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华清宫华清池区别 华清池历史来历

火烧 2022-12-13 12:57:56 1099
华清池历史来历 1.华清池的由来是什么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骟山西北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是一处著名的温泉,水温43摄氏度,泉水含多种化学成分。 华清池之称的由来,源于唐天宝六年(747年)。唐

华清池历史来历  

1.华清池的由来是什么

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骟山西北麓,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是一处著名的温泉,水温43摄氏度,泉水含多种化学成分。

华清池之称的由来,源于唐天宝六年(747年)。唐贞观十八年 (644年)开始在这里建“汤泉宫”,咸亨二年(671年)把汤泉宫改 称为“温泉宫”。

天宝六年在温泉宫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建,把这里建 成了 “皇室离宫”,改称为“华清宫”,以后更名为“华清池”。之所 以更名为“华清池”,主要是这里温泉比较驰名,“池”指温泉也。

华清池之称即由此而来。 华清池是唐朝皇帝沐浴、游玩、休闲的离宫。

唐玄宗常携杨贵 妃到此沐浴。因此,杨贵妃沐浴的温泉以后被称为“贵妃池”。

白居 易《长恨歌》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诗句。 1956年当地政府对华清池进行了扩建,园内建有龙吟榭、日华门、月华门、石舫、飞霞阁、飞虹桥、棋亭和九龙池、海棠池、贵妃池、莲花池等,总面积达6。

2万平方米。进入华清池内,使人感到清渠 屈注,山青泉秀,建筑精美,花开草绿,空气新鲜,园景优雅,已 成为中外游人向往的旅游胜地。

2.华清池名称的由来是怎样的

华清池也叫骊山温泉,因杨贵妃在此洗浴而著名。

白居易《长 恨歌》中有“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名句。它现坐落 于西安以东的面山脚下。

史料记载,秦朝之前的周人已经知道此 泉可以祛病。周幽王曾在此悉心经营,修建了面宫。

到秦始皇时, 驱使工匠砌石成池,赐名“面山汤”。秦之后,世人凡患皮肤病,皆 知面山池水可以医病,所以接踵而至。

唐贞观十八年,建起“汤浴 宫”;天宝六年,又大兴土木,再次扩建,使面山上下,亭台楼阁错 落,曲道回廊相连,并将泉池置于豪华的宫殿楼阁之内,改称“华清 宫”。而泉池也称“华清池”,并一直沿用至今。

3.华清池历史

“西安事变”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但华清池“捉蒋”经过仍然扑朔迷离,时至今日,史书上、报刊上、影视上介绍“西安事变”时,仍采用斯诺《西行漫记》所引用的孙铭九回忆,以致以讹传讹。

那么,历史真相究竟如何?请看—— 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而发动的“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华清池“捉蒋”经过仍然扑朔迷离,莫衷一是。 华清池“捉蒋”经过为何扑朔迷离? 张学良将军亲口面谕,由上校营长王玉瓒率卫队第一营步兵连(含手枪排)和骑兵连,去华清池完成“捉蒋”任务。

由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先是提升了王玉瓒、孙铭九等有功人员,后又担心执行“捉蒋”任务的卫队第一营官兵会遭到国民党当局迫害,每人发了一笔安家费,遣散参加“捉蒋”的主要官兵,王玉瓒离开了东北军,隐姓埋名,远走云贵。1949年王玉瓒任云南省荣军第23临时教养院院长时,参加了云南起义,1950年本人要求回祖籍辽宁省黑山定居,随后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因他是国民党军上校,以“历史反革命罪”被错误判处有期徒刑12年,在抚顺监狱服刑。

王玉瓒刑满释放后,又戴着“历史反革命”帽子,被送到偏僻山沟里管制劳动15年,直到1979年“地富反坏右”全部摘帽,他才恢复人身自由。因此,张学良卫队第一营官兵执行“捉蒋”任务的真相,长期以来鲜为人知。

王玉瓒“摘帽”后,他给yj写信申诉,要求平反。由于王玉瓒率领的卫队第一营官兵,曾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中共代表团出入张公馆担任警卫,他认识ze、yj等领导人。

在yj的亲自过问下,抚顺市公安部门花了三个半月时间,行程八千多公里,调查了20多条线索,终于查清了王玉瓒的生平,作出“爱国”、“正义”、“有功”的结论。1980年,王玉瓒被选为辽宁省政协委员、常委。

