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驻马听水涌山叠 山似剑水如蓝,曾经年少在建南——建南纪事(中)
山似剑水如蓝,曾经年少在建南——建南纪事(中) 作者:罗晓军 文革期间,md在1966年5月7号发出《五七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 《五七指示》
山似剑水如蓝,曾经年少在建南——建南纪事(中)

作者:罗晓军 文革期间,md在1966年5月7号发出《五七指示》:"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 《五七指示》也成为文革期间的办学方针。 建南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教科书每学期都要比山外晚两三个星期才到。有时候,学校利用这段空档时间安排学工等活动。 学工,我们是在工地机修部和运输修保车间。湘鄂西勘探指挥部初上建南,选定"归元寺"的房屋以及东侧的利川县第五中学为工作基地,工作机构定名为"八一0工地"。 近五十年来,人们依然习惯把它作为一个地名称"工地",原地名"归元寺"早已被人们淡忘。只有在高德等电子地图上,可以找到归元寺的官方名称。 其实,利川古代八景之一"归元晚钟",指的就是这里。建南是古代土家族人集中居住的地方,元、明时期,土司衙门建在归元寺附近。 那里有一口从天外飞来的千斤大钟,声音格外悠远绵长,每当日暮霞涌,神钟伴仙鹤起舞,苍鹰与百鸟戏飞,情景十分迷人。 清代徐崇文诗曰:钟鸣古寺韵悠然,一百八声向晚传。可惜,建南会战时已然看不到风采。 我们班同学,分在车工、钳工等不同的岗位。我叶方明、曹克生、黄龙一等几个同学,分在运输修保车间主修班修汽车。带我们的师傅是一个河南人,吃饭都喜欢蹲着吃。刚去时,用汽油清洗拆下来的零部件,蹲一会腿就发麻了;一上午下来,我们个个对师傅蹲功佩服得五体投地。 为了尽快上手,我们找师傅借来《汽车维修技术》等十几本专业书籍,白天学技术,晚上学理论。一周后,我们就可以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一般小修,并配合师傅完成汽车二保三保维修任务。最难忘的是换日野汽车的大轮胎,劲太小,几个同学协同作战才大功告成。 赖东升、龚萍、钱安荣等同学在钳工班。赖东升的师傅是钳工班班长,教给他不少压箱底的绝活。别人束手无策的锈死螺丝,赖东升都能应对自如地卸下来。汽车轮胎螺丝经常断在里面,用小点钻头打洞,嵌入四方,力旋即取。这个小技巧,也让他在以后的工作中受益匪浅。 车工班张三荣、王莲英、杨延川等同学车台阶轴、圆锥等零部件一丝不苟,一站就是一天。焊工班和钳工班,是大家最喜欢去的淘宝圣地。当年,女生中流行钩花,就是用钩针钩个什么围巾、披肩什么的。女生们把废旧焊条外面的药皮砸掉,用不锈钢焊芯做各种式样的上好钩针。时至今日,有的女生还保存着当年做的猫型钩针。 工地对面以前是利川五中,依山傍水,隔着一条建南河。那时连接工地和学校的通道,是一条钢丝绳做的木板铁索桥,人过桥时有时很摇晃。 我们学工期间,组织了和五中的篮球比赛。过桥时,男生基本上都有一往无前的英雄主义情怀,女生大部分不敢单独过去,战战兢兢结伴闭目挪行,时有恶作剧男生前后大幅度晃桥,吓得女生花容失色大呼小叫。 我们第一次学农,在建南红卫公社,和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分组散住在老乡家里,并交一定的生活费和粮票。老乡破旧土墙房烟熏火燎,同学们一般住阁楼,没有足够的床,就铺些稻草,席地而睡。 建南老乡主食是苞谷、土豆和红薯,吃土豆叫嗑洋芋板。贵客来了,老乡才把珍藏的面条当主要硬菜吃,平时根本舍不得吃。 