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间表 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两晋南北朝的历史
成语有:闻鸡起舞, 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自《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
” 草木皆兵,原意指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
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东山再起,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地位。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官至中书令、司徒。
” 两晋南北朝时期总的来说是一个社会痛苦和政治分裂的年代,同时也为后来隋朝统一打下了好的基础,同时也是文化和宗教绚丽多彩的年代。
谢安,东晋杰出的政治家、名宰相,著名文人,他出生于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名门,后来氏族大迁移时,迁到浙江始宁(今上虞)。
谢安在朝为官20多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遏制了大司马桓温篡夺晋室的图谋。
他及时招募氏族子弟,培养“北府兵”,在军事上作了讨逆的准备,二是以“北府兵”为主力,打败了前秦符坚90万大军的南侵,取得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胜利。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是描写“淝水之战”中前秦军队战败时的情景。
唐朝诗人李白曾写诗评价谢安: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 赞扬谢安在淝水之战的功劳。
《中国通史》评价谢安:“东晋朝内部出现前所未有的和睦气象,是和谢安完全继承王导力求大族问势力平衡的作法分不开的。
” “东晋朝建立以来,这是最大的一次战胜扩地。
取胜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内部和睦,有些力量可以对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