为了澄清华清池“捉蒋”真相,1981年12月31日,由全国政协文史办副主任兼《西安事变史》编辑组组长张魁堂主持,在北京召开了关于华清池“捉蒋”真相辩论核实会,王玉瓒、孙铭九、郭维城(张学良机要秘书)、朱宗愈(张学良随从副官)、张治邦、陈大年(东北军骑兵第七团团长)、张学铭(张学良二弟)、宋黎(北平学联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王素及王玉瓒亲属迟文礼等人参加,经过几天的辩论核实,终于澄清了孙铭九口述的多处漏洞。孙铭九回忆说:“不料他们刚到头道门,就被蒋的卫兵发现,他先开了枪,我们一个班长王德胜开枪还击,把他打倒”。

事实是华清池头道门是王玉瓒的卫队第一营马体玉排守卫的,绝不会自己人打自己人。孙铭九回忆说:“我们趁黑夜冲进二道门,直捣五间厅”。

又说:“同蒋的卫队杀成一团时,还不知道蒋住的五间厅的具体方位”。事实是华清池二道门和五间厅是蒋介石贴身侍卫把守的,岗哨一班四人,一个班长带队,守卫甚严,怎会未有人发现?不知五间厅的具体方位,焉能“直捣”?实际上,孙铭九的卫队第二营王协一连官兵50人,12月10日晚才进驻灞桥镇,华清池“捉蒋”行动开始后,孙铭九才率卫队第二营赶往华清池,此时蒋介石已从住处五间厅三号房逃往骊山。

孙铭九自己也承认:“我那时因等候白凤翔,是后到的,我没看见,是听王协一连长说的”。这次会后,全国政协文史办编印的《文史通讯》1982年第6期和《文史资料选辑》第121期,以《临潼捉蒋史全貌已基本查清》为题,对这次辩论核实会作了如实报道。

但是,由于《文史通讯》和《文史资料选辑》只在全国政协系统发行,外界很少有人能看到。时至今日,史书上、报刊上、影视上介绍“西安事变”时,仍按照美国记者爱迪加·斯诺写的《西行漫记》引用的孙铭九回忆,以致以讹传讹,长期得不到纠正,实在是一件憾事。

执行华清池“捉蒋”任务的主将是王玉瓒 根据亲历者王玉瓒的回忆,1936年10月23日和12月4日,蒋介石为督令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配合中央军“进剿”北上抗日已到达陕甘宁边区的中央红军主力,两次到西安,他的行辕都设在临潼县南门外华清池内,蒋介石只带了贴身侍卫二三十人,守卫华清池的都是张学良的卫队第一营。王玉瓒根据张学良的要求,派王世民连长率步兵连负责守卫华清池头道门和附近公路,派邵兴基连长率骑兵连驻十里铺,担任从十里铺到临潼城的巡逻警戒,派金万普排长率领的手枪排驻灞桥镇,担任该地警卫。

蒋介石到达后,进入华清池的二道门以内和行辕五间厅的守卫,均由蒋介石贴身侍卫担任。 华清池“捉蒋”的具体经过 华清池“捉蒋”的经过是:12月11日下午4点多钟,张学良与蒋介石谈话后,从蒋介石住处五间厅三号房出来,走到头道门时,王玉瓒正在那里值勤。

张学良说:“王营长,跟我回城去!”王玉瓒奉命来到西安市金家巷一号张公馆,当时客厅内就张学良和王玉瓒两人,张学良态度镇静地说:“命令你去把蒋委员长请进城来,要抓活的,不要打死他。”王玉瓒立即坚定地回答:“保证完成任务。

蒋委员长的卫队只有二三十人,华清池外宪兵也只不过几十人,我用步、骑两个连三百多人的兵力去包围,保证捉来。

4.华清池的历史文化

这里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冬天利用温泉水在墙内循环制成暖气,每当雪花飘舞时,到了这里便落雪为霜,故名飞霜殿。

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离宫。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

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

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第二年春天才返回。

唐天宝六年(747)扩建后,唐朝第七个皇帝唐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

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寝殿。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据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

