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真实的长平之战和赵括 赵括“长平之战”失败的主要根源其实是出在赵孝成王的身上

火烧 2022-11-30 23:33:56 1091
赵括“长平之战”失败的主要根源其实是出在赵孝成王的身上 长平之战,赵括失败,千年来被史书说成只会纸上谈兵。但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赵括输掉战争的原因很多,但和纸上谈兵没有半点关

赵括“长平之战”失败的主要根源其实是出在赵孝成王的身上  

长平之战,赵括失败,千年来被史书说成只会纸上谈兵。但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赵括输掉战争的原因很多,但和纸上谈兵没有半点关系。试想,若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别说统率四十多万大军了,就是统率四千人马也会乱成一锅粥。然而赵括统率四十多万大军,在陷入埋伏,粮草断绝之后,还整整坚持了四十六天,其间他带领士卒一次次悍不畏死的向外突围,逼得秦昭王亲自来到河内督战,并把秦国15岁以上的壮丁全部征发到长平助战,用来堵塞赵国的援军及粮道;可以说,强大的秦国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劲儿,花了近两个月时间,仍奈何不了被围在长平的赵括,最后还是赵括亲自率军突围时,被乱箭射死,几十万赵军失去了主帅才崩溃。

由此更可见,赵括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有他在,赵军哪怕是被围困近两个月,粮草断绝,仍能坚持奋战,力图突围;赵括一死,大军即溃,想想,如果赵括真的是只会纸上谈兵,他能做到这一点吗?若赵括真的是只会纸上谈兵的人,面对有杀神之称的白起,怎么能坚持那么久呢?有人说赵括急功近利,求胜心切,以至落入白起的埋伏。其实仔细分析,急功近利,求胜心切的不是赵括,而是赵孝成王。在赵括出任赵军主帅之前,廉颇坚守3年不出战,赵孝成王多次派人责令廉颇出战,廉颇皆抗命不出,后来赵孝成王以赵括换下廉颇,这说明赵王已经不能容忍廉颇那种坚守不出的行为,赵括为帅后,他除了出战,还有别的选择吗?

真实的长平之战和赵括 赵括“长平之战”失败的主要根源其实是出在赵孝成王的身上

以上为转载,感觉颇有道理,本人一直认为其实是廉颇把赵国实力消耗大损,导致赵孝成王因为赵国国力不济,消耗不下去,所以才急于决战,长平之战失利的最大原因其实是赵孝成王,或者说赵国实力不济,消耗不起。当然也说明了赵括和廉颇都不如赵括的父亲赵奢,赵奢当年是不断变化,牵着对方的鼻子走,打败了对手,而廉颇和赵括,一个一味死守,一个则是正面出击打阵地战,都不会灵活变通。当然了,也许赵奢时期的情况跟后来情况有所不同。

3xm中文网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