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吃几分饱能减肥 晚饭吃的过饱好吗?
晚饭吃的过饱好吗?

晚饭吃的过饱好吗?
这是肯定的 不容质疑的!
正常人一日饮食一般习惯吃三餐,怎样安排好这一日三餐是有学问的。有的家庭安排得非常合理,吃的花样是五花八门,而有的家庭的饮食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品种极为单调。一日三餐不仅要定时定量,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证营养的供应,做到膳食平衡。
一般情况下,一天需要的营养,应该均摊在三餐之中。每餐所摄取的热量应该占全天总热量的1/3左右,但午餐既要补充上午消耗的热量,又要为下午的工作、学习提供能量,可以多一些。所以,一日三餐的热量,早餐应该占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那么,一日三餐应怎样安排呢?
人们常说“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这一养生经验是有道理的。早餐不但要注意数量,而且还要讲究质量。主食一般吃含淀粉的食物,如馒头、豆包、玉米面窝头等,还要适当地增加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等,使体内的血糖迅速升高到正常或超过正常标准,从而使人精神振奋,能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午餐应适当多吃一些,而且质量要高。主食如米饭、馒头、玉米面发糕、豆包等,副食要增加些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如鱼类、肉类、蛋类、豆制品等,以及新鲜蔬菜,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在高水平,以保证下午的工作和学习。晚餐要吃得少,以清淡、容易消化为原则,至少要在就寝两个小时前进餐。如果晚餐吃得过多,并且吃进大量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也影响睡眠。另外,人在夜间不活动,吃多了易营养过剩,也会导致肥胖,还可能使脂肪沉积到动脉血管壁上,导致心血管疾病,故应合理安排一日三餐。
科学搭配一日三餐的饮食原则
一天要吃三餐饭人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是解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实验证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则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75%。因此,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每日三餐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会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两餐的间隔以4~5 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是5~6 小时基本上也合乎要求。
◎生物钟与一日三餐:现代研究证明,在早、中、晚这三段时间里,人体内的消化酶特别活跃,这说明人在什么时候吃饭是由生物钟控制的。
◎大脑与一日三餐:人脑每天占人体耗能的比重很大,而且脑的能源供应只能是葡萄糖,每天大约需要110~145克。而肝脏从每顿饭中最多只能提供50克左右的葡萄糖。一日三餐,肝脏即能为人脑提供足够的葡萄糖。
◎消化器官与一日三餐:固体食物从食道到胃约需30~60 秒,在胃中停留4 小时才到达小肠。因此,一日三餐间隔4~5 小时,从消化上看也是合理的。
三餐中食物的选择:一日三餐究竟选择什么食物,怎么进行调配,采用什么方法来烹调,都是有讲究的,并且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一日三餐的主食和副食应该粗细搭配,动物食品和植物食品要有一定的比例,最好每天吃些豆类、薯类和新鲜蔬菜。一日三餐的科学分配是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来决定的。按食量分配,早、中、晚三餐的比例为3∶4∶3,如果某人每天吃500 克主食,那么早晚各应该吃150 克,中午吃200 克比较合适。
早餐的科学搭配:营养专家认为,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每天吃一顿好的早餐,可使人长寿。早餐要吃好,是指早餐应吃一些营养价值高、少而精的食物。因为人经过一夜的睡眠,头一天晚上进食的营养已基本耗完,早上只有及时地补充营养,才能满足上午工作、劳动和学习的需要。早餐在设计上选择易消化、吸收,纤维质高的食物为主,最好能在生食的比例上占最高,如此将成为一天精力的主要来源。
◎早餐的重要性:专家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一个人早晨起床后不吃早餐,血液黏度就会增高,且流动缓慢,天长日久,会导致心脏病的发作。因此,早餐丰盛不但使人在一天的工作中都精力充沛,而且有益于心脏的健康。坚持吃早餐的青少年要比不吃早餐的青少年长得壮实,抗病能力强,在学校课堂上表现得更加突出,听课时精力集中,理解能力强,学习成绩大都更加优秀。对工薪阶层来讲,吃好早餐,也是干好基本工作的保证,这是因为人的脑细胞只能从葡萄糖这种营养素中获取能量,经过一个晚上没有进食而又不吃早餐,血液就不能保证足够的葡萄糖供应,时间长了就会使人变得疲倦乏力,甚至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现象,无法精力充沛地投入工作。
