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赵丽颖详细资料大全 山南详细资料大全
山南详细资料大全 山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北接西藏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毗邻,东与林芝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地处东经
山南详细资料大全
山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北接西藏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毗邻,东与林芝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地处东经90°14"至94°22"、北纬27°08"至29°47"之间,是西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南拥有6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中国的西南边陲。
2016年2月,国务院批覆西藏自治区撤销山南地区和乃东县,设立地级山南市,政府驻地乃东区。
2017年末总人口368100人,地区生产总值145.8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998元。截至2016年2月,山南市下辖1个市辖区、11个县。

基本介绍
中文名称:山南外文名称:Shannan、Lhoka别名:雅砻行政区类别:地级市所属地区:中国西藏自治区下辖地区:1市辖区、11县政府驻地:乃东区电话区号:0893邮政区码:856000地理位置:中国西南地区、西藏自治区南部面积:7.9699万平方公里 人口:36.81万人(2017年) 方言:西南官话、藏语气候条件:温带干旱性高原气候著名景点:桑耶寺、雍布拉康、羊卓雍湖、雅砻风景名胜区机场:拉萨贡嘎国际机场、隆子机场火车站:山南站车牌代码:藏C行政代码:540500现任领导:市委书记许成仓 GDP:145.83亿元(2017年) 历史沿革,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气候,水文,自然资源,水资源,动物资源,植物资源,矿产资源,人口民族,政治体制,经济概况,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医疗,教育,基建,社保,就业,交通运输,公路,航运,民俗文化,旅游景点,历史沿革
山南是西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说当中神猴同罗刹女结合而诞出藏民之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大约在四、五万年以前,雅砻一带就有藏族先民繁衍生息。先民们在鸟兽群集、果木丛生的雅砻河谷过著以树叶为衣、野果为食的群居采集生活。经过漫长岁月,逐渐学会了制作弓箭、石器等工具,学会了饲养牦牛等动物和种植青稞等作物。今泽当附近萨热村的一块土地“索当”,是传说中西藏的第一块农田。县级行政区划 约在公元前2世纪初叶,居住在雅砻一带的人们逐渐形成部落,早期悉补野部落的首领第一代赞普聂赤统一牦牛部落,建立联盟政权,并确立了子孙世袭赞普制度。 从第八代赞普布德贡布杰到第十四代赞普伊肖烈,在雅砻河流域的青域先后兴建达孜、桂孜、扬孜、赤孜、孜母琼结、赤则崩都等6宫,把琼结作为雅砻部落的大本营。第八代赞普布德贡布杰在雅砻地区组织民众兴修水渠,将山水引入平地,开垦出块块农田,并自制木犁耕地。第十一代赞普茹烈,制订了以二牛一日耕的地为耕地面积单位,以“推”(藏语音)为计算牲畜头数的计量单位。到第二十七代赞普拉托托日年赞时期,佛教传入雅砻河俗,赞普将“天竺”僧人带来的经书、法器称为“宁布桑娃”,供奉在雍布拉康。 乡镇级行政区划6世纪左右,雅砻一带进入奴隶社会,居民已能冶炼铁、铜、银,制造金属武器。第三十一代赞普囊日松赞时期不断扩张领地,使雅砻部落成为西藏最强大的部落。7世纪中叶,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先后征服苏毗、羊同及其他小部落,统一西藏高原,建立吐蕃政权,并逐步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琼结向拉萨地区转移。