汉代曾在这里建造帝王贵族的行宫别墅。唐代建有富丽堂皇的“华清宫”。

“华清池”由此得名。经历代战争,原来的建筑都已毁塌。

都是按照历史记载的布局于1959年重建的。今天的华清池,名山胜水更显奇葩,自然景区一分为三,东部为沐浴场所,设有尚食汤,少阳汤,长汤,冲浪浴等高档保健沐浴场所,西部为园林游览区,主体建筑飞霜殿殿宇轩昂,宜春殿左右相称。

园林南部为文物保护区,千古流芳的骊山温泉就在于此。华清池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

进了大门就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对称,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 垂柳拂岸,湖东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飞霜殿为主体建筑,沉香殿和宜春 殿东西相对,西岸是九曲回廊。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贵妃池”建筑群。

“莲花汤”是玄宗皇帝沐浴的地方,占地400㎡,是一个可浴可泳的两用汤池,充分显示了至高无上、唯我独尊的皇权威严。池底一对约30cm的进水口曾装有双莲花喷头同时向外喷水,并蒂石莲花象征着玄宗、贵妃的爱情。

“海棠汤”,俗称“贵妃池”,始建于公元747年,汤池的平面造型颇似一朵盛开的海棠花,因此而得名,专供杨贵妃沐浴。白居易《长恨歌》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的杨贵妃在这花朵一样的浴池中沐浴了近十个春秋。“星辰汤”修建于公元644年,是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沐浴的汤池,池壁造型是南峭北柔,初步推测是工匠模拟自然界山川河流的造型修建的。

传说原址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可见天上星辰,故名。在星辰汤后面还有温泉古源。

“太子汤”是专供太子沐浴的汤池。“尚食汤”是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汤池。

出了贵妃池向前行便进望湖楼,先见荷花池然后经飞霞阁,传说此阁是贵妃浴后观景及晾发之处。九龙汤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贵妃池是杨贵妃沐浴的地方。

为了适应旅游形势的发展,华清池内又新添了中外书法碑林、梨园及其它艺术展馆。构成了集旅游、文物、园林、沐浴、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文物游览场所。

堪称北方皇家园林之典范。随着考古发掘,在唐华清宫保护范围内发现了唐梨园遗址,清理出“莲花汤”(御汤)、“海棠汤”(贵妃池)等五处皇家汤池遗址及大量建筑材料。

同时在唐、汉文化层下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夹砂泥质陶片,为研究华清池的历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依据。

5.华清池有什么历史

这里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冬天温泉喷水,在寒冷的空气中,水汽凝成无数个美丽的霜蝶,故名飞霜殿。

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建离官。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

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

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年终返回。

唐天宝六年(747)扩建后,唐朝第七个皇帝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

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卧室。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华清池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华清池”匾额。进了大门就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左右对称,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行,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 垂柳拂岸,湖东岸是宜春殿,北岸是飞霜殿为主体建筑,沉香殿和宜春 殿东西相对,西岸是九曲回廊。

由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仿唐“贵妃池”建筑群。“莲花汤”池形如石莲花,供皇帝沐浴;“海棠汤”池形如海棠,供贵妃享用;“尚食汤”是供大臣们沐浴之处;“星辰汤”传说原址上面及四周无遮物,沐浴可见天上星辰,故名。

在星辰汤后面还有温泉古源。出了贵妃池向前行便进望湖楼,先见荷花池然后经飞霞阁,传说此阁是贵妃浴后观景及凉发之处。

现在的九龙汤是唐玄宗洗浴的池名, 贵妃池是杨贵妃沐浴的地方。接着来到五间亭,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西安事变”也发生在这里。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时蒋介石曾在此居住过。后面骊山的半腰间虎斑石处还有一座“兵谏亭”,高4米,宽2.5米,水泥钢筋结构,兵谏亭匾额是用贵重的蓝田玉制成。

走出望湖楼,向右可沿着一条砖砌的台阶上行,直登苍翠葱绿、美如锦绣的骊山游览。

6.西安华清池发生过哪些著名历史故事

在陕西西安面山北麓的山脚下,有一处以温泉而闻名的游览胜地—华清池。

自周起,秦 、汉 、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其优美的自然景观自然伴随着无尽的传奇故事。

传说,女娲补天时就看中了面山,于是在这里潜心修行,炼出了五色石,拯救了世界。 同时,她也是在这里用黄土捏出了泥人,从而创造出了人类。

曾几何时,荒唐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在狮山山顶燃起滚滚狼烟。于是,“烽火戏诸侯”的闹剧在此上演,而周朝也像面山山顶随风而逝的狼烟一般一去不复返。

