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排名 中国手机使用人数发展历史

火烧 2023-01-05 02:52:27 1059
中国手机使用人数发展历史 一、中国目前手机用户数量我国手机用户突破4亿户普及率每百人30.3部发展速度受全球瞩目的我国电信业再创新纪录,按照信息产业部保守估算,目前全国手机用户已突破4亿户,用户数稳居

中国手机使用人数发展历史  

一、中国目前手机用户数量

我国手机用户突破4亿户普及率每百人30.3部发展速度受全球瞩目的我国电信业再创新纪录,按照信息产业部保守估算,目前全国手机用户已突破4亿户,用户数稳居全球第一。

我国用户对移动通信的有效需求持续加大,加上手机对固定电话替代性竞争加剧,手机用户数增长加快。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截至1月底,全国手机用户超过3.987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0.3部。

按照每月300万至500万户的增长规律,目前手机用户数已逾4亿户。我国手机用户在未来三年继续高速增长,每年手机更新量约为2000万部左右,加上新增用户6000万,到2007年我国手机用户将达到5.2亿。

二、手机发展历史

1902年,一个叫做“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的美国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乡下住宅内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 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置,这部可无线移动通讯的电话就是人类对“手机”技术最早的探索研究。

1938年,美国贝尔实验室为美国军方制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手机 1973年4月,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马丁·库帕”从此也被称为现代“手机之父”。 1G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

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 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

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

此种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 2G 第二代手机(2G)也是最常见的手机。

通常这些手机使用PHS,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3G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三、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

手机,是现代社会极其重要的通讯工具,曾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手机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1958年,苏联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这就是最早的移动电话。手机的前身是座机电话,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提出电磁波理论后,终于在数十年后得到验证。

座机电话由美国科学家贝尔发明(1876年),此后,电话的方便传遍了整个世界。手机在早期体积非常大,大小与砖头差不多,因此又被称为“板砖电话”,“水壶电话”等。

早期手机的著名代表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尔后有更多的牌子出现,两大老牌逐渐淡出市场。2009年,触摸屏技术发生飞跃性的突破,原本只属于国家拥有的触摸屏开始广泛进入民间,2012年,全世界将近50%的手机都使用了触摸屏技术。

2015年后,世界范围内80%的手机和智能产品都实现了触控智能化。现今手机的著名代表:外国品牌:iphone,三星电子,黑莓。

中国品牌:华为,宇龙计算机科技(酷派),魅族,小米,oppo,vivo,TCL,联想,步步高。

四、手机的诞生发展历史

手机的发展史不只代表着科技的进步,也证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从模拟到GSM、从GSM到GPRS等等,每样新技术的发明都对手机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力。

手机的发展史大致上可分为这几代:

第一代 (1G)

第二代 (2G)

第三代 (3G)

第一代手机(1G)---模拟移动电话在70年代末诞生了。

模拟移动电话系统主要采用模拟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

AMPS(北美蜂窝系统)、NMT(北欧移动电话)和TACS(全向通信系统)是主要的模拟标准。

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和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也不充分。

第一代无线网络技术的最大成就是去掉了将电话连接到网络的用户线,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无线接收和拨打电话。

第二代 (2G)

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手机是GSM手机,CDMA手机和小灵通(PHS)手机,这些都称为第二代手机(2G)。

第二代系统引入了数码无线电技术,它提供更高的网络容量,改善了语音质量和保密性,还引入了无缝的国际漫游。

第二代系统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彩信(MMS、多媒体简讯)、WAP等。

如今全世界第二代手机的市场标注,包括GSM、D-AMPS、PDC和IS-95CDMA等。

第三代 (3G)

第三代移动系统,即IMT-2000,是宽带多媒体系统,能提供高质量宽带综合业务。

第三代手机的主要目标是开发全球通用的无线通讯系统,但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制式,包括了WCDMA、CDMA2000和TD-SCDMA。

这些新的制式都基于CDMA(码分多址)技术,在带宽利用和数据通信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

五、目前中国大概有多少人拥有手机

中国移动(0941.HK)在今天发布2008年4月用户数据。

上个月新增用户741万,与3月份778万的新增用户量相比有所下降,用户总数由3月底的3.921亿上升至3.995亿参考: ://ce/cysc/munications/csdt/200805/20/t20080520_15546746.s 中国联通2007年年底GSM及CDMA用户总数超1.6亿 其中CDMA大概4000多万, 现在大概G网每月增加100万,C网40万参考: ://xdnice/news/2007-08/14533. 中国截至2008年4月底的手机用户数为5.835亿户,全国固定电话用户数总计3.6亿户参考: ://.wsj/gb/20080522/BCH005993.asp?source=channel 5月23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通报,中国铁通集团公司并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公司管理层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另外据内部消息除了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外,中国联通将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保留GSM网络与中国网通组成新的联通集团。