水文 唐朝,吐蕃初期将全境划为五茹(后为六茹,增加象雄茹),即卫茹、约茹、叶茹、拉茹、苏毗茹。今山南市由约茹管辖。乃东县昌珠乡是约茹的统治中心,设有正副茹本管理约茹事务。赞普们经常在雅砻举行重大活动。8世纪初,今山南桑耶地方是吐蕃赞普牙帐所在地之一,赞普赤松德赞出生在这里。赤松德赞执政40余年,吐蕃势力曾鼎盛一时。同时,赤松德赞还在哈布日山下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桑耶寺,七名藏族人剃度为僧(即“七觉士”)。赤松德赞从印度和大唐请来大批高僧,在桑耶寺翻译佛经,阐释教义,弘扬佛法,为佛教在西藏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在吐蕃繁荣背后,广大奴隶、平民却备受苦难。869年,爆发奴隶平民起义。今山南的乃东、琼结、扎囊一带是起义军进攻的主要目标。奴隶平民起义后,在西藏形成了11个割据统治的地方势力。各割据势力互相斗争,长期混战,人民陷入战乱和灾荒不断交替的苦难之中。山南市形成以觉沃王系割据的地方势力。11世纪,玛尔巴和米拉日巴等高僧在山南创立噶举派。1156年,帕木竹巴(简称帕竹)在噶举派中独树一帜。 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蒙古王子阔端派兵进入西藏,后经凉州会盟等,西藏纳入元朝中央政府有效管辖,结束了西藏400多年分裂割据局面。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进行第三次户口清查,将西藏地方划为十三万户。山南属十三万户的帕竹、亚桑、羊卓、唐布切、恰域的领地。帕竹万户领地约在今泽当一带,有2438户;亚桑万户领地约在今乃东亚堆一带,有3000户;羊卓万户领地约在今浪卡子县一带,有750户;恰域万户领地约在今隆子县一带,有2950户;唐布切万户领地在今琼结县境内,是当时势力较小的万户。同年,帕竹被元朝封为万户,到第五世法王扎巴仁青开始自行兼任政教职位,正式成为政教合一的统治实体。 元朝,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降曲坚赞就任帕竹万户长之职。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整田积肥,发展农牧业生产,整修道路和庄房,使雅砻河谷呈现繁荣景象。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降曲坚赞推翻萨迦地方政权,派人向朝廷纳贡,请求封赏。元朝赐封其为掌管西藏的大司徒,接管西藏地方政权事务。大司徒降曲坚赞执政后,废除万户制度,推行封建农奴庄园制,规定宗为基本行政单位,在乃东、贡嘎等地设定13个宗,委派各宗本,并赐给下属有功之臣大大小小的谿卡。同时,在乃东扩建帕竹地方政权的宫殿王城。帕竹政权共传12代,统治西藏262年,被第悉藏巴政权取代。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支持下,五世达赖推翻第悉藏巴政权,建立“甘丹颇章”地方政权。五世达赖是琼结人,曾游历山南境内的多数山川寺庙。五世达赖时,山南许多著名寺院都有过较大的修缮和扩建。期间,五世达赖授予拉加里法王统治拉加里地方的世袭权,使拉加里从萨迦和帕竹政权时期的相对独立变成半独立状态,接受格鲁派约束。 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执政时期,遵照清朝乾隆皇帝的谕旨,于1751年成立噶厦。噶厦下设“基巧”、“宗”两级机构。山南基巧辖10余个宗,其中乃东、琼结、贡嘎由驻藏大臣直接监管。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西藏地方政府在山南设立基巧又称洛基,驻地泽当,辖13个宗。之后,山南的行政区域作过数次调整。山南基巧辖宗按其大小分为三等。 1951年,山南基巧辖温宗、多宗、桑日宗、隆子宗、沃卡宗、嘉玉谿卡、拉加里、觉拉谿卡、乃东宗、错那宗、桑耶宗、泽当宗、贡嘎宗、颇章谿卡、堆谿卡、琼结宗、亚堆宗、门达旺、扎期谿卡、浪卡子宗、扎囊、玲谿卡、哲古谿卡、白地宗、达玛谿卡、夏洛谿卡、拉康、麻江宗、生格宗、杰德秀共30个宗。后来划入山南加查县和朗县的加查宗、拉绥谿、古如朗杰宗、朗宗、金东谿等,当时属塔工基巧。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12月底,中共西藏工委财委派驻山南采购站。1952年,中共江孜分工委成立,山南属中共江孜分工委管辖。 