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若菲 中菲建交前夕为何国内曾有人声称菲是“中国领土”
中菲建交前夕为何国内曾有人声称菲是“中国领土”
1954年6月,台湾「行政院长」俞鸿钧临危「组阁」就职后,蒋介石对新上任的「部长」多少有些不放心,亲自召见「内阁」新成员谈话。然而,他没料到的是,没过多久,偏偏「内阁」里的老「外交部长」叶公超的工作却出了大问题。原来,台湾的「友邦」菲律宾不久前颁布所谓《零售商菲化法》,打着法案的幌子对华侨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经营积累的合法财产进行强盗式掠夺,但叶公超和台湾「外交部」居然听之任之,惹得台湾岛内外一派声讨。
叶公超的态度与蒋介石有关。1945年7月,美国宣布菲律宾独立后,蒋介石不顾国内个别人声称菲是「中国领土」的异议,与其建立外交关系,成为美国之后第一个承认菲独立的国家,给了菲律宾莫大的支援。从1946年起,菲当局就提出劳工、锯木业、汽车司机等60多宗「菲化法案」,掠夺华侨财产,但面对这种掠夺,蒋介石一直采取「以德报怨」政策,没有明确制止。正是因为蒋介石对菲的种种友好,这让叶公超对蒋介石创立的「中菲邦交」有所顾忌。
叶公超错了。1954年6月21日,叶公超因未能促使菲当局公平处理「菲化案」,被蒋介石召到「总统府」。当叶公超表示「「外交部」交涉几次,菲国对菲化案态度强硬。菲国是我们的盟友……」时,被蒋介石大声打断:「各界对政府意见非常大,包括世界各地的华侨们。」「华侨多经营小本零售业,收入很有限。」叶公超说,「何况此事超出「外交部」的范围……」这话显著是找借口为自个辩护。蒋介石勃然大怒,立即站起来骂道:「你这是卖国。滚!」

叶公超身为「外交部长」,确实不懂得蒋介石的「外交思想」。本来,台湾这些年的「外交」,蒋介石对大国强国步步屈让,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如对美国人处处让步,完全是力不如人,并有求于人;而对菲律宾、日本此类小国,在事关民族利益时,态度还是非常强硬的。这壹次对菲「外交」失败,使得台湾在华侨中威信大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