◎理想早餐的要素:一般情况下,理想的早餐要掌握三个要素:就餐时间、营养量和主副食平衡搭配。一般来说,起床后活动30分钟再吃早餐最为适宜,因为这时人的食欲最旺盛。早餐不但要注意数量,而且还要讲究质量。按成人计算,早餐的主食量应在150~200 克之间,热量应为700 千卡左右。当然从事不同劳动强度及年龄不同的人所需的热量也不尽相同。如小学生需500 千卡左右的热量,中学生则需600 千卡左右的热量。就食量和热量而言,应占不同年龄段的人一日总食量和总热量的30%为宜。主食一般应吃含淀粉的食物,如馒头、豆包、面包等,还要适当增加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浆、鸡蛋等,再配以一些小菜。
午餐的科学搭配:
俗话说“中午饱,一天饱”。说明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于上午体内热能消耗较大,午后还要继续工作和学习,因此,不同年龄、不同体力的人午餐热量应占他们每天所需总热量的40%。主食根据三餐食量配比,应在150~200 克左右,可在米饭、面制品(馒头、面条、大饼、玉米面发糕等)中间任意选择。副食在240~360克左右,以满足人体对无机盐和维生素的需要。副食种类的选择很广泛,如:肉、蛋、奶、禽类、豆制品类、海产品、蔬菜类等,按照科学配餐的原则挑选几种,相互搭配食用。一般宜选择50~100 克的肉禽蛋类,50克豆制品,再配上200~250克蔬菜,也就是要吃些耐饥饿又能产生高热量的炒菜,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在高水平,从而保证下午的工作和学习。但是,中午要吃饱,不等于要暴食,一般吃到八九分饱就可以。若是白领族少劳力的工作群在选择午餐时,可选简单一些清烫茎类蔬菜、少许白豆腐、部份海产植物做为午餐的搭配。
晚餐——接近睡眠须吃少:晚餐比较接近睡眠时间,不宜吃得太饱,尤其不可吃消夜。晚餐应选择含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但是一般家庭,晚餐是全家三餐中唯一的大家相聚共享天伦的一餐,所以对多数家庭来说,这一餐大家都煮得非常丰富,这种做法和健康理念有些违背,因此在调整上仍与午餐相同的是餐前半小时应有蔬菜汁或是水果的供应。晚餐时仍应有一道以上的生菜沙拉盘,内有各式芽菜。芽菜在吃食时可用海苔卷包起,做些变化。主食与副食的量都可适量减少,以便到睡觉时正好是空腹状态。
一般而言,晚上多数人血液循环较差,所以可以选些天然的热性食物来补足此现象,例如辣椒、咖哩、肉桂等皆可。寒性蔬菜如小黄瓜、菜瓜、冬瓜等晚上用量少些。晚餐尽量
在晚上八点以前完成,若是八点以后任何食物对我们都是不良的食物。若是重食的家庭,晚餐肉类最好只有一种,不可多种肉类,增加体内太多负担。晚餐后请勿再吃任何甜食,这是很容易伤肝的。
虽然是转的但对你应该有帮助
晚饭吃的过饱好吗?拜托各位大神
晚饭不宜吃得太多、太晚 睡前食量过多是对健康有害的,如果晚饭吃得过多,来不及消化的食物贮存在胃内,使胃液增多,消化器官本来在晚间可以休息,但是由于进食过多还得被迫继续工作,这势必会影响睡眠质量。 另外过量的食物积在胃内,使胃压迫横隔膜,加重心脏的负担,长期如此,容易患心脏病。 晚饭不仅要吃得少一些,清淡一些,而且应选择易消化的食物,晚饭与睡觉时间间隔为一个半小时以上为好。而且晚饭早一点吃,并吃清淡一些,可防止胆固醇沉积。 在过晚的时候吃厚味的晚饭,夜间血液中会经常保持高脂肪含量,导致肝脏合成胆固醇,并助长胆固醇在动脉壁上沉积,造成动脉硬化。因此,为更有效地避免这一有害结果,晚餐就要早吃为好。
晚饭吃的过饱!有什么危害?
1 消化不良:人的胃肠容量是有限度的,吃得超过限度,就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胃肠蠕动,就会产生饱胀、嗳气、早饱、上腹痛、恶心、呕吐症状。
2 胰腺炎:这是较为常见、而且后果比较严重的疾病。当患者进食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后,可反射性地引起胰液分泌增加;而且急性胰腺炎往往不是在就餐时马上发生,而是在饱餐之后的当晚或第二天才发生。
3 心血管病:由于冠心病患者本身存在管腔狭窄和心肌血供应不足,在大量进食后,血脂增高,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流缓慢,血小板容易聚集在一起并贴在血管壁上。且此时,胃肠道需血、需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冠状动脉很容易出现严重缺血,发生心肌梗塞,严重者会导致猝死。
4 老慢支: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肺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使患者长期处于一种缺氧状态。如果吃得太饱,胃部充盈,会使横膈往上推移,压迫肺部,使肺的扩张能力下降,这样一来,就会使患者感到呼吸困难;另一方面,吃得太饱,消化食物也需要大量的氧,这无疑也加大了氧的供需矛盾。
5 其他疾病:若晚餐吃得过饱,胃肠会对其周围的器官造成压迫,这些器官“被压迫”的信息和消化系统餐后紧张工作的信息一同上传给大脑,影响到大脑皮质的其他部位,诱发各种各样的噩梦,造成疲劳,久而久之,就易引起神经衰弱等神经系统疾病;因胃肠蠕动减慢,部分蛋白质不能被消化吸收,在肠道内停留时间延长,在厌氧菌的作用下,产生胺类、氨、吲哚等有毒物质,增加肝肾的负担和对大脑的毒性刺激。
我晚饭吃的特饱,这样好吗?