1956年8月29日,成立山南基巧办事处。至11月,下辖加查宗、隆子、乃东、贡嘎、拉加里、多宗、琼结、扎囊、温宗办事处。1957年,所有宗办事处撤销。1959年4月,成立山南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下辖加查、隆子、乃东、贡嘎、拉加里、多宗、琼结、扎囊、哲古、洛热、桑日、朗宗12个宗。 1959年4月6日,成立山南军事管制委员会,对山南地区实行军事管制,领导山南的平叛改革工作,同时宣布解散山南基巧办事处及各宗(谿)政府。5月,经中共西藏工委批准,将山南行政区划为12个县,62个区,293个乡。12月22日,成立山南专员公署。 南部实控线 1964年,属江孜专区管辖的打隆县并入浪卡子成立浪卡子县,划给山南地区管辖,山南辖13个县。 1967年,山南地区办社工作全面铺开。1969年3月,山南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取代中共山南地委和山南专署,行使党政职权。1970年7月,地区成立革委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 1969年3月29日,成立山南地区革命委员会。下辖12个县革命委员会。 1972年2月8日至10日,召开山南地区首届党代会,恢复成立中共山南地区委员会,撤销地区革命委员会党的核心领导小组。 1978年10月,山南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山南地区行政公署。 2016年2月,国务院批覆同意撤销山南地区和乃东县,设立地级山南市;山南市设立乃东区,以原乃东县的行政区域为乃东区的行政区域。 2016年5月27日,中共山南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市纪委举行揭牌仪式,标志著山南市各班子开始正式依法履职。 山南市南部部分区域在藏南地区的麦克马洪线之南,为印度控制。行政区划
截至2016年2月,山南市下辖1个市辖区(乃东区),11个县(扎囊县、贡嘎县、桑日县、琼结县、曲松县、措美县、洛扎县、加查县、隆子县、错那县、浪卡子县),24个镇,56个乡,596个行政村。市政府驻乃东区。山南地区地图行政区面积 (平方千米)政府驻地 乃东区 2211 泽当镇 扎囊县 2157 扎塘镇 贡嘎县 2283 吉雄镇 桑日县 2634 桑日镇 琼结县 1030 琼结镇 曲松县 1936 曲松镇 措美县 4530 措美镇 洛扎县 5570 洛扎镇 加查县 4493 安绕镇 隆子县 9809 隆子镇 错那县 34937 错那镇 浪卡子县 8109 浪卡子镇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山南位于东经90°14"至94°22"、北纬27°08"至29°47"之间,地处青藏高原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南的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北接西藏首府拉萨市,西与西藏自治区境内的日喀则市毗邻,东与西藏的林芝市相连,南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不丹两国接壤,其面积达7.9699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西藏自治区总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山南拥有6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南面与不丹国接壤,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形地貌
山南属于典型的藏南谷地,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平均海拔在3700米左右。山南雪山冰川众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10多座,其中对外开放的山峰有5座,分别位于错那、洛扎、浪卡子三县境内,平均海拔近7000米,最高7554米。此外还有位于乃东和桑日县境内的雅拉香布雪山和沃德贡雪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原始冰川终年不化。山南地区气候
