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刘禅写三个字,司马昭看后杀心全退,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刘禅写三个字,司马昭看后杀心全退,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刘禅写三个字,司马昭看后杀心全退,众人不解,司马昭:反过来读
导语:司马昭这个人大家对他应该不会陌生,作为司马懿的二儿子,曹魏最后的权臣,司马炎的生父,有关他的故事数不胜数,最广为流传的就是这么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当年魏帝曹髦已经被司马昭架空,整个国家的军政大权都系于司马昭身上,蜀汉政权也是被他所灭。蜀汉投降后,作为曾经国军的刘禅被迁到洛阳,因为贪恋洛阳的繁华闹出了乐不思蜀的笑话。但老奸巨猾的司马昭并不认为刘禅没有反叛之心,认为他只不过是在演戏而已,一直派人三翻四次的试探他。在一次看见刘禅写了三个字后,司马昭终于相信他没有叛心,之后再也没有对他动过杀念,刘禅到底写了哪几个字?
事情还要从司马昭大权在握时说起。自从兄长司马师病逝以后,司马昭接手了他所有的权力,当时蜀国丞相诸葛亮已经病逝多年,蜀国也大厦将倾,而此时的魏国国力空前强势。司马昭采纳谋士钟会和大将邓艾的建议,分兵两路,钟会率领十万主力部队从汉中入蜀,牵制蜀国主力部队;邓艾则率领5000善于翻山越岭的精锐将士翻越千山万水,空降蜀国成都。
当邓艾大军如同天兵天将一般兵临成都城下,刘禅慌乱不已,急忙命令前线的诸葛瞻率军回防成都。而前线的诸葛瞻被钟会大军死死缠住,两难之际兵败被杀,而刘禅知道了诸葛瞻战死的消息后知道蜀国已经回天无力,命人绑着自己,身后带着一口棺材出城投降。刘禅的投降昭告蜀国灭亡,而他本人还有蜀国大臣的家眷则被司马昭迁往洛阳,防备他们有不臣之心。

灭了蜀国的司马昭为了向天下人彰显自己的仁德还有魏国的强大,把刘禅等等一行人迁到洛阳后给了他们很好的待遇,白天歌舞升平饮酒作乐,但晚上则派人去监视他们。甚至有一次在酒宴上,司马昭特意命歌姬跳蜀地的舞蹈唱蜀地的歌曲,在场的所有大臣听到以后乡情浓郁都忍不住落泪,而刘禅却仍然笑嘻嘻的喝酒吃肉,司马昭问他想念蜀国吗?刘禅回答:这里开心,不想念。这也就是我们熟知乐不思蜀的故事。
但生性多疑的司马昭认为这只是刘禅的障眼法,继续派人监视他。有一次刘禅在自己的大门上写了“中山寨”三个字,司马昭知道以后就彻底放心了。身边的大臣一直明白其中缘由,司马昭说中山寨反过来读就是“在山中”,这是刘禅和自己投诚,表示永远不会反叛的态度和决心,大臣听罢都称赞司马昭高明。
结语:蜀汉灭亡不就后吴国也就灭完了,但吴国国君生性残忍,投降后还有反叛之心,最后孙家被灭全族。刘禅虽然同样也是亡国之君,但对比吴国来说也要好了,起码他可以在洛阳安享晚年,儿孙也可以长大成人。要问刘禅到底真降还是假降我们不清楚,但在当时司马昭统治的魏国这绝对的力量面前,有想法也是徒劳的。
相关文章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司马昭兴师伐蜀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司马昭想杀死刘禅,阿斗只说了7个字,司马昭立刻打消了念头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范炜:司马昭为什么不杀刘禅?不是因为乐不思蜀
- 邓艾钟会姜维 钟会深得司马昭信任,为什么在灭蜀之后要冒险叛变?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刘禅投降了司马昭吗?为什么刘禅选择投降而不是抵抗?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司马昭力排众议实施灭蜀计划,刘禅却因何丢掉了战略要地?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刘禅投降后,写下3个字,司马昭杀意全无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司馬昭當年想殺劉禪,當看到他門前3字時殺意盡散,其實倒著念就明白了!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谁说蜀中无良将,刘禅时期还有十大良将,你看算不算
- 司马昭问刘禅思蜀否片段 司马昭为何不杀刘禅?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