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6个百分点是多少 交易者怎样确定当前股市百分点的排位?两种波动性度量怎样用?

火烧 2021-07-10 04:58:33 1033
交易者怎样确定当前股市百分点的排位?两种波动性度量怎样用? 我们暂时把用何种方法度量波动性的问题搁在一边先来定义百分点。大多数人都熟悉百分点它告诉我们个体处在群体中的什么位置。例如一个高中高才生在SA

交易者怎样确定当前股市百分点的排位?两种波动性度量怎样用?  

我们暂时把用何种方法度量波动性的问题搁在一边先来定义百分点。大多数人都熟悉百分点它告诉我们个体处在群体中的什么位置。例如一个高中高才生在SAT考试中得到1300分他可能位于第85个的百分点表明他的分数比所有其他考试者中的85%的分数都要高 作者并不真正知道第85个百分点的分数在哪里这里只是作个一般性假设。同样如果你有某只股票长期波动性数据和当前波动性数据那么你就可以非常简单地判断出当前波动性落在多少百分点。

例子:XYz公司股票期权当前正以54%的波动性进行交易 一般通过对不同XYZ公司期权的隐含波动性进行加权平均来得到一个综合波动性比如这里的54%。从表面上看你不知道54%的隐含波动性水平是便宜的还是贵。但是如果你已经建立了根据收盘价计算的综合隐含波动性的日数据库那么你就可以将过去600个交易日数据的复合综合起来判断54%落在多少百分点。这是确定当前隐含波动性百分点的典型方法。

你也可以利用同样的方式来计算历史波动性的当前所处的百分点。任何时候如果当前值落在10%或以下那么就可以认为波动性是便宜的;如果落在90%或以上则可以认为波动性是贵的。

两种波动性度量的用法

波动性一共有两种:历史波动性 也叫做实际波动性或者有时称作统计波动性和隐含波动性。历史波动性告诉你标的证券价格正以何作统计波动性和隐含波动性。历史波动性告诉你标的证券价格正以何种速度变化而隐含波动性则是期权市场对标的证券价格在期权存续期里将以何种速度变化的一种猜测。容易看出这两个数据完全可以不一样。例如一只正在等待FDA批准新药申请的股票通常情况下这样的股票在一个狭窄的价格区间内交易因而它的历史 实际波动性很低但期权将会大幅上涨很平坦表明显示出很高的隐含波动性这反映了人们预期FDA作出裁决时股票价格会出现缺口差别。

因此当你为希望建立头寸进行分析时就面临着是采用隐含波动性还是采用历史波动性的抉择。但是更为困难的是对这两种波动性为了使事情变得更复杂你应该可能还需要作更加仔细的考虑。比如在考虑历史波动性时交易者通常要看10天、20天、50天甚至100天或者1年的历史波动性。这些波动性的数字的确大相径庭。例如假设存在如下的统计波动性:

XYZ公司的历史波动性:

10天:8%

20天:13%

50天:15%

100天:19%

这些如此不同的数字反映了XYZ公司股票价格在过去100天里发生的变化。显然100天以前的的价格来回跳跃较多波动较大。不过当前的市场行为已经非常一致其实际波动性正在逐步减弱。因此随着回顾实际期的缩短数字变得越来越小。

6个百分点是多少 交易者怎样确定当前股市百分点的排位?两种波动性度量怎样用?

进一步假设当前XYZ公司股票期权的隐含波动性为20%0

那么当你试图分析一个波动性交易的头寸时你应该如何做呢?在一大堆数字中你应该采用哪一个呢?显然无法确定。如果可以确定的话那么所有的交易者就都是百万富翁了。但是还是有一些合理的方法可以采用。

首先不要假设隐含波动性和历史波动性相同。也就是说20%的隐含波动性是和低得多的近期统计波动性并不表明该期权就是一个好的波动性卖出对象事实上在某些市场里隐含波动性和历史波动性可能长期不同只在标的工具发生某种剧烈变动时才可能相等。

在讨论历史波动性与隐含波动性时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是非常重要的:最近一项研究指出如果历史波动性和除含波动性当前一样将来也一样那么跨坐式买进策略将80%以上都会底利。有经验的交易者会告诉你对跨坐式买进总体获利概率作80%的估计太高了。很明显虽然有时可能有这么高的概率但不能推而广之。换句话说隐含波动性和历史波动性偶尔相等并不能说明跨坐式买进策略就正确。同样二者的偶尔相等也并不意味着它们在将来相等。

对于隐含波动性你应该对其当前示数是高还是低多多少少作出一些判断。如果低了就应该考虑期权买进策略因为如果隐含波动性回到中间水平多头头寸就将获利;如果高了那么在确定不存在使其过高的基础性原因 例如收购传闻后就可以考虑用期权卖出策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要引进百分点的概念。

你可以首先通过观察当前隐含波动性所处百分点来确定波动性交易的良机然后用利用历史波动性或统计波动性来度量来分析任何准备建立的头寸。不过如果只是要确定期权是贵还是便宜那么你就只能采用隐含波动性。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