山南属温带干旱性气候,南部边境地带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不到450毫升,雨季多集中在6至9月。全地区全年日照时间为2600-3300小时,年平均气温最低为6℃,最高8.8℃;最高气温31℃(加查),最低气温零下37℃(错那)。年均风速在3米/秒左右,最大风速为17米/秒,风期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山南地区风景水文
山南江河稠密,全市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中游地段在山南形成302公里的宽广地带,最宽处达7公里,流经贡嘎、扎囊、桑日、加查、曲松、乃东、浪卡子七县,滋养著沿江两岸万亩人工林地。全地区共有大小河流41条,其中雅砻河、温区河、沃卡河、增其河流域旅游资源集中。全地区有大小湖泊数十个,其中以富有神奇色彩的圣湖拉姆纳错,素有“碧玉湖”之称的羊卓雍湖和“草原明珠”哲古湖最为著名。山南地区风景自然资源
水资源
山南市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非常丰富,湖泊蓄水量170亿立方米,冰川蓄积量约10亿立方米,地下水约230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量550.2亿立方米。全市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3510万千瓦。动物资源
山南市家养动物有山羊、绵羊、黄牛、牦牛、犏牛、马、驴、骡、猪、鸡、鸭等。野生动物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黑颈鹤、盘羊、野牦牛、藏羚羊;此外还有獐子、鹿、黄羊、野牛、熊、豹、猴子、猞猁、水獭、雪猪、雪鸡、马鸡、野鸭、天鹅、蛤蚧和鱼类等。植物资源
山南市盛产青稞、小麦、蚕豆、豌豆、玉米、荞麦、油菜等作物,是西藏粮油的主要产区之一;蔬菜有萝卜、土豆、白菜、辣椒、豆角、西红柿、南瓜等;水果有苹果、梨、核桃、桃、葡萄等。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仅药用植物就有几百种,著名的药材有虫草、贝母、丹参、当归、党参、枸杞、大黄、雪莲等。主要林木有杨、柳、落叶松、铁杉、冷杉、柏树、白桦等。山南地区风景矿产资源
山南市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铬、金、铜、铁、锑、铅、锌、锰、云母、水晶、玉石、大理石等。其中,铬矿储量探明有500万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5-45%,平均品位达45%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铬矿资源基地。山南市地处冈底斯成矿带、雅鲁藏布江成矿带、喜马拉雅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矿产37种,矿产地108处。优势矿产有铬铁、铅锌、岩金、铜,具有潜在优势的有石灰岩、水晶、矿泉水、大理岩、地热等矿产。 铬铁矿:主要分布于曲松县、扎囊县、乃东区、桑日县、加查县等境内,累计探明资源量600万吨,保有量125万吨。预期到2015年新增资源量300万吨,远景资源量可望突破1100吨。 山南地区风景 铅锌矿:主要分布于隆子、错那、措美、洛扎等县境内,累计探明资源量230万吨,保有量220万吨。预期到2015年新增资源量210万吨,远景资源量可望突破600万吨。 岩金矿:主要分布于加查、隆子、浪卡子、措美、错那、曲松县境内,累计探明资源量19吨。预期到2015年新增资源量45吨,远景资源量可望突破80吨。 铜矿:主要分布于乃东区、桑日县、扎囊县、贡嘎县等境内的江北沿线区域,累计探明资源量49万吨。根据勘查,预计预期到2015年新增资源量57万吨,远景资源量可望突破400万吨。人口民族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山南市总人口318106人;其中乃东区58808人、扎囊县35278人、贡嘎县44624人、桑日县16033人、琼结县17031人、曲松县16037人、措美县13529人、洛扎县18407人、加查县18263人、隆子县32184人、错那县15277人、浪卡子县32635人。有藏族、汉族、门巴族、珞巴族等14个民族,其中藏族占96%。 2014年,山南市总人口37万。政治体制