不管是什么时候吃饭都不能吃得太饱哦,那样很容易成胖子的哦,晚饭最好吃七成饱,也就是一小饭好了,如果感觉饿的话,可以适当吃点水果哦,每天吃一个苹果是就好不过的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哦,一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早饭吃的好,午饭吃的饱,晚饭吃的少.是吗?
早饭是大脑活动的能量之源,如果没有进食早餐,体内无法供应足够血糖以供消耗,便会感到倦怠、疲劳、脑力无法集中、精神不振、反应迟钝。 到了中午,人经过一上午的活动,从早餐中得到的热量已经消耗殆尽;同时还应该知道,中午不仅是人体一天中消耗热量最多的时候,而且还要为下午准备需要的热能,因此中餐一定要吃饱,才能摄取到足够的热量 晚上要睡觉了就少吃点。要不会给胃肠太大的压力,对身体不好
减肥期,晚饭吃的过饱有什么补救的方法?
我是这样减肥的!在学校的时候!什么食谱都没有!更没时间运动!因为是高三的时候!我从140到110不到3个月呢这可是好多人都瘦下来的方法!不用一个月如果你坚持好的话20天就可以瘦10斤左右呢了!早上一定要吃好!午饭也可以吃饱但建议别太油!但晚上不吃饭!刚开始如果不习惯的话晚上可以吃个水果什么的!但不许多哦 !注意!一定不可以吃零食!什么零食都不可以!更不许坚持不住晚上打吃一顿!不要以为一天没关系!你可以先试试!一周就会有效果!我的一个朋友以前130多现在110了!等减下去以后可以吃晚饭的!也可以少吃零食!但晚饭和零食不许多哦~ 注意 象KFC 水煮鱼 火锅啊 这么高的热量就不要吃了啊 就晚饭不吃不要紧吧?你可以吃猕猴桃 苹果 番茄!不但可以减肥 还对皮肤也好, 有益身体健康呢
求采纳
早饭吃的好,午饭吃的饱,那么晚饭呢?
晚饭吃的少
晚饭吃的多好吗?
由于夜餐量不断增加,进餐时间拉长,不少都市人频频出现失眠、健忘、不思早餐和身体逐渐发胖等症状,时间长了还会导致许多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疾病。
权威营养学专家提醒,科学、健康的一日三餐应该提倡“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同时,“6点晚餐、8点夜宵、10点睡觉”才是最科学的晚餐餐饮作息方式。
科学健康的晚餐时间最好安排在每晚6点左右,而10点左右就可以睡觉,这样能保证晚餐和上床睡觉之间有4小时的间隔时间。如果晚上有饥饿感,可以选择吃一些具有饱腹感,又低能量、低脂肪的食物当做夜宵。比如:水果、脱脂牛奶、粗加工的粮谷类食物、全麦面包等。不要选择精制的面包,而油炸的食品就更不提倡了。我们提倡晚上在睡觉前4个小时内不要进食,这样可以使机体有足够的时间让肠胃排空,减少肠胃负担,睡觉就可以睡得更踏实,睡眠质量也将有所提高。
夜餐综合征的主要表现为肥胖、失眠、记忆力减退、晨起不思进食等。那些经常晚间用餐的人,由于用餐时间过晚,或夜餐的进食量过大,人体为了消化吸收这些食物,就需要紧张工作,这时体内的血液循环,血氧的供应及神经内分泌功能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因而将影响正常的休息和睡眠。
再加上年轻人喜欢熬夜,不少人逐渐形成了晚睡觉、熬夜的习惯,睡眠不足者增多,更常常表现为爱睡懒觉、早上不愿起床、头昏沉重、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由于夜餐吃得过多,早晨起床后不愿吃饭,或者没有早餐欲。日久天长,势必对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轻则工作效率低下,思维反应迟钝、形体肥胖,重者可能因此而过早地形成脂肪肝、高血糖、胆结石、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乃至脑血管意外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