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望朔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晋宋谢灵运《岁暮》全文翻译赏析)

火烧 2022-07-17 01:17:13 1058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晋宋谢灵运《岁暮》全文翻译赏析)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出自晋宋诗人谢灵运的《岁暮》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赏析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晋宋谢灵运《岁暮》全文翻译赏析)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出自晋宋诗人谢灵运的《岁暮》 殷忧不能寐,苦此夜难颓。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 赏析    用精细工致的笔法描绘南方山川奇秀之美,是大谢诗的主要特色。有趣的是,他的两联最出名的警句却并不以工笔细描见长,而是以「自然」见称。「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一联,固然是作者自诩「有神助」的得意之句,此篇的「明月」一联更被诗论家推为「古今胜语」的代表。钟嵘《诗品序》说:「至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这段话不仅表达了钟嵘论诗的一个重要观点,也道出了「明月」一联的高妙之处——直寻,即对生活(包括自然景象与社会人事)的直接真切感受,以及由此形成的诗歌的直接感发力量。    这是一首岁暮感怀诗,时间又是在寂静的长夜。在这「一年将尽夜」,诗人怀着深重的忧虑,辗转不寐,深感漫漫长夜,似无尽头。诗的开头两句,以夜不能寐托出忧思之深,用一「苦」字传出不堪禁受长夜难眠的折磨之状。但对「殷忧」的内涵,却含而不宣。《诗经·邶风·柏舟》有「耿耿不寐,如有隐忧」之句,谢诗这一联当化用其意,但「殷忧」的具体内涵自然根于诗人的生活、遭际与思想性格。谢灵运是一个自视很高而性格褊激的贵族文人。刘宋王朝建立后,「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后来不仅受到徐羨之的排挤,出为永嘉太守,而且因自己的「横恣」与统治集团内部的倾轧而遭杀身之祸。这首诗据「年逝觉已催」之句,当作于其晚年(他死时年仅四十九岁),诗中所谓「殷忧」,除了下文已经明白揭出的「运往」「年逝」之悲外,可能还包含「亹亹衰期迫,靡靡壮志阑」(《长歌行》)之慨,和「晚暮悲独坐,鸣鶗歇春兰」(《彭城宫中直感岁暮诗》)之忧。总之,它并非单纯的对自然寿命的忧虑,而是交织着人生追求、社会人事等多方面矛盾的复杂思绪。用「殷忧」来概括其深重复杂的特点,是非常切当的。    三四两句是殷忧不寐的诗人岁暮之夜所见所闻。明月在一般情况下,是色泽清润柔和的物象,诗中出现明月的意象,通常也多与恬静悠闲的心态相联系;即使是忧愁,也常常是一种淡淡的哀伤。但明月映照在无边的皑皑积雪之上的景象,却与柔和清润、恬静悠闲完全异趣。积雪的白,本就给人以寒凛之感,再加以明月的照映,雪光与月光相互激射,更透出一种清冷寒冽的青白色光彩,给人以高旷森寒的感受,整个高天厚地之间仿佛是一个冷光充溢、冰雪堆积的世界。这是一种典型的阴刚之美。这一句主要是从色感上写岁暮之夜的凛寒高旷之象。下一句则转从听觉感受方面写岁暮之夜所闻。「朔风」之「劲」,透出了风势之迅猛,风声之凄厉与风威之寒冽,著一「哀」字,不仅如闻朔风怒号的凄厉呜咽之声,而且透出了诗人的主观感受。两句分别从视、听感受上写出岁暮之夜的高旷、萧瑟、寒凛、凄清,作为对冬夜的即景描写,它确实是典型的「直寻」,完全是对眼前景直接而真切的感受。由于它捕捉到了冬夜典型的景物与境界,给人的印象便十分深刻。但这两句的真正妙处,却不仅仅是直书即目所见,而且由于它和殷忧不寐的诗人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契合。诗人是在特定的处境与心境下猝然遇物,而眼前的景象又恰与自己的处境、心境相合,情与境合、心与物惬,遂不觉而描绘出「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的境界。明月映照积雪的清旷寒冽之境象,似乎正隐隐透出诗人所处环境之森寒孤寂,而朔风劲厉哀号的景象,则又反映出诗人心绪的悲凉与骚屑不宁。在这样一种凄寒凛冽的境界中,一切生命与生机都受到沉重的压抑与摧残,因而它也不妨看作诗人所处环境的一种象征。    五六句即由「积雪」「朔风」的摧抑生机而生:「运往无淹物,年逝觉已催。」运,即一年四季的运转。随着时间的运行,四季的更迭,一切景物都不能长留,人的年岁也迅速消逝。值此岁暮之夜,感到自己的生命也正受到无情的催逼。这两句所抒发的岁月不居、年命易逝之慨,是自屈原的「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慨叹以来,历代诗人一再反复咏叹的主题。大谢诗中,这种人命易逝的感慨也经常出现,成为反复咏叹的基调。这首诗则比较集中地抒写了这种感情。由于这种迟暮之感与诗人的「壮志」不能实现的苦闷及「鸣鶗歇春兰」的忧虑联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由「明月」二句所描绘的境界作为烘托,这种感慨并不流于低沉的哀吟,而是显得劲健旷朗、沉郁凝重。    皎然《诗式》说:「『池塘生春草』,情在言外,『明月照积雪』,旨寓句中,风力虽齐,取兴各别。」这两联虽同具自然、直寻的特点,但同中有异。「池塘」句的妙处必须结合上下文,特别是久淹病榻、昧于节侯,褰帘临眺,忽见池塘春草已生的特殊背景方能领会,妙在于不经意中突然有所发现与领悟,皎然说它情在言外是十分切当的。而「明月」一联虽亦即目所见,但它本身已构成一个带有象征色彩的意境,能引发读者对诗人处境、心态的丰富联想,故说「旨寓句中」。同时,「池塘」一联纯属天籁,「明月」一联却是锤炼而返于自然,「照」字「劲」字「哀」字都有经营锤炼功夫。只不过这种锤炼并不露雕琢之痕罢了。许学夷《诗源辩体》说:「五言至灵运,雕刻极矣,遂生转想,反乎自然。……观其以『池塘生春草』为佳句,则可知矣。」「明月」一联正体现为由雕刻而返于自然的又一例证,但它距「池塘生春草」式的天籁似乎尚隔一尘。

望朔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晋宋谢灵运《岁暮》全文翻译赏析)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