市委书记:许成仓 市委副书记:普布顿珠、丁哲峰、巴珠、陈正祥、 市委常委:张晓、吴维、龚兵、赫沛、格桑、王友华、丹增、燕红、张定成、廖良辉、方旭 山南市人大 主任:王德文 副主任:陈海清、贡觉多吉、扎西、尼玛次仁、沈百存、余胜能、邓荃 山南市政府 市长:普布顿珠 王友华、格桑、廖良辉、方旭、喻昌、黄金城、张福臣、扎西加措、张永林、索朗曲巴、牟永文、董加峰 山南市政协 主席:丁哲峰 副主席:克珠、普布多吉、加央、普布、尼玛扎西、洛桑扎西、王霞、谭次仁、蒋明浩经济概况
综述
2013年,山南市生产总值完成生产总值86亿元,增长17.7%;财政收入、税收收入高位增长,预计财政收入7.9亿元,增长31%;预计税收14.7亿元,增长69.6%。全年登记注册私营企业和注册资金分别增长61。72%、145%。 招商引资持续深入,到位资金24.7亿元、增长71.53%。生产总值17.7%的增长速度;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4%;财政收入增速达26%;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18%。三次产业比重为5.8:47.7:46.5。第一产业
2013年,山南市种植优质青稞6万亩、红土豆1万亩、养殖禽类245.5万只、改良黄牛4.5万头;建成乃东、隆子青稞加工基地,完成了“藏地圣田”等商标注册。开工的水利项目总计达到48个(其中续建项目8个、新建项目40个,批覆总投资6.74亿元),全年累计完成投资4.28亿元,超全年计画完成投资3.74%,较2012年同期相比增长14.75%。水利项目带动农牧民增收7925万元,与2012年同比增长21.9%。有3批兴边富民项目,共171个项目7847万元。其中,第一批落实67个项目2687万元;第二批落实项目81个资金达3452万元;第三批落实23个项目资金达908万元。争取落实了特色产业项目1个资金800万元。第二产业
2013年,山南的能源、矿产、建筑建材、藏医藏药和民族手工业等重点产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
2013年,山南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增长20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增长2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亿元,增长18%;全年接待游客165.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1亿元,分别增长19%、29%。社会事业
医疗
2015年,山南到位农牧区免费医疗资金13364.99万元,标准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20元。 2015年4月,山南地区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乙等医院,加查、措美、洛扎4县正在创建二级医院,隆子、洛扎两县卫生服务中心通过自治区二级甲等医院评审专家组预审,加查和措美两县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地区二级医院评审组初验。山南的82个乡镇卫生院在全区率先实现国家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山南的公立医疗机构继续推行先住院后结算,确定了12县、25个民众满意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民众满意率达到30%。教育
2013年,山南市落实资金1210万元,确保了3385名考上大学的农牧民子女全部入学。 据2016年3月官网显示,山南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9所,其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15所,九年义务教育学校1所,完全国小97所,教学点132个,幼稚园(包括民办和独立设定幼稚园)101所。在校学生58972人,其中,高中在校生(含职校)9648人,国中在校生14703人,国小在校生27225人,学前班和幼稚园就读儿童7296人。