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慎用食用色素
美食家对佳肴的评价可用三个字概括,即色、香、味。其中色居首位,可见颜色能使食品更具有魅力。今天,直接来自于动植物的天然色素,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消费的需要,于是不少人工合成的食用色素就应运而生了。目前根据我国有关部门的规定,暂准食用的合成色素为苋菜红(苋紫)、胭脂红、柠檬黄、酸性靛蓝、苏丹黄等几种。其中有些品种,你可以在大的食品商店里买到。另外,在一些半成品食品中,也可见到它们的踪影。
可是,如果你想用这类色素自制饮料、凉糕、桃脯及其它各种食品时,请注意,千万不要为了突出美丽的颜色,而任意地添加这类染色剂!千万不要看到色素前面冠以“食用”两宇,就把它误作油盐酱醋之类的调料而滥用。也许你会感到纳闷,既然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批准食用,既然商店已作为安全的添加剂出售,为什么还要注意慎用呢?这就需要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评价食用色素的利和弊了。
首先,被认可的食用色素,其所谓无害不是绝对的。一种色素偶尔、少量食用也许并不影响健康,但如果经常或大量地食用,那就难说了。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由量变引起质变的事例是不胜枚举的。在食品添加剂中,绝大部分都有量的限制,各种食用色素当然也不能例外。1964年,美国发现用于樱桃酒的一种红色色素对人体有害,为此曾全面禁止这种色素的使用,但后来考虑到樱桃酒不是人们的主食,所以对该限制又有所缓和,即只允许少量用于樱桃酒的着色。你能说这种色素因为允许用于酒类,就是绝对安全的吗?目前,世界各国对食用色素的限制也不尽相同,例如丹麦允许使用33种食用色素,日本允许22种,加拿大仅允许10种,而原苏联只允许3种,希腊则完全不允许使用。从这些不同的规定中,你一定会领悟到这一点:食用色素的食用标准及其安全性是相对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有关部门允许使用一些食用色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禁止滥用其它的有害色素。
![]() |
其次,人们对食用色素危害性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例如在19世纪时,欧洲有一些餐馆里的高级厨师常用砷酸铜为染料,把圣诞节布丁染成绿色,又用朱砂(硫化汞)或铅丹(氧化铅)把干酪染成红色;又如,我国有些农村在前几年还有人用铜锈(又称铜绿)把泡菜染成绿色。现在我们都知道,这些着色剂都是能致人于死命的物质,但当时的食用者却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美味佳肴看待。再如1950年美国联邦政府允许使用19种食品色素,但10年之后,就发现其中若干种对人体有较明显的危害。其中被称为4号红的色素,经长期调查,证实它对膀胱和甲状腺有害,从而被禁止使用,被替换。到目前美国仅允许12种色素用于食品。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食用色素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有害的色素会被不断地淘汰,更安全的色素会不断被开发。所以,对任何一种被暂时认可的色素,都不能看作是永远安全的。
总之,合成的色素毕竟不是营养品,其绝大部分对人体毕竟是无益的,目前被允许作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条件、有限制的。所以,对于食用色素的使用应该以慎重为上。在生活中,最好还是注重食品的天然颜色,例如喝饮料最好选用纯原汁配制成的品种,或选用不添加任何色素及香精的汽水,否则还是喝茶水或白开水更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