2006年中国手机用户一共发送了4290亿条短信 2004年全球发送的手机短信总量为5100亿条,中国就占了1/3。而美国1.5亿手机用户一年发送的短信总量还不到中国人一个星期的发送量。

2007年我国垃圾短信的总体规模达到3538亿条 2008年全球短信数量将达到2.3万亿条左右,中国大概6000亿条强。 短信也构筑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工程。

“白短信”08年春节期间,仅除夕到初七,中国移动的“白短信”量就高达60亿条。据估计,仅除夕一天,全国至少发出去11亿条“白短信”。

伴随我国手机用户的飞速增长,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GSM用户数也再创新高。截至12月1日,中国联通GSM用户数已达7200万。

作为中国联通的“起家业务”,联通GSM网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1998年10月8日用户数突破100万;2000年6月10日用户数突破1000万;2001年1月28日用户数突破2000万;2001年6月用户数突破3000万;2001年12月用户数突破4000万;2002年9月30日用户数突破5700万。

1994年,中国联通公司按照“无线起步、移动先行”的思路,于1995年在国内首先采用GSM数字移动技术,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公用移动通信网,并打破了主导运营商在技术、资费等方面的垄断,使消费者有了更大的通信服务选择空间。 目前,联通GSM网覆盖全国328个地市,并与国外147个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漫游国家和地区达到75个,成为世界第三大移动通信网2007年7月,中国第二大移动运营商中国联通公司于近日公布了其截止今年6月份的用户数量,报告显示,其GSM的用户数量已经达到1.0055亿,其6月份新增用户数量为114万。

21年发展历程1987年11月18日,第一个模拟蜂窝移动电话系统在广东省建成并投入商用。1994年3月26日,邮电部移动通信局成立。

1995年,GSM数字电话网正式开通。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7月17日,中国移动第1000万个移动电话客户在江苏诞生。1997年10 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8年8月18日,中国移动客户突破2000万。1999年4 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2000年4月20 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

2000年底,中国移动的交换容量超过1亿户。

六、手机简史

手机发展简史 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以来,经历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电话通讯服务已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生活和人们交流信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在最近二十年来,电话技术和业务发生了巨大变化,通信的地点由固定方式转向移动方式。 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使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移动通讯产品的更新换代和市场争夺战也愈演愈烈。

下面我们将会以介绍移动电话产品的方式对中国手机发展的历史做出详细的阐述。中国手机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模拟手机时代、GSM时代、2.5G时代和3G时代,其中2.5G和3G代表着中国手机的发展趋势,因为目前尚未完全定型,在此暂不详述。

中国的模拟手机时代,大概可以从1987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开始运营900MHz模拟移动电话业务算起,到2001年6月3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完全停止模拟移动电话网客户的国际、国内漫游业务截止。模拟移动电话系统主要采用模拟和频分多址(FDMA)技术,属于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凡号码以“9”字开头的手机都属模拟网。模拟蜂窝移动电话通过电波所传输的信号模拟人讲话声音的高低起伏,因此这种通信方式被称为“模拟方式”。

模拟移动电话系统的质量完全可以与固定电话媲美,使通话双方能够清晰地听出对方的声音。但模拟移动通信与数字移动通信相比保密性较差,极易被并机盗打;只能实现话音业务,无法提供丰富多彩的增值业务;网络覆盖范围小且漫游功能差;模拟手机体积大、重量沉、样式陈旧,加之手机供应商早已停止生产模拟手机,使模拟手机的维修与更新受到严重制约。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将于2001年12月31日后关闭模拟移动电话网,停止经营模拟移动电话业务。20世纪80年代,全球移动电话业务发展非常迅猛。

80年代后期,全球使用无线电话终端的用户数年增长率为40%,远远超过同期有线电话用户的年增长率。在90年代前几年中,无线寻呼用户的年增长率达30%-40%,无绳电话用户的年增长率为30%左右,而移动电话用户的年增长率则高达40%-50%。

移动电话已由模拟转向数字发展,包括GSM和CDMA制式的数字移动电话正在世界范围内高速发展。 摩托罗拉是最早进入中国手机市场的,它曾经以绝对的优势垄断了中国的手机市场。

