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一下失与得 谁可以帮我总结一下高二历史的基础知识
谁可以帮我总结一下高二历史的基础知识
2006年高考历史 核心知识点解读3世界近代现代史部分
专题一 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时期的世界
1.新航路的开辟
(1)影响:①引起的“商业革命”使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了变化,主要商路
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②引起的“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
的衰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
③这场“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行动,从此把人
类融合成为一部整体的历史。
④残酷的殖民掠夺从此开始,给亚洲、非洲、拉
丁美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畸形局面,使西欧资
本主义的发展具备了原始积累。
⑤新航路开辟后,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主
义发展过程中获取原始积累的行为表现,它是非正义的,但客观上却起了把资
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带到落后国家、落后地区的作用,为推动近代美
洲文明的进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开辟的比较:郑和下西洋和新航线开辟都是世界
航海史上的壮举,二者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明显的不同:①从背景看,西欧在15
世纪已处于资本主义的前夕,商品经济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获得了
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得到快速发展;以人文主义为主要社会思潮
的文艺复兴运动成为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正在把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
救出来;他们还重视技术的革新和改进。
而同期的中国仍实行重农抑商的经
济政策;并用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儒学思想束缚人们,以维护
和巩固君主专制。
商品经济虽有发展,但远远没有发展到足以震憾封建统治
的地步;人们不重视科技。
②从目的看,郑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目的。
宣扬国
威,明成祖力图广加招徕,制造出“万国衣冠拜冕旒”的景况,以示炫耀;加强与
海外联系,满足统治阶级对异域珍宝的需求;主要形式是和平友好的贡赐贸
易。
而西欧航海家的航海冒险,主要是出于经济目的。
侵占海外殖民地,掠夺
财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是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
③从影响和后果来看,
郑和下西洋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谊,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同时,
还恢复了朝贡关系。
赏赐式的贸易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对中国新的经济形态
的产生未起到直接作用。
这种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负担,
后来因国力衰退而中止。
而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人类历史的大转折,引
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
成长和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它还打破了世界各国相互隔绝状态,为后来大
规模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2.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原因:首先,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形成中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和政治利益,迫切要求摧毁教会的神
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其次,意大利更直接、更系统
地保留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这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
(2)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主流社会思潮的核心。
人文主义
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要求把人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当时的科学、
哲学、文学、艺术、教育甚至生活方式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是资产阶级
反封建、反中世纪神学世界观的思想武器。
当然,这种思潮也有一定的局限
性,这就是它把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特性看作是全体人类普遍的人性,从而掩
盖了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对立。
(3)文艺复兴的实质:文艺复兴是14~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思想文化运
动。
从表面上看是欧洲思想文化界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际上是欧洲资
本主义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在意识领域的反映。
它的核心是人
文主义,即要求冲破宗教神学的束缚,倡导资产阶级的自由、人权和自我奋斗
精神。
(4)历史意义:①给予封建思想以沉重打击,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
动了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②推动了反封建斗争的高涨。
为新航路开
辟以及殖民扩张注入了精神活力。
③所创造的光辉灿烂的文化,开辟了世界
文明的新篇章,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
(5)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①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近代自然科学,又叫实
验科学,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项重要成果,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次革命。
②文
艺复兴时期的天文学:近代自然科学是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的。
中世
纪流行的天文学观点是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
文艺复兴时期波兰天文学家
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
基础。
德意志学者开普勒发现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行的规律。
科学家伽
利略注重实验和实践,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他证实了哥白尼学说的正确
性。
布鲁诺捍卫和发展了“太阳中心说”,并提出:宇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无
限的,没有固定中心。
③在自然科学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布鲁诺、培根等思想
家,他们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为科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为什么说16世纪前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1)1500年以前的世界基本上处于闭塞的状态,新旧大陆之间更是相互隔
绝的,地理大发现后,这种状态才被打破,过去处于相对隔绝的各地才开始进
行直接的接触。
这是人类向全世界连为一体迈出的第一步。
(2)从1500年左右地理大发现后,欧洲人走向海外开始殖民扩张,欧洲贸
易才走出地中海狭小的范围而扩大到全世界,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
动场所,从而促进了欧洲封建生产方式迅速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对世界
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在1500年以后的100年中,西欧人在向海外殖民扩张的同时,也在文
化、思想、宗教及政治领域完成了重大的变革,而这些变革都象征着资本主义
曙光的来临。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革命前社会经济的变化:①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兴起和发展:从制呢业
扩展到采煤、炼铁和造船。
②资本主义农业的出现:“圈地运动”使农民贫困
化,成为雇佣工人,但导致了资本主义农牧场的出现和发展。
③海外贸易的开
始:新航路开辟后,英国成为大西洋航运中心。
④资本原始积累加速:海外贸
