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md的用人之道:不计出身 只要贤能

火烧 2022-10-09 09:38:51 1052
md的用人之道:不计出身 只要贤能   众所周知,md和蒋介石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但他们的人生结果却迥然不同,一个改天换地,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一个兵败大陆,退守台湾一隅。这其中有许多主客

md的用人之道:不计出身 只要贤能  

md的用人之道:不计出身 只要贤能
  众所周知,md和蒋介石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但他们的人生结果却迥然不同,一个改天换地,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一个兵败大陆,退守台湾一隅。这其中有许多主客观原因,但有一个根本原因不可忽视,这就是他们的用人之道有所不同。
  说到用人标准,蒋介石的用人标准出身和忠诚,手下又分“黄埔系”“保定系”“浙江帮”。md没有进入过军事院校,在用人上也就无所谓什么“保定系”“黄埔系”了。
  md的用人原则是“五湖四海”,内战时期,一些许多出身低微的放牛郎、小长工等由于作战勇敢,都被放到前线予以重任。真正做到了“任人唯贤”和“人尽其才”。
  粟裕和bl,可以说是在解放战争中最耀眼的两颗明星。解放战争初期,粟裕在苏中七战七捷,威名大震。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会兵后,md明示“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正司令在位的情况下,把战役指挥权交给副司令,这就是用人上的不拘一格。
  粟裕也不辱使命,相继成功指挥了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沙土集等战役。1948年5月,粟裕被任命为华野代司令员兼政委,实际上成为华东战区最高指挥员独当一面,旋即又指挥了豫东和济南战役。之后的淮海战役更是粟裕的巅峰之作。
  粟裕第一次进入高层视野是在抗日战争时期,1940年10月的黄桥大战。内战前,属于新四军体系的粟裕在党内军内地位并不高,作为陈毅的副手,而且长期远离中央,从来没有进入过中共军界和政治界的核心圈子,但这并不妨碍md放手去用他。
  相比较而言,bl与md渊源更深,早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bl就显示了其军事指挥才能,但bl性格孤僻、倔强、冷漠,遵义会议后,他还公开质疑过md,跟ph说“现在的领导不成了,你出来指挥吧,再这样下去,就要失败。我们服从你领导。你下命令,我们跟你走。”
  在遭到拒绝后,又给中央军委写信,要求“朱毛下台”,对于这些,md只是斥责他“你还是个娃娃,懂个啥?”md看中的是bl善用疑兵、善打巧仗、善从侧翼和敌后发起进攻和使用计谋等指挥才能,所以在解放战争中委以重任,又选拔有原则性又宽容大度的罗荣桓做bl的搭档。两人配合相得益彰,使bl军事指挥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
  md用人之道与蒋介石还有许多不同之处,如md“化敌为友”,蒋介石“化友为敌”;md“化疏为亲”,蒋介石“对人苛刻”;md“不拘一格”,蒋介石“讲究资深”等等。
  古人讲:“经世之道,识人为先。”“举贤荐才,为政之要。”“治国之道,务在举贤”。md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当下,人尽其才,执政兴国,愿朋友们从md的用人之道中受到启迪。
出身用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