处于模拟手机时代的手机大部分都是摩托罗拉公司的产品。记得看当年的港台电影,上面有不少大老板,身边都有一个人拿着移动电话,在必要的场合甚至可以作为武器。

旁边的这款摩托罗拉3200大概就是属于此种。看着它硕大的机身,巨长的天线,简直觉得这哪里是电话嘛,简直就是一凶器。

●第一款揭盖式手机:摩托罗拉8900 摩托罗拉8900俗称“大砖头”,80年代末移动通讯开始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代手机新贵,在中国人称“大哥大”,亦可作防身之用,最高售价曾达到3-4万元。虽然其貌不扬,但千万别小瞧它哦,它可是第一款揭盖式手机呀。

由于带翻盖,放在口袋里不会因为不小心碰了某个键而开机发出信号,保险!稍后,摩托罗拉公司又于90年代初推出了8900的后继产品9900,因其体积小、轻便耐用,曾是白领女性的专宠。但它与8900型一样,采用镍铬电池,电量太小。

在1995年之前,一直引领手机时尚,最高售价曾达2万元左右。 模拟移动电话时代手机的功能往往仅仅只是局限于通话功能,而且受到技术、材料各方面的限制,款式上相当单一,缺乏变化,大可称为手机的史前时代。

中国的GSM数字网大概可以从1994年在中国建成第一个GSM通讯网络开始,2001年的模拟网转网,GSM数字网全面替代以往的模拟和GSM两网并存的格局,发展至今。现在在我国广泛使用的GSM技术采用窄带的TDMA,允许在一个射频(即“蜂窝”)同时进行8组通话。

GSM数字网也具有较强的保密性和抗干扰性,音质清晰,通话稳定,并具备容量大、频率资源利用率高、接口开放、功能强大等优点。在模拟手机时代,没人能和摩托罗拉抗衡,8900、9900手机被称为“大哥大”一度成为中国手机的代名词。

到了GSM时代后,各大手机厂家看好这一新的机会,争相拓展在这一市场上的份额,摩托罗拉不肯舍弃已有的地盘抱死了模拟网络,以至没能及时调整市场战略,其霸主地位迅速下滑。与此同时,诺基亚、爱立信等厂商后来居上,并称三大霸主。

●第一款进入中国大陆的GSM手机:爱立信GH337 在模拟网的时代,GH337可谓是第一款登陆中国大陆的GSM手机,当时广东省的GSM网络刚刚开通,GH337作为一款数字手机,其性能各方面都较模拟手机好得多,惹得大家竞相购买。GH337重达220克,三围为130*49*24毫米,适用于900MHz的GSM网络,与同时代的模拟手机相比较有抢线快、接收信号比较灵敏的特点。

●第一款可编铃声的手机:爱立信GH398 不知为什么这款纯黑色手机总令我联想到熊猫518,方方正正的体形实在不逗人爱。爱立信于1995年推出的GH398净重170克,三围为130*49*23毫米,配备有650毫安的镍氢电池。

介绍它不是因为它英俊潇洒,而是因为它是第一款可以自编铃声的手机,但那时候GSM手机还是属于高级消费品,很多手机用户都。

七、手机发展历史介绍

如果追溯我们会发现,手机这个概念早在40年代就出现了。

当时是美国最大的通讯公司贝尔实验室开始试制的。1940年,贝尔实验室造出了第一部所谓的移动通讯电话。

但是,由于体积太大,研究人员只能把它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慢慢人们就淡忘了。 1973年4月,美国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工程技术员“马丁·库帕”发明世界上第一部推向民用的手机。

当库帕打世界第一通移动电话时,他可以使用任意的电磁频段。事实上,第一代模拟手机就是靠频率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用户的不同手机。

第二代手机——GSM系统则是靠极其微小的时差来区分用户。到了今天,频率资源已明显不足,手机用户也呈几何级数迅速增长。

于是,更新的、靠编码的不同来区别不同的机的CDMA技术应运而生。应用这种技术的手机不但通话质量和保密性更好,还能减少辐射,可称得上是“绿色手机”。

发展历史 1831年,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进一步用数学公式阐述了法拉第等人的研究成果,并把电磁感应理论推广到了空间。而60多年后赫兹在实验中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

电磁波的发现,成为"有线电通信"向"无线电通信"的转折点,也成为整个移动通信的发源点。正如一位科学家说的那样"手机是踩着电报和电话等的肩膀降生的,没有前人的努力,无线通信无从谈起。