易与海外掠夺,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资本。
(2)革命前阶级关系的变化:①新兴资产阶级形成:金融家、大商人和手工
工场主实力大增。
②新贵族出现:经营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和牧场的贵族,与
资产阶级有共同的利益。
③封建王朝加强专制统治,旧贵族势力减弱,农民不
断转化为雇佣工人。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及其成因:①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领
导。
成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影响小,而新贵族力
量大,政治影响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当时的根本利益相同。
②革命经历了
曲折反复的过程。
从内战初期失利到打败王军,从共和国建立到斯图亚特王
朝复辟。
成因:资产阶级、新贵族自己的妥协性;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而反扑。
③披着宗教外衣进行。
成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缺乏理论指导;新贵族改
革后在英国广泛传播,影响大。
5.欧洲的启蒙运动
(1)启蒙运动的性质:启蒙运动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以来的第二次思想解放
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为了向封建阶级夺取政权,确立资本主义统治而做的舆
论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准备。
启蒙运动在17世纪兴起于英国,18世纪法国成为
启蒙运动的中心,到60年代达到高潮。
(2)启蒙运动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①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在欧
洲的普遍发展。
②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封建专制制度已成为资
产阶级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他们迫切要求改变有钱无权、经济受到政治阻碍的
现状,为迎接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他们需要有新的思想政治理论武器。
③自
然科学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桎梏人们心灵的神权统治和蒙昧主义,促进人们解
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了人们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文明和幸福的信心。
④文艺
复兴和宗教改革一方面冲破了神学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启蒙运动奠定
了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又不能满足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
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
⑤封建专制制度日趋腐朽,封建统治陷入全
面危机,加上教会日益腐败,致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3)特征:强调理性思考,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批判专制主
义、教权主义,号召消灭王权,贵族特权和等级制定,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
和个人自由,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政治构想。
(4)主要学说:三权分立学说、天赋人权学说、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5)影响: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启蒙思想的学
说在欧美传播,对欧美资产阶级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鼓舞了亚洲的仁人志士
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6)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联系和区别
区别:①文艺复兴运动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初步发展,封建教会神学统治人
民的背景下产生的,因此它们反对的主要是宗教神学思想,追求现世的幸福。
②启蒙运动则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欧洲各国封建君主改革强化了专制主
义的背景下兴起的,因此它反对的是封建专制主义,追求的是自由平等。
联系: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都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
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6.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法国大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是
对法国和欧洲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其活动既有
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一面,也有侵略掠夺其他各国人民的消极一面。
尽管拿
破仑帝国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纵观其一生的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应
是主要的。
积极作用有:①对内,夺取政权后,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建立资产阶级正常
统治秩序;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颁布
《民法典》等,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建立中学、大学,培养人才,鼓励科学研
究和技术教育。
②对外,他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又把大革命
的思想和精神带到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消极作用有:①对内,长期的战争,造成法国经济严重困难,阻碍了法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外,后期所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
夺了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
7.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美国独立战争是近代早期民族独立运动,是北美人民为挣脱英国的殖民
统治,求得民族独立与解放而进行的战争。
战争的对象是英国殖民统治者,战
争的目的是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因此,这场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战争的性质。
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从本质上讲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这是因为:第一,
北方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与南方的种植园主阶级充当了这次革命的领导阶级;
第二,导致这场战争的根本原因是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阻碍其
发展的英国殖民统治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第三,战争的结局是打破了殖民统
治,为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8.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所谓早期,是指发生在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时期的革命。
主要是指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
(1)其特点有:①它们属于完全意义上的反封建革命(美国还是反殖民压
迫,实现民族独立)。
此外,并不负担别的什么任务。
革命所能做到的是使资
产阶级掌握政权,再用政权这个杠杆以法律为武器,去摧毁封建制度,奠定资
本主义的基本治国原则。
②其进程曲折复杂,既有前进甚至超前,又有退缩甚
至退后,随后再引起新的斗争。
革命进程体现出来的这一特点,并不难理解。
凡属革命,必定是一场兴师动众运动,任何单一的阶级都不可能独立地进行一
场革命。
(2)由于各阶级、各阶层都受到封建压迫,都有共同的反封建要求,所以在
大资产阶级的领导下形成了反封建大军,作为最早的革命领导力量,大资产阶
级功不可没。
与资产阶级同处于领导地位的还有资产阶级化了的贵族,如英
国的新贵族和法国的自由贵族,他们实质上已是资产阶级的组成部分。
早期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各阶级关系的特点就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下,同一切反封
建阶级、阶层结成了联盟。
专题二 进入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的东西方世界
1.关于工业革命