农牧区学前两年儿童毛入园率72.56%,城镇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85%,国小适龄儿童入学率99.92%,国中毛入学率107%,高中阶段入学率73%,青壮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9%以上。全地区共有中国小教职工4736人,国小、国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98%。其中,共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33人,中级教师1850人。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比例达到70%。基建
2013年,山南市泽当镇部分道路、公交站点、公厕建成并投入使用,泽当镇市政设施和绿化设施以及医废处置中心实现市场化托管运营,各县城镇市政功能明显提升。完成49个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和144个边境县自然村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建成农村危房改造建筑节能示范户3000户、农村户用沼气2000座、乡镇邮政网点62个和乡镇通畅工程13条,行政村安全饮水覆蓋率、通公路率、通电率和通电话率均达到100%。山南地区第二高级中学社保
2013年,山南市免费救治先心病患儿40名、唇腭裂患儿7名、白内障患者217名,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同比分别下降34.74/10万、18.65‰。千名干部下基层为民服务,结对认亲1897户6342人,投入资金1.23亿元为民众办实事2600余件。就业
2013年,山南市城镇新增就业3000人,山南籍应届大学毕业生全部就业、往届基本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1%以内。交通运输
公路
2008年实现100%的县、乡(镇)、行政村通公路,成功启动了通畅工程。截至2013年底11个县、69个乡(镇)、179个行政村通油路,通畅率分别达到91.67%、84.14%、32.31%,乃东、琼结两县实现乡乡通油路,走在了全区各地市的前列。航运
拉萨贡嘎机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甲竹林镇,坐落在雅鲁藏布江南岸,海拔3600米,跑道长4000米,宽45米,机场等级4E,可供波音747、空中客车等大型飞机起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之一。民俗文化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山南因拥有众多个“第一”而被公认为“西藏民族文化的摇篮”。如西藏第一位国王——聂赤赞普;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第一座佛堂——昌珠寺;第一块农田——索当;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第一部经书——邦贡恰加;第一部藏戏——巴嘎布等,均诞生在山南。藏戏:藏戏是以民间歌舞的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综合艺术。吐蕃时期以来,后藏民间歌舞艺术不断发展,后来又出现了拟图腾面具舞蹈、白面皮面具艺术表演、跳神艺术,以及民间的说唱艺术等,这些民间及宗教艺术中包含着一些戏剧因素。经过历代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努力,创造了藏戏艺术。人们一般把日喀则作为藏戏的发祥地,把汤东杰布奉为藏戏始祖。汤东杰布系日喀则市昂仁县人,他利用当时民间和宗教艺术中的某些戏剧萌芽或形式发展了藏戏艺术。五世达赖倡导举办藏戏节,促进了藏戏的交流与发展。望果节:“望果节”是藏族人民预祝农业丰收的日子。“望”,意为“田地”,“果”意为“转圈”。“望果”从字面上讲,就是“转地头”。“望果节”没有固定的日子,一般在谷物成熟之际举行。根据农事的安排不同,过节的日期也各不相同,如拉萨从阳历八月一日开始,江孜、日喀则等地则在阳历七月中旬,节期三、五天不等。过瞭望果节便开始紧张的秋收秋种。“望果节”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据《笨教历算法》记载,为了确保粮食丰收,藏王布德贡杰便向笨教教主请求赐以教旨,教主根据笨教教义,让农民绕田地转圈,求“天”保丰收,这就是“望果”。