,就处于汉末诸侯纷争的主要战
雄霸结局 曹操:雄霸北方

曹操:雄霸北方  

  曹操的崛起,得益于汉末社会复杂的社会形势。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这为曹操的崛起提供了一方展示能力的舞台。同时,曹操的成功也并非一帆风顺。曹 操起兵伊始,就处于汉末诸侯纷争的主要战场——中原地区,周围强敌环伺,稍有不慎就将遭受灭顶之灾。但是,曹操不但屹立不倒,还逐步将盘踞中原的各路诸侯 消灭,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区,同时曹操励精图治,将自己的政治、军事集团的力量发展、壮大,并成为曹魏帝国的缔造者。> >   早年得志> >    曹操(155—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人。出生于一个宦官家庭。曹操的祖父曹腾历经东汉四任皇帝,官至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先后担任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太尉的职务。经过曹腾、曹嵩两代人的经营,曹操幼年的时候,曹家已经成为了一个在政治上、经 济上都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大族。> >   曹操的宦官家庭背景对他的成长起了什么作用,后世学者一般认为是造成了曹操为名门大族所瞧不起,并因此不愿意与曹操合作。但是,从曹操早年经历来看,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   首先,曹操的祖父曹腾与世家大族的关系就非常不错。《后汉书·曹腾传》中说:> >    (曹腾)其所进达,皆海内名人,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典等。时蜀郡太守因计吏赂遗于腾,益州刺史种于斜谷关搜得其书, 上奏太守,并以劾腾,请下廷尉案罪。帝曰:“书自外来,非腾之过。”遂寝奏。腾不为纤介,常称为能吏,时人嗟美之。> >   由此可见,虽然同为宦官集团中的重要成员,但曹腾是非常善于与世家大族建立良好关系的。曹腾所建立起的广泛的社会关系,对日后曹操能获得世家大族的支持与拥护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   其次,从曹操早年的交友圈子来看,曹操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背景而成为被人轻视的对象。> >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 >   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愿以妻子为托。”由是声名益重。> >   《三国志·袁绍传》:> >   (袁)绍有姿貌威容,能折节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与交焉。> >   《三国志·张邈传》:> >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也。少以侠闻,振穷救急,倾家无爱,士多归之。太祖、袁绍皆与邈友。> >   《后汉书·何传》:> >   初,见曹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   《后汉书·李膺传》:> >   初,曹操微时,瓒异其才,将没,谓子宣等曰:“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张孟卓与吾善,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诸子从之,并免于乱世。> >   《襄阳耆旧记》:> >   蔡瑁,字德,襄阳人,性豪自喜。> >   少为魏武所亲。> >   从以上的记载来看,无论是世家大族、朝廷大臣还是党人,都能够成为曹操的朋友,也说明了时人并没有因为曹操的宦官家庭的背景避而远之。> >   不过,曹操早年的放荡不羁也让他在很多人心中形成了一个非常不好的印象。《三国志·武帝纪》中就直言不讳地指出:“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众多的资料中也记载了不少这方面的例子。> >    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 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 于是益得肆意矣。(《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魏武少时,尝为袁绍好为游侠。观人新婚,因潜入主人园中,夜叫呼云:“有偷儿至。”庐中人皆出观, 帝乃抽刃劫新妇,与绍还出。失道,坠枳棘中,绍不能动,帝复大叫:“偷儿今在此!”绍惶迫自掷出,俱免。(《世说新语》)> >   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后汉书·许邵传》)南阳宗世林,魏武同时,而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世说新语》)> >   从以上的不同记载可以看出,曹操的家庭背景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麻烦,而曹操早年的个人品行却为人诟病。不过,凭借家族显赫的背景,曹操的入仕之途还是一帆风顺的。> >   灵帝熹平三年(公元174年),曹操举孝廉,为郎,之后又担任了洛阳北部尉议郎、济南相、议郎等职务。在这段时期,曹操开始逐渐显露出自己的政治立场。> >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余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于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   《三国志·武帝纪》注引《魏书》:“先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阉官,反为所害。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 >   《三国志·武帝纪》:“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    《后汉书·刘陶传》:“时太尉许、司空张济承望内官,受取货赂,其宦者子弟宾客,虽贪污秽浊,皆不敢问,而虚纠边远小郡清修有惠化者二十六人。吏人诣 阙陈诉,耽与议郎曹操上言:‘公卿所举,率党其私,所谓放鸱枭而囚鸾凤。’其言忠切,帝以让、济,由是诸坐谣言征者悉拜议郎。宦官怨之,遂诬陷耽死狱 中。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