(1)含义:也叫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飞跃,
它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
(2)时间: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上半期。
首先以英国开
始,后扩展到欧美各国。
(3)标志:开始的标志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完成的标志为机器生产基本取
代手工业,用机器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业建立。
(4)影响:一是生产力的革命,二是社会变革。
①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
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迈进工业文明,工业逐渐控制经济生活,工业资本主义
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②引起了经济布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
变化。
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改变
了原来农业占国民经济绝对优势的产业结构。
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
程,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在大工业的推动下,人们集中在一些城市或城镇中,
从事相互配合的社会化大生产,使他们的社会交往、政治文化关系变得极其密
切。
③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
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
分裂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两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形成了
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基本内容。
④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
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
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适合于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共
和国制度等相继确立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
⑤促进
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
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自然科学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入了又一
个迅速发展时期。
⑥增强了资本主义殖民扩张的力量。
随着殖民扩张范围的
扩大,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改变了殖民方式,强占市场和掠夺原料成
为殖民扩张的主要目标;引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又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
潮。
2.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原因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高,特别是商业发展水平高是最主要的原因。
资产阶级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措施,如实行重商主义政策、推行圈地运动和实行
殖民扩张政策等,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大批自由劳动力的出
现(来源于圈地运动)、大量资本的积累(来源于圈地运动、殖民扩张和海外贸
易)、高度发展的手工工场技术等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表现,也是工业革命
的重要条件。
(2)首先爆发了农业革命。
由人口增长引起的对商品粮及原料的需求,鼓
励了资产阶级对农业的投资和农业技术的革新,也使圈地运动由私人行为转
为政府行为,由此导致的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需的粮食、原料、自由
劳动力和雄厚的资本。
(3)占有最为广阔的殖民地。
殖民扩张及其争霸战争的胜利,既为工业革
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更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广大的市场。
广大市场的需求,成
为工业革命的外在动力。
(4)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最高。
17世纪中叶伦敦已成为欧洲科学研究的中

心,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倡导下,英国科学技术取得了长足进展。
如牛顿力学体
系的创立,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领域的突出成就等,这些为工业革命向深度
和广度发展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3.19世纪六七十年代革命和改革高潮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新高潮。
这股在
工业革命推动或影响下的进步潮流,为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除了障碍,其总体
时代特征可概括为:
(1)是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深入开展而在政治领域内的反映。
在工业资
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前提下,旧的上层建筑严重阻碍了
资本主义发展,是出现这次革命和改革浪潮的根本原因。
1848年欧洲革命的
影响,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广泛传播,又进一步推动了革命和改革的出
现。
(2)革命和改革的范围广,涉及欧、美、亚三大洲,如欧洲的俄国1861年改
革、德意志和意大利统一,美洲的美国南北战争,亚洲的日本明治维新等。
资
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得以确立。
(3)具有多样化特征。
如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方式多样化,有通过改革的
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俄国和日本,通过统一的方式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
德国和意大利,通过战争方式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国等。
又如革命和改革
的对象多样化,有封建农奴制度、封建专制制度,也有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还
有手工工场时期的上层建筑等。
(4)革命和改革的内容具有丰富性特征。
如美国南北战争既维护了联邦
统一,又解决了土地问题,还废除了奴隶制度等;又如日本明治维新涉及了政
治、经济、军事和教育文化等各个方面;再如德意志统一的过程,同时是取得欧
洲霸权地位的过程等。
(5)革命和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本国历史上的
重大转折点,奠定了当前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
如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的德
国。
意大利、日本等,就是通过这次革命或改革,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奠定了
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坚实基础等。
4.试比较德意志统一和意大利统一的异同
相似之处:①统一的历史背景基本相同:都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有较大
发展而政治上又四分五裂的背景下开始着手统一。
②都要排除阻碍统一的大
势力——奥地利。
③都采取了外交和王朝战争相结合的手段。
④统一战争都
有一个核心力量和核心人物,德意志是普鲁士和俾斯麦,意大利是撒丁王国和
加富尔。
⑤ 都达到最后目的,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扫
除了障碍。
但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不同点:①德意志的统一完全通过王
朝战争来实现,俾斯麦一方面推行“铁血政策”、依靠强硬的军事、武力解决问
题,另一方面又展开了灵活的外交活动,争取分化、孤立敌国、各个击破。
而意
大利统一除了通过王朝战争这种形式外,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武装起义,加里
波第领导的志愿军远征,他们在统一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②由于意大
利统一前的广大地区处于外国统治下,所以意大利的统一运动在很大程度上
具有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③意大利统一运动的完成,借助了优越的国际环
境,如借普奥战争、普法战争之机,收复了被奥地利和法国控制下的意大利部
分领土。
④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格局;德国后来发展成为最富侵略性的国
家。
5.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大致有哪几种途径?
