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项羽给樊哙生猪肉 鸿门宴项羽赐给樊哙一壶酒和一「 ”生彘肩”,生彘肩是什么?
鸿门宴项羽赐给樊哙一壶酒和一「 ”生彘肩”,生彘肩是什么? 「 ”鸿门宴”故事一个细节 《史记·鸿门宴》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项羽宴请刘邦,范增、项伯、张良陪坐。席间,范增向项羽暗示赶紧杀掉刘邦,项羽犹

鸿门宴项羽赐给樊哙一壶酒和一「 ”生彘肩”,生彘肩是什么?
「 ”鸿门宴”故事一个细节 《史记·鸿门宴》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项羽宴请刘邦,范增、项伯、张良陪坐。席间,范增向项羽暗示赶紧杀掉刘邦,项羽犹豫未决。范增叫项羽堂弟项庄舞剑,欲刺杀刘邦。项羽叔父项伯为保护刘邦,与项庄一同舞剑。 张良看形势危急,出帐与樊哙商量。樊哙救主心切,不顾守帐军士阻拦,手握盾牌宝剑将军士撞倒,闯入大帐。项羽看到怒发冲冠的樊哙吓了一跳,按剑欠身,问此人是谁?张良说是沛公刘邦的护卫樊哙。 项羽看是位壮士,命左右给樊哙一壶酒,樊哙一饮而尽。 项羽又赐他一条猪腿(生彘肩),樊哙将盾牌放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用宝剑切开来吃。 项羽又问樊哙能不能再饮酒,樊哙说我死都不怕哪还在乎再饮一壶酒,并借机说我们都是跟随沛公刘邦一起出生入死反抗暴秦,刘邦为灭秦大业贡献巨大,劝项羽不要听信谗言加害刘邦。 刘邦借机出帐如厕,樊哙、张良随后跟出。刘邦欲逃走又觉不合礼数。樊哙说,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主公快走吧。刘邦这才下定决心逃走,他让张良代自己将一双白壁献给项羽,一双玉斗献给范增,不辞而别。 张良入帐,向项羽解释说沛公不胜酒力只好告辞,然后把礼物献上。项羽收了玉璧,范增却将一双玉斗扔在地上,用剑击碎,告诉项羽这次不杀刘邦,以后必受其害。 这就是司马迁笔下的古今第一「 ”饭局”,给后人留下了说不完的话题。 现在让我们来关注鸿门宴中的一个细节,项羽赐给樊哙的那条猪腿——生彘肩。 生彘肩到底是什么? 项王曰:「 ”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 ”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 文中的「 ”彘肩”就是猪肘子。可司马迁老先生偏偏在前面加了个「 ”生”字,这便引出一桩悬案来,让后人大伤脑筋。 有人说,这就是指一条生的猪腿;也有人说,这是一条半煮熟的猪腿;还有人说,「 ”生”的意思是「 ”新鲜”,这是一条烹饪后味道鲜美的肘子;还有人说「 ”生”是完整的、「 ”生”是肥厚的……莫衷一是。 笔者还是认可第一种说法:「 ”生”就是指「 ”生的,没有经过任何烹饪加工的”。 樊哙只有吃生肉才显出生猛 从逻辑上来讲,樊哙怒闯大帐来势正旺,项羽却惜他是位英雄,此时惺惺相惜,所以先赐一壶美酒!樊哙也正要表现自己的英雄气概。英雄讲究「 ”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他已将一壶酒一饮而尽,实现了「 ”大碗喝酒”;假如这是一条熟的或者半熟的猪腿,那么他势必抄起来就啃,再完成「 ”大块吃肉”。 只可惜这猪腿是「 ”纯生”的,直接用嘴撕扯够呛,所以他才将猪腿放在盾牌上用宝剑切开。但气势上绝不能输,所以一切开立刻生吃! 项羽赐生彘肩是有意刁难吗? 那么,项羽赐给樊哙一条生猪腿,是有意刁难樊哙吗?当然不是,不然他也不会两次赐酒给樊哙。 那为什么偏偏是生的?——这是因为大帐里当时吃的是「 ”自助餐”! 生猪腿只是食材而已,下一步还需食客自己加工。怎么弄熟?用「 ”火锅”啊!所谓「 ”火锅”,也就是当时的一些蒸煮用的炊具。 