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娃与希特勒 代替希特勒被处罚的孩子!徒手拆地雷、断肢纷飞,战胜国绝口不提
代替希特勒被处罚的孩子!徒手拆地雷、断肢纷飞,战胜国绝口不提
3xm中文网导读:小编整理了相关“代替希特勒被处罚的孩子!徒手拆地雷、断肢纷飞,战胜国绝口不提【图说】”的详细内容,以方便你了解!
我要回家,我要找妈妈,我要找妈妈!徒手去拆地雷,被炸断双臂、血肉模糊的男孩,在沙滩上被拖行着哭喊着,不到两天便在医院丧命这不是战争,不是希特勒的暴行,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少年战俘面临的报复
几乎全世界都知晓二战夺去多少无辜性命、纳粹如何残杀犹太人,但在战争中该被谴责的、邪恶的,只有纳粹吗?
1945年德国战败后,有群才20岁左右、高达2000名的德国少年战俘,面临最可怕的惩罚只因为是德国人,他们必须趴在沙滩上、徒手拆除德国埋在占领区海岸的数十万颗地雷,稍有不慎就会被炸得断肢断身、肉块纷飞。
众人谴责纳粹的同时,这群德国战俘的辛酸却鲜为人知,而丹麦导演马汀赞帝维与德国联手拍摄的电影《拆弹少年》,便以真实历史为背景,诉说祖国丹麦如何对这群希特勒的孩子进行最可怕的惩罚。
这群希特勒的孩子,面临最可怕的惩罚
呕吐不断还是被迫拆弹,他拖着断肢残臂被拖行、哭喊要回家
1945年,轴心国战败,德国军队撤出丹麦、结束长达5年的占领,却有一群战俘少年被迫留下来,在士官长卡尔带领下,徒手拆除数十万枚德军埋在丹麦海岸边的地雷。
虽然军方高层承诺:只要拆完这片海岸的地雷,就可以回家,但回家似乎不是件简单的事。沙滩布满地雷,一闪神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少年趴在滩上小心翼翼地拨开砂土、拆除炸弹,只盼能回家再见妈妈一面。
连日拆弹作业下,少年们渐渐体力透支,却没有东西能吃,毕竟在战后粮食短缺,丹麦人更不可能把食物让给可恶的德国人,那是你们自找的。
某天早上,团队里的少年威廉病了、呕吐不断,却被士官长命令继续工作、不准休息,终于在拆除地雷发生悲剧。一阵惊天动地爆炸声后,威廉失去双手、只剩一片血肉模糊的残肢。
救我、我想回家、我想要找妈妈!面对回荡沙滩的凄厉哭嚎,夥伴们也无能为力,只能将威廉拖行着、赶忙送到医院。不到两天,威廉就在医院过世,结束短暂人生。
为了避免打击士气,士官长只能隐瞒威廉过世的事实,欺骗这群少年他已经回家见妈妈了,让他们以为自己有机会回家。
少年徒手小心翼翼地拨开砂土、拆除炸弹
一闪神,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美好未来,只是令人作呕的幻想!
回家以后,你最想做什么?这是少年们在短暂休息时间里最喜欢讨论的话题,有人期望回家吃妈妈煮的菜、交个女朋友,韦那与恩斯特兄弟则想成为建筑工人,重建战后一片断垣残壁的德国。
然而,拆弹少年们随时可能被炸死,这些微小心愿变得好难好难,因此也有人拒绝讨论未来:美好未来,只是令人作呕的幻想!
除了地雷的死亡威胁外,他们也面临无数丹麦人的仇视、恶意。一名妇人引诱他们吃下谷仓里沾满老鼠屎的饲料,全员吃下以后呕吐不止、无法工作,让她欣喜万分;某天凌晨,还有群军官前来凌辱他们,一群人在少年身上撒尿、拖下裤子意图性侵他。
明明不是这群少年发动战争、不是他们犯下暴行,为何他们必须代替希特勒受罪?韦那被炸死后,弟弟恩斯特在绝望中走向沙滩,引爆地雷自杀身亡,汉默则试图逃跑,却被夥伴们绑住手脚、塞住嘴巴,因为少年们认为,若是汉默逃跑成功了,他们一定没好日子过
除了地雷的死亡威胁外,他们也面临无数丹麦人的仇视、恶意
毫无理性地仇视德国人,这种心态与纳粹何异?
当他们害怕或手脚被炸断时,是个只会哭着找妈妈的孩子日夜相处下,士官长卡尔也开始对少年产生不忍。好不容易清完地雷了,14名少年只剩4名幸存者,丹麦军方高层却违背承诺,将少年送往另一片更险恶的海滩拆弹。士官长卡尔虽然想拯救他们,却被高层冷眼:记住他们做过什么,他们不拆,我们就得自己拆!
电影的最后,少年到底有没有成功回家?其实颇有想像空间,却也在一片绝望中,保留一点点希望,让观众知道美好未来并不只是令人作呕的幻想。
《拆弹少年》翻转了德国是加害者、大家都是受害者的刻板印象,让人深深反思:电影里的德国战俘少年,一心渴望能回家见妈妈,这样微小的心愿却在一次次的爆炸声里灰飞烟灭,电影里的丹麦人则是把少年战俘当成希特勒来仇恨,毫无理性地想置他们于死地,谁叫你是德国人这种心态与纳粹何异?
战争中,真的有赢家吗?
战争中,真的有赢家吗?战争最可怕的,不只是战场上逝去的无数生命,更包括人在战时失去理性导致的疯狂;若战事再延长十年,这群纯真的少年,是否会成为另一批毫无人性的纳粹?答案令人不寒而栗
观看《诺曼第登陆》、《抢救雷恩大兵》这类盟军角度的历史电影时,或许我们也该看看《拆弹少年》这种,属于战败者的血泪真实,而无论历史是否由胜利者书写,战争带来的伤痛,都将深深地,刻印在每个人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