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层在阳光照射下会有什么变化
我们知道,大气层中有一圈臭氧层,大气层的上层和下层有着显著的温度差异,而且,不同区域中的物质成分和温度都是有差别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差别呢?
原来,这都是太阳光对大气层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太阳给地球带来了巨大的辐射能,阳光透过大气层时,引发了多种气态物质产生形形式式的物理和化学变化。例如在9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中,由于受太阳紫外线强烈的照射,氮气和氧气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离解;而在100千米以上的高空,所有的氧分子几乎都被分解为氧原子。氧原子随着扩散会和下层的氧分子相遇,并结合生成一种无色而有臭味的气体一臭氧,其浓度随着大气层高度的变化而改变。通常在近地面处臭氧比较少,在10千米以上逐渐增多,在20~25千米高度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形成了明显的臭氧层,再向上又逐渐减少,到60千米高度以上就更稀少了。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光,使地球上的人类及其他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照射,可以说它是地球生命的一圈保护层。据科学家推测,如臭氧含量减少10%的话,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将增加一倍。
臭氧层是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形成的,它又反过来挡住大量紫外线射向地球,这不能不说是大自然的一个有趣的杰作。然而在1985年,科学家发现在南极上空出现了巨大的臭氧层空洞,而这空洞的出现竟然又是太阳光的“杰作”——当人类正因为发明和广泛使用性能良好的冷冻剂氟利昂而沾沾自喜时,太阳光中的紫外光却把这类“稳定”的氟氯烃分子给分解了。分解后的原子氯成了臭氧层的致命杀手,众多的臭氧分子在由少量的原子氯触发的连锁反应中纷纷变成了氧分子,于是臭氧层被“戳了一个大洞”。
除了臭氧层的形成和“破损”,大气层中的许多物质,都会在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复杂的氧化、还原、分解、化合等各种反应。
除此之外,在离地面12千米的对流层中,由于各种气态污染物进入了该气层,如工业及汽车排出的废气等,也会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出臭氧、醛类、硫酸雾以及许多活性中间物质。
关键词:大气层 紫外线 臭氧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