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件ppt全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
1.高一历史人教版知识点总结(上册)
高中历史必修1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
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二)发展科举制:(1)科举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①隋文帝时,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
②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③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2)作用:①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三)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发展到顶峰1、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
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2、作用:①提高了行政效率;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使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③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四)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积极作用:自秦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在一定历史时期起了积极作用,例如巩固疆域,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等方面。2、消极影响:因为皇权至上,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后来,君主专制不断强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了人们思想,妨碍了中国社会的整体进步。
专题二 西方民主政治的起源与发展一、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1、梭伦改革(公元前6世纪初)——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1)背景:雅典城邦旧氏族贵族专横统治,引起新兴工商业者和普通民众的不满,社会矛盾尖锐。(2)内容: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①根据财产多寡来划分公民的等级;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③建立四百人议事会;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⑤废除债奴制等。(3)作用: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1)内容: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①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②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③组成十将军委员会;④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⑤实行“陶片放逐法”等。
(2)作用: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政权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3、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①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②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③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二)古代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1、罗马成文法的诞生:(1)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
(2)意义: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也保留了一些比较野蛮的习惯法。2、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6世纪编成的《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2.谁能给一份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讲义
第一单元复习提纲学习本单元,一要把握一条基本线索:我国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随着夏朝——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的建立而开始出现;商周时期,经过了从内外服联盟到天下共主的转变;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同时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斗争也长期延续,但整体趋势是专制皇权日益加强。
突出四个重点:一是商代的内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三是汉朝七国之乱和汉武帝的集权措施、唐朝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宋元时期的演变,明清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清朝达到了顶峰。 第1课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知识结构:1.夏:出现公共权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点。

2.商: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3.西周: 分封制 定义:目的:巩固周的统治(奴隶主的统治)主体:同姓亲族 宗法制 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内容:确立大宗、小宗体系 作用: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工具:礼乐制度第2课 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知识结构:1.统一(1)群雄割据 A.春秋争霸 B.战国变法:秦国商鞅变法。(2)统 一: 时间:前221年;人物:赢政。
2、中央集权的确立(1)确 立: A. “皇帝制”:皇权至上、皇位继承制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县制(地方)(2)加强皇权的措施:制定官吏选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细苛、严密的法律。(3)影 响: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统王朝制度基础。
第3课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知识结构:1. 汉初郡国并行,导致诸候尾大不掉,引发七国之乱。 2. 汉武帝集权措施:建中朝、设刺史、颁布推恩令。
3. 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唐朝中后期,地方势力增强,出现藩镇割据局面;唐灭亡后,中国进入五代十国的分裂时期,五代十国是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后周世宗改革,为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4. 宋加强中央集权(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枢密院、原则; ②削实权: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财赋大部分运往京师;(2)影响 利:改变藩镇割据分裂局面,加强中央集权; 弊:造成“积贫积弱”的后患。
第4课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知识结构:1.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2)宋分割相权:设“中书门下”省(宰相办公机构)、枢密院管军政、“计相”管财政。(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2. 丞相制度的废除: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废除丞相;明成祖设立内阁。
3. 清朝的军机处(1)清初: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2)雍正设立军机处 A.特点:军机大臣品级不高,受皇帝召见,跪奏笔录 B.影响: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专制皇权高度发展1. 君主专制特点:由君主个人全权占有和控制整个国家机器,其统辖范围内的任何人物对君主都是绝对隶属和臣服的关系。 2. 中国封建制度发展的内在逻辑:一方面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另一方面各种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这一权力的轴心上。
二者关系: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其目的都是要从政治制度上保证中央政府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
3. 中央集权化进程大致体现在 :(1)财政上,“利出一孔”,归于中央 (2)剥夺地方人事权,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颁,律由国掌。
(4)军事上,“强干弱枝”,中央宏观调配全国军队,皇帝总揽兵权 (5)意识形态领域,推行“别黑白而定一”的文化专制主义。 4. 君主专制的加强突出表现在相权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权力转移和分散机制上。
秦汉:三公制度隋唐:三省体制,则把相权一分为三,体现皇权的加强 宋朝:削弱宰相实权(三省长官没有实权)明朝:明太祖废中书省,罢丞相不设;明成祖设内阁清朝又设军机处 5. 秦至清的中央与地方机构朝代 中央机构特点 中央机构 地方机构秦 传承开创 三公九卿 郡县制汉 汉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国并行隋唐 承前启后,有所创新 三省六部 道州县三级宋 进一步加强 二府三司 路州县三级元 有新发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明 空前加强 废丞相、设内阁 省府县清 达到顶峰 设军机处 省府县6. 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整个国家都处于皇帝的一元化领导之下,皇帝具有绝对权威和至高无上的权力。正如美国费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样一个专政社会里,皇帝把教会和国家的职能集为一身,他是军事也是精神的领袖,是行为的楷模和正义的主宰。
他的全能总括了国家的一切主要职能,包括国家对于全人类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会政治殿堂前的帅旗。
(1)积极作用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2)消极作用人民的政治。
3.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框架人教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抬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抬制度 1、夏商政抬制度的内容: 中央:〇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〇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 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抬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抬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请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〇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抬;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 择月般的政抬格局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舂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〇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杈 3、西周的宗法制: 〇1内容:用父系的血缧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抬等级,巩固国家政抬的制度。
〇2特点:嫡长子继本制 〇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杈地位,有利于统抬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特点:一人独荨;呈权至上;皇位世袈 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杈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抬取代贵族政抬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杈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杈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作用:ol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c_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〇3莫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抬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杈烕,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眉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镜芰: 汉朝汉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 外朝执行机构 尚书台中枢机构 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抬机构 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莩拟和颁发呈帝诏令 1、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2、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设置军机处,由呈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仕军机大臣。
全 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抬制度 第5课古代希腊政抬民主政抬 1、基础:梭伦改革 确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贡金时代:伯利克里统抬时期 2、特征:人民主杈、轮番而抬、法律至上、公民内部平等 3、积极作用:促迸希腊民族性格形成;推动古希腊文化事业发展;开西方民主政抬的先河 消极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签选举,轮番坐庄的弊端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看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M查士丁尼组织编暴)标志看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沽、经济统抬;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抬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〇1光荣革命:1688年 〇2《杈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杈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杈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抬”的地位 〇3责任内阁制:苜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抬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人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苜,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国独立) 1、〇1"1787年宪法”的制定: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
原则:“分权”与"制衡%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冲;总统和国 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约。
4.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至必修三内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主要讲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历史、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等。
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人教版历史必修二:主要讲从古到今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调整、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等知识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人教版历史必修三:主要是文化方面的,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世界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高中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