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研究食物链
你听说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句话吗?其实,这句话就包含了一个简单的食物链:虾米→小鱼→大鱼(箭头后面的生物以箭头前面的生物为食)。食物链就是指食物之间的一种关系,它好比一条链,把不同的生物彼此联系起来。
生物之间的这种食物联系,最早是由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发现的。其实,在我国古代早就有这方面的描述,如“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汉•刘向《说苑•正谏》),它生动地展示了一个蝉→螳螂→黄雀的食物链。除了这种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捕食性食物链以外,寄生和腐生的关系也可以构成食物链,如老鼠→跳蚤→细菌→病毒,枯枝落叶→蚯蚓→节肢动物等。各个食物链彼此交叉又会形成复杂的食物进而将整个生态系统联为一体。
那么,研究食物链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已经知道生物彼此之间都存在着食物的联系,试想,如果缺少了其中的某一种生物,会是什么情形呢?以它为食的那些生物,假如得不到其他食物,势必会饿死,而它吃的那些生物的数量肯定会大增。这样,生物界原有的平衡规律就会被破坏。例如,我国50年代曾将麻雀视为农业害鸟,进行大量捕杀。殊不知麻雀每年吃掉的农业害虫,要比它们吃掉的粮食多得多,结果因麻雀大量减少而发生了严重的虫害,粮食反而大面积减产。这正是没有研究食物链,不遵照自然规律办事所带来的后果。近年来,人们认识到了化学物质对于环境的污染,因而在许多方面试图利用生物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引入一个新的天敌生物物种来消灭害虫等。但如果事先不对食物链进行仔细研究,盲目引进,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 |
此外,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人吃了受污染的生物,有毒物质会进入人体,严重危害健康。例如,日本在20世纪50~60年代发生的著名公害病水俣病和痛痛病,就是由含汞和含镉废水的污染引起的。所以,通过研究食物链,可以了解环境中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更好地防止有毒物质的扩散,减轻其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食物链 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