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谁说蜀中无良将,刘禅时期还有十大良将,你看算不算
谁说蜀中无良将,刘禅时期还有十大良将,你看算不算
谁说蜀中无良将,刘禅时期还有十大良将,你看算不算
刘备在最初的时候虽然没有稳定的基业,但其凭借个人魅力招贤纳士,随着日积月累,麾下能人异士众多,例如关羽、张飞等勇猛过人的武将;诸葛亮、庞统等神机妙算的谋士。自赤壁一战后,刘备奠定基业,其按照诸葛亮指出的战略方针行事,又在其他武将谋士的辅佐下,终于夺得汉中,蜀汉实力大涨。然而事与愿违,蜀汉大多数勇冠三军的猛将早早离世,到了蜀汉后期,仅剩十个良将。
关羽便是一位早逝的猛将,其凭借个人才能名扬四海,却因一时大意,在荆州惨败,并被孙权斩首。这也让刘备怒气冲天,不能理性思考问题,率领军队征讨东吴,结果又损失了一员猛将,其名傅肜。刘备遭到陆逊算计,火烧连营,蜀汉军队死伤惨重,就连刘备自身都险些阵亡,这其中少不了傅肜舍命相救。
《三国志》中曾提及刘备讨伐东吴的事情,也说到了傅肜这个人,原文是这样的:“备从巫峡、建平连围至夷陵界,立数十屯。以金锦爵赏诱动诸夷,使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前部,辅匡、赵融、廖淳、傅肜等各为别督。先遣吴班将数千人於平地立营,欲以挑战。”本来刘备是处于优势的,却因战术失误,不知变通,被陆逊抓住机会,一举击破。刘备落荒而逃,却被东吴士兵步步紧逼,傅肜以死换来了刘备逃走的机会。

傅肜对蜀汉忠心耿耿,在蜀汉像他这样的武将不在少数。可随着刘备征讨东吴一战,许多将士战死沙场,蜀汉实力也被削弱。刘备离世后,赵云年过古稀,仍旧奋战沙场,时常感慨蜀汉人才稀少。随着五虎上将离世,后期的蜀汉武将总给人一种默默无闻的感觉,实则不然,人才固然是有的,只是相比前期较少。
蜀汉后期最有名的将领当属姜维,诸葛亮有意将其培养成接班人。可在《三国演义》中对他有这样的一句评价:“姜维独凭力量高,九伐中原空勋劳。”这其中不乏贬义,难道姜维真是如此吗?姜维多次北伐,有胜有负,不过胜场较多,能够与曹魏抗衡多年,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王平也是蜀汉后期的一个良将,其曾劝说马谡,可见有远见。即便蜀汉军队战绩不佳,其仍旧可以有条不紊地指挥,这也使得他得到了诸葛亮的提拔。虽然人们对他参与诛杀魏延一事颇有争论,但不能否认他的军事才能。曹魏大将曹爽曾大力讨伐蜀汉,却被王平裆下。
十个良将中还有马忠,其并非东吴那个捡漏的马忠。蜀汉的马忠身居要职,且地位日渐提升。处理事情毫不犹豫,当机立断,赏罚分明,深得民心。
张嶷也是一名良将,其跟随马忠征战四方,平定南蛮祸乱,后来带病上阵,意外战死,但其杀死的敌人众多。在其死后,诸多百姓痛哭流涕,为他建立庙宇,定期祭拜,由此可见其很优秀。
良将中还有霍弋,其镇守南方,还曾得到敌人司马昭的赞赏,可见其勇猛程度。在刘禅投降之后,他被司马昭重用。
廖化也是良将之一,其资历较深,在北伐之战中屡创佳绩,直到蜀汉灭亡,其才离开人世。
张翼同样是蜀汉一名良将,只不过其做事严格,所以百姓们对其有些敬畏。且他敢于与姜维争论,在他看来,北伐一战劳民伤财,不适宜蜀汉发展。
句扶是蜀汉后期名将,其常常被人们与王平一起探讨,曾流传这样一句话:“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不难想象句扶在蜀汉后期的作用如何。
十个良将中还有傅佥,他的父亲是傅肜,虎父无犬子,其胆识过人,深得姜维喜爱。在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曾杀死曹魏大将,可惜在蒋舒降魏后死亡。
马岱是最后要介绍的良将,对他的记载便是诛杀魏延,不过魏延实力出众,其能将魏延杀死,可见有胆识,有实力。在北伐中他也多次立功,尤其马岱在诸葛亮病逝之后,还单独进行了北伐,是蜀汉后期不可或缺的一个人物。
至于为何不将魏延列入十个良将之中,并不是其个人能力不够优秀,恰恰相反,诸葛亮去世后,魏延应该是蜀汉的第一大将,只不过其死于自己人之手,为人处世的能力较差,且严格意义上来讲,并不算死于蜀汉后期,所以不列入十个良将之中。
刘备(92)蜀汉(41)良将(4)相关文章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司马昭兴师伐蜀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司马昭想杀死刘禅,阿斗只说了7个字,司马昭立刻打消了念头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范炜:司马昭为什么不杀刘禅?不是因为乐不思蜀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刘禅写三个字,司马昭看后杀心全退,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 邓艾钟会姜维 钟会深得司马昭信任,为什么在灭蜀之后要冒险叛变?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刘禅投降了司马昭吗?为什么刘禅选择投降而不是抵抗?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司马昭力排众议实施灭蜀计划,刘禅却因何丢掉了战略要地?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刘禅投降后,写下3个字,司马昭杀意全无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司馬昭當年想殺劉禪,當看到他門前3字時殺意盡散,其實倒著念就明白了!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