炊具有可能是古代将士经常随身携带的行军锅,叫做「 ”鍪”。就是一种小锅。这种炊具有时又跟将士的头盔混称,叫做「 ”兜鍪”,辛弃疾有词「 ”年少万兜鍪”,总之是行军打仗者必备之物。 鍪 还有一种炊具的可能性更大,那就是在大帐之中设有镬鼎、甑一类的炊具,供现场蒸煮使用。镬,形如大盆,用以煮食物的铜器或铁器,专门用来煮牲肉。( 如《淮南子》说「 ”尝一脔肉,知一镬之味。”) 镬 甑,是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锅架(鬲)上蒸煮。鬲是一种腿是空心的小鼎,这个构造是为了便于加热蒸煮食物。 青铜甑 鬲 此外,在大帐中应该还会设有专门用于切割肉的刀具和砧板,不会让每个人拿自己的兵刃去切割食物。 所以,项羽赐给樊哙生彘肩的意思是,来吧,壮士,一起用餐吧!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樊哙的「 ”表演”,看似鲁莽却暗藏机锋! 当然,樊哙的心思根本没在吃饭上,所以才以盾为砧、以剑为刀直接切吃生肉。樊哙本来就是杀狗屠户出身,那切起肉来,肯定是手到擒来,刀工出色。 细读之下,我们还会发现,樊哙绝非一介莽夫,他能借着喝第二壶酒的机会把话题转移到为刘邦表功上来,这简直是只有文人辩士才具备的高超技巧。(当然也不排除司马迁老先生加入了一些自由发挥。) 这样看来,樊哙现场「 ”表演”切吃生肉也就很可能多了一层含义:那就是在向主公刘邦演示什么叫做「 ”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这是让刘邦不要等死赶快逃跑! 后来他走出大帐跟张良一起劝刘邦逃跑,刘邦还在犹豫要不要向项羽告辞,而樊哙只一句话就让他铁了心。 「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现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羽是刀与砧板,我们都是案板上的鱼和肉)——樊哙这是把自己刚才「 ”演出”的主题和盘托出了啊!刘邦这才下定决心:逃! (当然,樊哙说出这么有文采的话依然可能是司马迁老先生的发挥。) 樊哙和一条猪腿情定千年 虽说鸿门宴的事情已经过去,但是樊哙跟那条猪腿的「 ”情缘”并没有结束,一直绵延至今。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加封劳苦功高的樊哙为「 ”舞阳候”,封地就是今天河南漯河的舞阳县一带。 樊哙 如果去在舞阳县,会发现当地一道名菜「 ”樊哙肘子”,也叫「 ”侯集肘子”。(侯集是舞阳县的一个镇。)相信这道菜的命名,一定是借用了当地名人樊哙鸿门宴上生吃猪腿的故事。 在网上能搜到侯集肘子的制作方法: 以猪腿肉精心卤制而成。做法是首选骨头小、肥肉少、瘦肉多上好的前肘,重量在三斤至三斤三两,关键是配料,葱姜蒜和绍酒可以去腥增香,上好蜂蜜给肘子着色,可以去油腻,可以提鲜;最后小火慢炖16小时以上收汁后方可出锅。 樊哙肘子 请注意,「 ”樊哙肘子”选用的肘子是猪前腿!鸿门宴上的彘肩也是猪前腿! 懂得美食的人都知道,猪前腿要比猪后腿肉质量更佳。而在「 ”鸿门宴”故事中,项羽赐给樊哙的猪腿是「 ”彘肩”,肩膀,那恰恰就是猪的前腿! 所以说,鸿门宴上的食材非常讲究,吃个肘子都要挑选猪前腿。 由此更可见,中华美食文化真是一脉相承,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中国饮食器具发展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饮食娱乐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商务印书馆 很赞哦! (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