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的电报机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人类历史的第一份电报"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 1875年6月2日,贝尔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硫酸溅到了自己的腿上。

他疼得对另一个房间的同事喊到"活,快来帮我啊!"而这句话通过实验中的电话传到了在另一个房间接听电话的活特耳里,成为人类通过电话传送的第一句话。 1902年 ,一位叫做“内森·斯塔布菲尔德”的美国人在肯塔基州默里的乡下住宅内制成了第一个无线电话装置,这部可无线移动通讯的电话就是人类对“手机”技术最早的探索研究。

194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制造出战地移动电话机。 1946年,世界上从圣路易斯的一辆行进的汽车中打出了第一个电话用移动电话所拨打电话。

1957年,苏联杰出的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

1958年,他已对自己的移动电话做了进一步改进。设备重 量从3公斤减轻至500克(含电池重量),外形精简至两个香烟盒大小,可向城市里的任何地方进行拨打,可接通任意一个固定电话。

到60年中期,库普里扬诺 维奇的移动电话已能够在200公里范围内有效工作。 1958年,苏联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套全自动移动电话通讯系统“阿尔泰”(Алтай)。

1959年,性能杰出的“阿尔泰”系统在布鲁塞尔世博会上获得金奖。 1973年,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掏出一个约有两块砖头大的无线电话,并开始通话。

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排名 中国手机使用人数发展历史

马丁·库帕(Martin Cooper) 这个人就是手机的发明者马丁·库帕。当时他还是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

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部移动电话。 1975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确定了陆地移动电话通信和大容量蜂窝移动电话的频谱。

为移动电话投入商用做好了准备。 1979年,日本开放了世界上第一个蜂窝移动电话网。

1982年,欧洲成立了GSM(移动通信特别组)。 1985年,第一台现代意义上的可以商用的移动电话诞生。

它是将电源和天线放置在一个例子里,重量达3公斤。 与现代形状接近的手机,则诞生于1987年。

其重量仍有大约750克,与今天仅重60克的手机相比,象一块大砖头。 此后,手机的"瘦身"越来越迅速。

1991年,手机重量为250克左右。1996年秋出现了体积为100立方厘米,重量为100克的手机。

此后又进一步小型化,轻型化,到1999年就轻到了60克以下。 发展详情 现在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是所谓的第三代手机(3G),以欧洲的GSM制式和美国的CDMA为主,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无线应用协议等。

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以GSM最为普及,CDMA手机也很流行,整个行业正在向第四代手机(4G)迁移过程中。电话键盘部分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PDA、游戏机、MP3、照相机、摄影、录音、GPS、上网等多种的功能,有向带有手机功能的PDA发展的趋势。

电话的口承、耳承和相应的话筒、听筒都装在单个把手上。旧称为手提电话、手提、大哥大、传真,是便携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电话终端。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虽然距今的手机安全产品基础防护功能比较完备,但在防骚扰、隐私保护和数据保护方面仍有欠缺,未来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QQ手机管家、安全管家、网秦等安全厂商纷纷宣布进军云安全领域,2013年将是移动云安全加速落地的关键年,各大安全厂商必将继续加大对移动云安全解决方案的投入力度。 1G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

最先研制出手机的是美国的 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

很多人称呼这种。

八、手机的发展历史

移动电话,通常称为手机,旧称手提电话、手提、大哥大,是便携的、可以在较大范围内移动的电话终端。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手机是GSM手机和CDMA手机。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以GSM最为普遍,CDMA和小灵通(PHS)手机也很流行,这些都是所谓的第二代手机(2G),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MMS(彩信、多媒体短信)、无线应用协议(WAP)等。

手机外观上一般都应该包括至少一个液晶显示屏和一套按键(部分采用用触摸屏的手机减少了按键)。

部分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PDA、游戏机、MP3、照相、录音、摄像、GPS等更多的功能,有向带有手机功能的PDA发展的趋势。

【发展历史】

1G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就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美国等影视作品中出现的大哥大。最先研制出大哥大的是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 Cooper博士。由于当时的电池容量限制和模拟调制技术需要硕大的天线和集成电路的发展状况等等制约,这种手机外表四四方方,只能成为可移动算不上便携。很多人称呼这种手机为“砖头”或是黑金刚等。