在老乡家的第一餐,同学们不知就里,面条刚上就一扫而光,害得老乡没得吃。老乡家油少,为做出来的饭香,就从坛子里拿一两片肥肉擦擦锅底。亲眼所见,我们感到了贫困山区老百姓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我们的农活,是挖土豆和插秧。刚开始挖土豆没有经验,动不动就把土豆腰斩;掌握技巧后,挖土豆又快又完整。赵龙、胡建设、黄龙一等力气大的男同学运土豆,女生陶玉梅、王建荣、龚玉芬等巾帼不让须眉,几十斤土豆,背起来就走。初学插秧,还闹了点笑话,插完回头一看,秧苗漂起来一大半。 水田里有不少蚂蟥,有的同学被蚂蟥咬了,急得往外拽,老乡说拉不得,越拉吸得越紧,拉断会感染的。教同学在被咬处上方,轻轻拍几下,蚂蟥松开吸盘就掉下来了。第一次干重体力活,收工后,许多同学累得倒床便睡,有的连饭都忘了吃,被跳蚤咬得全身是包也浑然不知。顿顿嗑洋芋板,很多同学肠胃不消化,抵抗力也下降了。 一个风雨交加的晚十点,一名男生忽然发烧,淳朴的房东专门给他做了喷香可口的米粑,同学们及时上报老师。那时山村没有电,用煤油灯,老乡走夜路要烧火把。这几个男生住的院子旁边,有几座坟墓紧挨猪圈,孟老师和赖淑武同学打手电带着药箱匆匆赶来,因天黑心切且深度近视,孟老师他们误把坟墓前的大墓碑当成大门,着实遭遇了一次雨夜惊魂。 第二次学农,在利川汪营农场。 男生住在农场公路对面的芦席棚里,天气热,芦席棚里温度更高。 我们收土豆、给地里的苞谷施肥除草。施肥没有工具,全靠手捧。施化肥还好,没有特别的味道,但有的女同学对化肥过敏,嘴唇肿得老高。施猪粪鸡粪时,要用手从粪桶里捧,恶臭刺鼻。后来,农场给大家配备了足够的粪舀和竹子粪夹,同学们感官才基本上恢复常态。地里干活,无遮无挡,半天下来,汗土粪满身。 汪营是恩施八百里清江的发源地。 农场附近有一条清江小河,细沙底齐腰深,河水清澈见底,是我们收工后的最爱。 男生女生都喜欢在此戏水游泳,学农结束时,连不少旱鸭子都能游上十几米,也算是无心插柳之得吧。挖土豆和锄草时,王庆、李党生等同学脚指头被锄头挖伤,稍加包扎,轻伤不下火线。 从汪营农场回来经过谋道时,老师顺道带我们去看了一棵有600年树龄的水杉树"天下第一杉"。 这棵"植物活化石",是距今1亿多年前中生代白垩纪的古老孑遗植物。一年结籽10多千克,每千克 约有50万颗种子。现在世界各国引种的水杉树,都是这棵树的后代子孙。因为研究这棵树,成就了76位博士。这棵树就是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dp同志说的"长江边上的那棵树",著名音乐人田震那首著名的《好大一棵树》,也是讴歌和赞扬的这棵水杉。 汪营学农回来当天,我们班一位非常漂亮文静的女生却永远离开了我们。当时,几位女同学在建南镇附近的河里游泳,一位女生不小心滑向陡然没顶的深水区,急呼"救命";恰在旁边的滕淑霞毫不犹豫地一把将同学拽出深水区,自己却被反向力带入深水,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含苞欲放的14岁。这么一位美丽善良豆蔻年华的同学离去,成为我们班同学内心深处永远无法触及的痛。 除了深入农村,学校还开设了农业知识课,班上还拥有自己的试验田和菜地。我们的水稻试验田在教学楼下边,约十几平方米。我们把地平整好,待附近生产队的秧苗十几公分高,要一些来直接插秧。我们除草除虫、施肥灌排,精心呵护秧苗生长,终于迎来开镰收割。没有脱粒机和石磙,我们在教室里,用凳子围出片空地,人力摔打脱粒。当我们捧起亲手种出的金黄稻谷时,确实深感"粒粒皆辛苦"。 我们班有三块菜地,每组一块。各组种子从家里自带,猪粪从老乡家挑,地老虎一个个挖出来就地正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地里种的有丝瓜、四季豆、豇豆、黄瓜、冬瓜、南瓜、西红柿、玉米、辣椒、土豆等,不知道哪位同学拿来一个大扁豆的种子,结的豆子特别霸气,我们叫它大刀豆。 