但这个时期,“望果”还不是一个正式的节日,而是收割前的一种活动。八世纪后期,是以莲花教主乌坚白玛为首的宁玛教派兴盛时期,“望果”活动也带上了宁玛派的色彩。使符念咒是宁玛派的特点,这时的望果活动便一定要念咒来保佑丰收。十四世纪时,格鲁教成了西藏的主要教派,“望果”活动又更多地渗进了格鲁派的色彩。例如,在游行队伍之前,要举佛象、背经文。现时的“望果”活动,已经成为传统节日,娱乐活动的内容也比过去有所发展,增加了赛马、射箭、唱藏戏等内容。望果节门巴族婚礼:在西藏东南部,有一片叫做"门隅"的地方。门隅地处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气候温和,树木葱笼,流泉飞瀑,江湖密布,终年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生活着门巴族。门巴族人迎亲时,男方不仅派出了专人,还要在迎亲途中三次摆酒迎接新娘及女方客人,这便是颇具特色的"功羌松"一一"三道迎接酒"。若"三道酒"都顺利通过,婚礼则成功有望。新娘一行人到达新郎家入座后,酒女们立刻献酒,边敬酒边唱悠扬的萨玛酒歌。待新娘喝完一碗洗尘酒后,"朗朗"便带新娘入室,帮助新娘把从娘家穿戴来的衣服首饰全部脱去,从内衣到首饰里里外外换上婆家的一套东西。换衣可谓是干净彻底,大有使新娘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意味。这一习俗是奇特而罕见的,十分耐人寻味。门巴族婚礼上的换衣习俗以及女家亲戚在婚礼期间的一系列活动,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历史上父权与母权激烈斗争的史实。新娘换好衣服后重新入座,这时一直没露面的新郎才出场同新娘坐在一起,喝"东羌"〈交杯酒〉。媒人向一对新人敬酒祝福,人们唱起了《吉祥歌》。藏族膳食特点:食品包括糌粑、酥油、酥油茶、甜茶、牛肉、奶渣、青稞酒、豌豆、蚕豆、圆根等。特别是糌粑、酥油茶、甜茶、青稞酒更具有民族饮食文化特点。一千多年前,乃至更长的时期,这些食品就是藏族人民的主要食物。着装习俗:藏族服装具有悠久的历史,肥腰、长袖、大襟是藏装的典型结构。牧区的皮袍、夹袍,官吏、贵族的锦袍及僧侣在宗教节日活动中的服装具有这种特点。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市的“对通”(短衣)也有此特点。至于工布地区的“古秀”,其基本结构也是和肥腰、大襟类更简化了,这种服装不但省去了袖子,而且把衣襟和前身合并在一起了。藏族服装穿直统肥袍行走是不方便的,腰带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用品。腰带和靴子又是附着饰品的主要穿戴。各种样式的“罗松”(镶有珠的腰佩)系在腰带上垂在臀部,形成各种各样的尾饰。各种精美的“止穷”(类似匕首)也都系在腰带上。旅游景点
错那县曲卓木乡所在地的沙棘王林,据说是旧时达赖喇嘛的御用沙棘林,沙棘林遮天蔽日,同周围光秃秃的地貌对比鲜明,每一棵沙棘树都有着上千年的生长历史。 曲松境内有多处土林景观,分布在曲松河谷、色吾村等地,是西藏除阿里扎达之外仅有的另一处土林地貌。曲松境内的土林地貌,常年风雨洗涤,化出千姿百态地貌奇观,场面宏大。 吾金古如拉康位于下洛村三组。宁玛派寺院,该拉康是藏传佛教中洛边仁布齐修行的地方。拉康内有个神奇的巨石,据说此石具有延年益寿和治疗疾病的功能。该拉康有莲花生佛像及宗喀巴石头佛像各一尊,并有许多优美的传说,朝圣者络绎不绝。 加日贡寺全称“埃东加日贡寺”,位于县城以南约23公里处的色吾村境内,该寺由噶当格西嘉俞瓦之徒喇嘛杰瓦日美巴修建。加日贡约始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系拉加里地区第一座噶举派寺庙。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时期,该寺改宗黄教格鲁派。由阿旺扎巴禅师、索朗桑布、曲杰瓦朗炯、拉尊嘉吾、曲杰强巴赫后来扎朗强巴曲觉、琼结洛桑凯尊、拉阿旺白桑陆续任过该寺堪布主持,早期有70多个格鲁派僧人。 扎西根培拉康,位于洛扎县洛扎镇次麦居委会境内,距县城20公里,海拔约3700多米,通公路,于2007年被洛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拉康于公元1479年嘎玛巴四世红帽系阿旺曲扎益西所建,此地阿旺曲扎益西活佛多年修行的同时打开了扎日巡礼这条朝佛的路线,该拉康内还保存著西藏四大绘画家之一门当派画家顿珠加措所画的唐卡等,有很多历史研究价值的文物。