“春 寒 赐 浴 华 清 池 ,温泉水滑洗凝脂”,几千年后,华清池迎来了唐玄宗和杨贵妃。 在这里,他们相识、相知直到相爱。

华清池记录了帝王与佳人的爱情,记下了大唐的盛世飞歌,也埋下了“马嵬兵变”的祸乱。时间到了清朝末年,当八国联军的枪炮动摇了慈禧太后的京城宝座。

华清宫华清池区别 华清池历史来历

华清旧宫又一次接纳了一位皇家的贵宾。 当慈禧仓皇出逃,从关中平原一路飞奔到这面山脚下的华清汤泉时,终于可以在这里洗去逃窜的尘土,稳住落魄的惊魂,找回往日的尊贵。

历史的脚步停在了 2 0 世 纪 3 0 年代。一次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再一次把全球的目光吸引到了华清池。

故事的三个主角就是:“少帅”张学良、将军杨虎城 、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华清池曾目睹了张杨二人扣押高高在上的蒋介石这一全过程。

如今,面山烽火台还依稀可见,贵妃池仍旧存留,蒋介石的行辕五间厅保存完好。 但是故事的主人公早已灰飞烟灭,只留下这美丽的华清池,去向人们诉说那些曾经的传奇。

7.华清池所有典故及传说

这里作为古代帝王的离宫和游览地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都在这里修建过行宫别苑,以资游幸。冬天利用温泉水在墙内循环制成暖气,每当雪花飘舞时,到了这里便落雪为霜,故名飞霜殿。

相传西周的周幽王曾在这里修建离宫。 秦、汉、隋各代先后重加修建,到了唐代又数次增建。

名曰汤泉宫,后改名温泉宫。到了唐玄宗时又大兴土木,治汤井为池,环山列宫殿,此时才称华清宫。

因宫在温泉上面,所以也称华清池。唐代华清池是帝王妃嫔游宴的行宫,每年十月到此,第二年春天才返回。

唐天宝六年(747)扩建后,唐朝第七个皇帝唐玄宗每年携带杨贵妃到此过冬沐浴,在此赏景。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

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寝殿。 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据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

汉代曾在这里建造帝王贵族的行宫别墅。唐代建有富丽堂皇的“华清宫”。

“华清池”由此得名。经历代战争,原来的建筑都已毁塌。

都是按照历史记载的布局于1959年重建的。 扩展资料 历史变迁 华清宫始建于唐初,鼎盛于唐玄宗执政以后。

唐玄宗悉心经营建起如此宏大的离宫,他几乎每年十月都要到此游幸。岁尽始还长安。

故有“十月一日天子来,青绳御路无尘埃”之名句。据清乾隆本《临潼县志》载:从开元二年(714)到天宝十四年(755)的40年间,先后出游华清宫36次,有时一年两去,其微行间出无法计算。

游幸规模甚大,“千乘万旗被原野,云霞草木相辉光”。 “八十一车千万骑,朝有宴饮暮有赐”。

等于把长安的政府机关搬到骊山,竟然以华清宫为中心,形成了一个新的城市。安史乱后,政局突变,唐玄宗终于从皇帝的宝座上跌落了下来。

华清宫的游幸迅速衰落,唐朝以后各代皇帝已很少出游华清宫。 后晋高祖天福年间,把破坏的华清宫“改曰灵泉观”,赐予道士。

宋时,“汤所馆殿,鞠为茂草”,建筑物已十分破烂。宋人只能根据华清宫的遗迹,“刊故宫图于石”,让后人知道唐代华清宫的全盛而已。

至元世祖中统二年(1261)以前,有赵志古等人,组织民间力量,曾以15年的时间整修华清宫,曾建起三清殿等八座大殿,朝元、冲明二阁和九龙、芙蓉等汤池(据乾隆本《临潼县志》)。以后又逐渐萧条。

清圣祖康熙四十二年(1702)冬十一月西巡时也重修过华清池(原华清宫),他曾“驻跸温泉”。民国时期,也有过几次整修,可是华清池及骊山所存古建,大约就是清初重建后所保留下的格局,到解放前已是汤池寥落,宫殿萧疏,一片破败景象。

解放后人民政府自1959年起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辟汤池,修殿宇,建宾馆,开花园,使古老的华清宫焕发了青春,成为人民群众游乐之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清池。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