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少年有朝气的诗词 解释“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解释“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解释:
人年轻的时候以多结交新朋友为乐,而年老的时候往往则会思念旧日的老朋友。

原文:
别来已三岁,望望长迢递。
咫尺不相闻,平生那可计。
我齿落且尽,君鬓白几何。
年皆过半百,来日苦无多。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
譬如亲骨肉,宁免相可不。
白话译文:
分别以来已经三年了,期望十分的遥远,以前近在咫尺的时候却不相见,这一生怎么计较啊。
我的牙齿已经掉的差不多了,两边的鬓发已经白了很多了。
年龄都已经到了五十多了,剩下的日子可能不多了。
人年轻的时候以多结交新朋友为乐,而年老的时候往往则会思念旧日的老朋友。
就像是亲骨肉,宁愿只听到声音就可以。
出处:出自唐代韩愈的《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因其郡望在昌黎,故世称“韩昌黎”。
德宗贞元八年登进士第。
贞元十九年,因言关中旱灾,触怒权臣,被贬为阳山令。
宪宗元和元年召拜国子博士。
元和十二年从裴度讨淮西吴元济有功,升任刑部侍郎。
次年六月,升任京兆尹兼御史大夫。
神策军将士闻讯后,都不敢犯法,私下里相互说:“他连佛骨都敢烧,我们怎么敢犯法!”
韩愈任职不久,便因不参谒宦官,被御史中丞李绅弹劾。
韩愈不服,称此举经穆宗恩准。
二人你来我往,争辩不止。
宰相李逢吉趁机奏称二人关系不合,朝廷便派李绅出任浙西观察使,韩愈也被改职兵部侍郎。
不久后,穆宗得知其中事由,再任韩愈为吏部侍郎。
《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就是晚年的韩愈官场不得意,朋友都不在身边有感而发。
韩愈文章的特点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或“鲠言无所忌”,也就是敢于讲话,而且敢讲真话。
这个特点是和他积极的政治态度分不开的。
他的几篇奏疏都是敢于揭发事实,敢说“群臣之所未言”的话。
《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和《论淮西事宜状》都有这个特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