这种手机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使用频分复用方式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不稳定,且保密性不足,无线带宽利用不充分。此中手机类似于简单的无线电双工电台,通话是锁定在一定频率,所以使用可调频电台就可以窃听通话。

2G

第二代手机(2G)也是最常见的手机。通常这些手机使用PHS,GSM或者CDMA这些十分成熟的标准,具有稳定的通话质量和合适的待机时间。在第二代中为了适应数据通讯的需求,一些中间标准也在手机上得到支持,例如支持彩信业务的GPRS和上网业务的WAP服务,以及各式各样的Java程序等。

3G

3G,是英文3rd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未来手机

未来的手机将偏重于安全和数据通讯。一方面加强个人隐私的保护,另一方面加强数据业务的研发,更多的多媒体功能被引入进来,手机将会具有更加强劲的运算能力,成为个人的信息终端,而不是仅仅具有通话和文字消息的功能。

手机会更加智能化,微型化,安全化,多功能化。

目前手机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的手机是GSM手机和CDMA手机。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以GSM最为普遍,CDMA和小灵通(PHS)手机也很流行,这些都是所谓的第二代手机(2G),它们都是数字制式的,除了可以进行语音通信以外,还可以收发短信(短消息、SMS)、MMS (技术)|MMS(彩信、多媒体简讯)、无线应用协议(WAP)等。

手机外观上一般都应该包括至少一个液晶显示屏和一套按键(部分采用用触摸屏的手机减少了按键)。部分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PDA、游戏机、MP3、照相、录音、摄像、定位等更多的功能,有向带有手机功能的Pocket PC发展的趋势。

第一代手机(1G)是指模拟的移动电话,也有多种制式,如NMT,AMPS,TACS,但是基本上只能进行语音通信,收讯效果与保密性不足,无线宽带利用不充分。在第二代手机出现以后有了对比,人们才把这些模拟制式的手机称为第一代手机。用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手机也已经研制出来了,但是由于相关网络没有普及,并未得到广泛的应用。第三代手机的开始的目标之一是开发一种可以全球通用的无线通讯系统,但是实际最终的结果是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制式,主要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在竞争。这些新的制式都基于CDMA(码分多址)技术,在带宽利用和数据通信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

九、中国移动的诞生和发展历史

英文全称:China Mobile munications Corporation

成立时间:2000年4月20日

注册资本:518亿人民币

资产规模:764.19亿美元

员工人数:10万多人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简称“中国移动”)于2000 年4 月20 日成立,注册资本518 亿元人民币,截至2009年2 月30 日,资产规模超过764.19亿美元,拥有全球第一的网络和客户规模,是北京2008 年奥运会合作伙伴,也是中国2010 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合作伙伴。

中国移动全资拥有中国移动(香港)集团有限公司,由其控股的中国移动有限公司(简称“上市公司”)在国内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设立全资子公司,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目前,中国移动有限公司是中国在境外上市公司中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也是全球市值最高的通信公司。

中国移动主要经营移动话音、数据、IP 电话和多媒体业务,并具有计算机互联网国际联网单位经营权和国际出入口局业务经营权。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提供传真、数据、IP 电话等多种增值业务,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等著名客户品牌。

中国移动建成了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截至2008 年12 月,中国移动网络已经100% 覆盖全国县(市),客户总数超过4.5 亿户,与237个国家和地区的381个运营公司开通了GSM 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与179国家和地区的252个运营商开通了GPRS 国际及台港澳地区漫游业务。

中国移动已连续8 年入选美国《财富》杂志的世界500 强,最新排名列第55位。中国移动的品牌价值不断上升,连续第3 年进入《金融时报》全球最强势品牌排名,品牌价值(572 亿美元)列第5 位;2008 年再次入选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编制的《中国购买者满意度第一品牌》,排名第一。2008 年,上市公司入选道· 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成为中国大陆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入选的企业。

中国移动是联合国全球契约(UN Global pact)正式成员,认可并努力遵守全球契约十项原则,并于2008 年4 月加入该组织倡导的“关注气候变化”行动(Caring For Climate)。2008 年,中国移动成为气候组织(The Climate Group)中国区的首批成员之一,努力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并获得“2008 年中国绿色IT 行动先锋奖”。中国移动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2008年获得国家民政部颁发的中国慈善领域最高政府奖项——“中华慈善奖”特别贡献奖。中国移动以“做世界一流企业,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战略为指引,努力实现企业经营与社会责任的高度统一,致力于实现企业在经济、社会与环境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相关方不断创造丰富价值,实现和谐发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