(1)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英、法是资产
阶级革命的代表。
(2)通过民族独立战争摆脱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
美
国和荷兰为代表。
(3)通过至上而下的改革,废除旧制度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俄国和
日本为代表。
(4)通过王朝战争的形式完成了国家统一,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德意
志和意大利为代表。
6.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1)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图解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根本动力、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
19
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并扩展到德、意、俄等
国。
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增强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
势力、征服世界的力量。
(3)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主
要标志,这是通过 19世纪中期一系列革命和改革的途径实现的。
①经历了早
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英、法、美三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从而使资本
主义制度在西欧、北美扎根。
②通过统一战争,德意志和意大利实现了国家和
民族的统一,步入了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中欧和东南欧确立。
③废
除农奴制的改革和明治维新,标志着俄国和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
的转变,资本主义制度在东欧和亚洲确立。
总之,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
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4)大批国家开始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是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另一个标志。
它是通过殖民侵略和扩张的途径实
现的。
伴随着奴役和压迫,亚非拉大部分地区沦为西方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
和原料产地,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在资本
主义的纽带下连成了统一整体。
专题三 垄断资本主义形成时期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
(1)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
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标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
面: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①在第
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
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
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
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②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
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
发展进程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
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③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
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
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
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发展原因、经济状况及帝国
主义特征
美国:①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西部领土开发;欧亚移民源源而来;内战结
束了南部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
②经济飞速发展,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
③被称为托拉斯帝国主义。
德国:①国家实现统一;法国50亿法郎赔款;取自法国阿尔萨斯和格林的
矿藏;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②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发展速度仅次于美
国,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③被称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
英国:①企业设备陈旧;大量资本输往国外;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能从中获
得巨额利润。
②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失去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③被称为
殖民帝国主义。
法国:①农民的贫困和农业经营的落后;葡法战争后的割地赔款;大量资
本投在信贷领域和国外。
②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工业生产降至世界第四位。
③被称为高利贷帝国主义。
俄国:①1861年农奴制改革完成,但仍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资本主义经
济迅速发展,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③被称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①明治政府的推动;依靠军事手段来夺取殖民地,取得市场和原料
产地。
②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0世纪初,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③被称为带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3.第一次世界大战
(1)大战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具体原因是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帝国主义国家三对矛盾的进一步
发展;直接原因是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2)大战的性质: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和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
表声明,鼓吹本国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是侵略战
争,事实上,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3)主要交战国的目的:①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
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②奥匈帝国的目的是奴
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③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
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④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
治。
⑤日本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的属地和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进一步侵略中国。
⑥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
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⑦美国参战的原因:战争接近尾声,为捞取战利品,
害怕其他参战国像俄国一样发生革命,美国以德国的“无限制潜水艇战”为借
口参加一战。
专题四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如何全面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十月革命的历史条件。
客观上:①经济状况:革
命前,俄国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
②社
会矛盾:当时俄国总体水平相当落后,发展又十分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军事封
建性,诸多矛盾交织,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上薄弱的环节。
③一战的影
响:一战使俄国各种矛盾充分暴露,经济濒于崩溃,从而使无产阶级革命的爆
发成为可能;帝国主义大国忙于一战,提供了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