前些年,有一个"开心农场"种菜偷菜的游戏风靡一时,我们同学大多不屑一顾,因为这是我们少年时代现实版种菜玩剩下来的东西。菜地里种的菜,我们低价卖给学校食堂,这是我们班费的主要来源之一。我们用卖菜挣来的这部分班费,在老师办公室开了个茶话会,以谢师恩。 学军的项目比较多。最枯燥的是队列训练。站军姿、走正步,每天要机械重复几百遍。好在最后的队列汇报表演,我们班拿了第一,也算对得起我们烈日炎炎下的大汗淋漓了。 最危险的是爆破训练。训练场在学校后面的河边,我们用报纸把一小块TNT炸药包好捆结实,将雷管插入TNT中,点燃导火线引爆。导火索一端平切插入雷管,点火那端导火索按四十五度切,火柴头压在火药那里,用火柴盒侧面划过就点燃了。爆破实训让我们知道,TNT是"最安全的炸弹";不少影视剧中,用枪打引爆TNT,显然是胡编乱造。 每个人都得亲自点导火索,有个同学把石头放炸药包上面,差一点酿成安全事故,受到教官严厉批评;还有一个同学,在炸药包上绑了一个蚂蚱,爆炸之后,可怜蚂蚱的尸骨全无。 最好玩的是野营拉练。每个人都头戴用树枝编的伪装帽,自带炒面和军用水壶,有条件的腰里还扎一皮带,特别飒爽英姿。我们长途野营拉练是一整天,全程约10公里。 路线是川鄂湘古盐道,经建南镇至柏杨渡大桥附近返回,折返点是有"义渡"美誉的千年渡口——建南柏杨渡。1969年江汉油田来建南勘探开发,在此修建一座石拱桥,柏杨渡才告别了木船摆渡历史。 路上,我们举行火线快速通过、防空袭等演习科目。教官说演习就是实战,必须一切行动听指挥。拉练走到建南镇附近时,遇"敌"空袭,教官大喊"隐蔽,卧倒",有的同学前面恰是一堆牛粪,军令如山,也果断卧倒。 拉练途中,在建南镇北偏西2.5公里的建南河东岸,我们路过一个当地人叫"仙人洞"的地方,红色石英砂岩崖峭壁上,有7个大小不等凿刻的岩孔,这些岩孔距建南河水面约20米,距崖下公路约10米。 带队老师说,可能是悬棺。多年以后,我们才得知,这是恩施利川著名的"七孔子土家悬棺遗址",又称"蜕皮洞"。据考古学家认定,七孔子悬棺是春秋战国时代的古代巴人岩孔墓遗迹。距今约2500多年。"弥高者为贵",古人选择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作为葬身之处,以示趋吉和尽孝之意。 返程,大部分同学已深感疲惫;班里的战地宣传员不时打起快板鼓劲:"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 最期待的是实弹射击。我们用56式半自动步枪,实训无击发瞄准。大部分同学都是第一次实弹射击,每人三枪,除了一位男生三枪烧饼外,成绩都还不错。 射击成绩优秀的赖东升、高国富、张新等同学,参加建南气矿纪念md"9.29大办民兵师"伟大号召射击表演赛。我们班的赵龙和低我们一年级的林红,可能具有天生狙击手潜质,5枪50环,分获射击比赛男女第一名,并在矿部礼堂登台领奖、拍照留影。 这个世界上的所谓好运,大多是一开始就伪装成苦累的摇身一变。 学工学农学军,让我们学会吃苦、坚韧、守纪和珍惜,在磨练中提升挫商,对我们日后在学习和职场竞争中脚踏实地,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正如泰戈尔所说:"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相片由同学提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在此一并致谢。)
很赞哦! (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