扎西根培拉康东、西、南三面有海拔5000至6000米的雪山,在雪山下方有108种花草树木,据历史记载和有关专家的判断这些大部分是名贵药材。 白玉沟原始森林位于曲松县北部。白玉沟原始森林和雅鲁藏布江曲松段,南起贡布堆村,西连罗布沙镇,北以雅鲁藏布江为界,与桑日县相邻,东部与加查县接壤,离县城80公里,属温带半干旱高原大陆性季风气候,白玉沟是曲松县唯一的原始森林。不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还生存著很多野生动物,森林总面积33255平方公里,雅鲁藏布江曲松段江面相对狭窄,水流湍急,沙洲突起,可以探险型的漂流。 桑日马鹿自然保护区位于桑日县增期乡境内,从泽当向东行驶80公里即可到达。主要分布在贡德林、帮贡、达杰、梦琼等地。桑日马鹿自然保护区河谷开阔,树林灌丛隐蔽条件很好,给西藏马鹿、白唇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被确定为国家一级动物保护区。该地的马鹿数量已达到5100多头,活动范围约5000平方公里。景区内还有西藏的名贵中草药虫草、贝母等。 桑顶寺距浪卡子县县城约5公里,羊卓雍措西南的一座险要陡峭的山顶上,是西藏佛教香巴噶举派女活佛的驻锡寺。寺院前面是羊卓雍错圣湖,像供灯一样盘旋在寺院前面,四周被山岭所围绕,周围是碧玉般的草原。桑丁寺整个造型像布达拉宫,有红宫和白宫,是僧尼合住寺院。该寺由一世多吉帕姆·曲吉珍美修建于公元1440年,全名叫“白卡珠堆微底乃桑珠曲吉顶”,意即“吉祥空行聚集处—如意法台”。香巴噶举派的寺院仅存桑丁寺一处。 雅拉香布位于西藏山南乃东区,海拔6647米,其方圆几百里的冰川,是雅砻河的源头。雅拉香布藏语意为“上部守护之神”,在世界形成之九雪山中排列第二,仅次于神山之父沃德贡杰雪山。据敦煌古藏文记载,“雅拉香布乃吐蕃王国众山神中地位仅次于岗仁波钦神山”,因雅拉香布雪山位于藏人先民繁衍之发祥地之一的雅砻河谷,这里的藏人先民们依靠雅拉香布雪山的雪水修渠引水浇灌农田,使雅砻河谷的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大为提高。所以,居住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雅砻河流域的人们感激雅拉香布雪山的护佑之恩,将雅拉香布雪山崇奉为整个吐蕃统治区域内地位很高的神山。 普莫雍错位于浪卡子县,海拔5010米。位于羊卓雍错南面,喜马拉雅山北麓山前盆地内;盆地四周山地环抱;滨湖北部山体紧临湖岸,东、西主要为洪积-冲积平原,南面为冰水平原,地势开阔,丰水年份仍有湖水外泄。湖泊东西走向,长32.5千米,最大宽14.0千米,平均宽8.93千米,面积290.0平方千米,湖岸线长94.0千米,为藏南最高的大湖。湖中东北部有3个石质小岛,高度相差26.0~114.0米,面积分别为0.12、0.32和0.95平方千米。湖区属藏南山地灌丛草原半干旱气候,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湖滨水草较丰茂。湖水主要依赖降水和冰雪融水径流补给,较大的入湖河流6条,其中西岸入湖的加曲最大,冰雪融水径流较丰富。 朗赛林庄园又名“囊色林”,意为“财神之地”。朗赛林庄园位于扎朗县扎其乡朗赛林村,与桑耶寺隔雅鲁藏布江相望,紧靠泽贡公路3公里,距泽当镇25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朗赛林庄园原是扎朗县境内一个封建大贵族的领地,在扎西若丹庄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原扎西若丹庄园建在今扎期拉巴村,主楼为四层,由疆·扎西若丹创建。随着封建庄园势力的壮大,扎西若丹庄园的规模已不是贵族的理想乐园。于是,又在扎西若丹庄园以北的开阔地方重建了一座主楼为七层的庄园,即朗赛林庄园。据考证该庄园兴建于帕竹王朝时期,十三世纪中叶,萨迦派在元朝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在西藏建立了十三万户,并统治西藏。帕竹万户在自己的辖区内施行一系列变革措施,巩固自己的权利,扩大自己的势力。在多吉白担任帕竹万户长时期,建立了颇章冈、聪堆扎卡、乃东、尼木、哈洛冈、塘波且林麦、门卡尔扎西董、甲塘、加孜直古却丹林、且噶尔等许多庄园,其中,门卡尔扎西董庄园就是朗赛岭庄园。 很赞哦! (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