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迹 呼伦贝尔的优秀人物
呼伦贝尔的优秀人物
呼伦贝尔的优秀人物很多,这是人民网发表的部分呼伦贝尔的优秀人物。
白岩松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1989年毕业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工作;1993年起参与创办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出任总主持人。
1997年开始,白岩松主持了香港回归、三峡大江截流、国庆五十周年庆典、澳门回归等大型现场直播节目。
2008年入选“中国奥运报道 主持人国家队”,担任中央一套《全景奥运》演播室总主持人。
白 岩松出生在呼伦贝尔,对家乡充满深厚感情,始终关注呼伦贝尔的发展进步。
近年来,积极参与我市申办最佳民族风情魅力城市活动;主持中俄蒙三国大型文化活动等;关心教育事业,为海拉尔二中捐赠10万元设立“樟子松助学金”奖励品学兼优学生,对提升呼伦贝尔的知名度、美誉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德臣
是我国航天领域著名的火箭技术专家,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863计划”航天领域专家组成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顾问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
1957年从北京航空学院毕业后,分配到原国防部五院一分院工作,历任设计员、室主任、总体设计部副主任、科技委常委,现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先后担任远程运载火箭、长征二号、长征三号甲、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新型运载火箭的总设计师,特别是在长二捆运载火箭发射“澳星”等任务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85年,获国家科学 技术进步特等奖,1997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
先后获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敖英芳
1956年71956年7月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达斡尔族,运动创伤外科专家。
1982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81988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后留校工作。
1994年31994年3月至1995年91995年9月在日本自治医科大学骨科研修。
1996年,敖英芳被聘为硕士研究生导师,19981998年被聘为北京医科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主任医师, 20012001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教授。
他曾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助理、副院长,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北京大学医学部党委书记、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
主管医学部党委全面工作及组织工作。
冯雪松
冯雪松,男,回族,生于1970年,南开大学硕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录片协会会员,中央电视台驻澳门原首席记者,主任编辑,现任中央电视台公共关系处副处长。
宝音德力格尔
女,1932出生,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国家一级演员。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人。
1949年在本旗那达幕大会上登台歌唱家乡长调民歌,崭露头角。
1951年参加呼伦贝尔盟文工团,翌年调至内蒙古歌舞团,任独唱演员。
1953年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获优秀表演奖。
1955年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演唱《海骝马》等长调歌曲,被誉为“罕见的女高音”,荣获金奖,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她的嗓音甜美,音质纯净,气息充沛,行腔自如,具有高亢豪放的草原风格,是呼伦贝尔草原民歌流派的杰出代表。
曾举办独唱音乐会,为多部电影演唱插曲,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及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放了数百首歌曲。
自50年代至今,先后出访了前苏联、蒙古、朝鲜、日本等国,受到各国听众的热烈欢迎。
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内蒙古音乐家协会会员。
布仁巴雅尔
国家一级演员、国际一级播音员、“五彩儿童合唱团”艺术总监及导演。
布 仁巴雅尔出生于呼伦贝尔,先后在鄂温克旗乌兰牧骑、呼盟电影公司等单位工作,多年来一直关心呼伦贝尔的文化事业发展。
其作品《吉祥三宝》 《天边》荣获中宣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
主要演唱代表作歌曲《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太阳雨》 《呼伦贝尔大草原》《母亲》等。
2006年布仁巴雅尔一家演唱的《吉祥三宝》荣获“改革开放30年30首流行金曲授勋”。
布仁巴雅尔具有强烈的呼伦贝尔情结,其主要作品集中反映了其深厚的生活积淀,为宣传呼伦贝尔,让更多的人了解呼伦贝尔市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乌日娜
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声乐教授。
2004年与丈夫布仁巴雅尔及女儿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回家吧”艺术之家音乐会。
2005年与布仁巴雅尔、侄女组合推出歌曲《吉祥三宝》并于2006年参加春晚演出。
2006年与布仁巴雅尔、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王纪言和呼伦贝尔市委共同创建“五彩呼伦贝尔”儿童合唱团,并担任艺术总监和导演。
乌日娜教授在多年的声乐教学工作中一直重视对家乡呼伦贝尔籍学生的培养,如内蒙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其其格玛女士、女高音陈湘女士及当今内蒙彩铃歌星娜木汗等都是乌日娜教授的呼伦贝尔籍学生。
张秋歌
汉族,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常务理事。
1998年,获得第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2000年,参与拍摄现代战争剧《东北大剿匪》。
2005年,主演《上将许世友》。
2007年,参与抗日谍战剧《重庆谍战》。
2011年,出演家庭情感话题作品《AA制生活》。
2013年,凭借话剧《深度灼伤》中“科托夫将军”一角,荣获第26届戏剧梅花奖“二度梅”奖。
乌兰托嘎
中国少数民族对外演出公司、中国少数民族音像出版社艺术总监,国家一级作曲。
乌 兰托嘎出生于呼伦贝尔,在呼伦贝尔学习、生活多年,他怀着对家乡的深厚情感,创作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草原在哪里》、《天边》 《回家吧》 《呼伦贝尔大草原》 《往日时光》等一批优秀歌曲,这些作品广泛流传,深受各族人民群众喜爱,为提升呼伦贝尔的知名度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高 坚
国家开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中非发展基金董事长。
高坚长期在国家财政金融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在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中国国债市场、政策性金融债券市场,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和提升我国政府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主权信用地位等方面有较高的 建树。
先后发表了《综合财政理论》《中国国债市场的发展道路》《中国国债》 《中国的国债问题》 《国债市场》 《中国债券》 《高坚文集——宏观经济和债券资本市场》等多部学术著作。
高坚出生于呼伦贝尔,在呼伦贝尔学习、工作、生活多年,对呼伦贝尔充满深厚感情,一直关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支持我市经济建设,对优化我市的金融环境,推进重大项目融资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纪言
凤凰卫视中文台台长、执行副总裁。
王纪言出生于乌兰浩特,童年在海拉尔度过,对呼伦贝尔市的文化事业一往情深。
由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组织,王纪言等专家策划,布仁巴雅尔、乌日娜出任艺术总监的“五彩呼伦贝尔”草原儿童合唱团成立于2006年12月,为我国第一个纯少数民族儿童合唱团。
合唱团成立近两年来,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各级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和高度赞誉,大大提升了呼伦贝尔民族文化在国内乃至海外的影响 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成为呼伦贝尔蜚声海内外的一张“文化名片”。
“五彩呼伦贝尔”合唱团从创意阶段到现在运行已基本成熟,王纪言在组织、策划、协调对外演出,宣传、包装合唱团以及争取国内外赞助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推进我市文化产业的
克 明
克明先后在呼伦贝尔农牧场管理局、呼盟民族歌舞团工作。
作为一名北京知青对第二故乡呼伦贝尔始终充满深厚的感情。
1981年编剧(之一)并导演、主演了共和国戏剧史上第一部反映现代草原保护理念的大型话剧《寸草心》,获自治区首府“萨日娜”奖。
克 明在呼伦贝尔工作、生活多年,主要作词作品《阿里河哟母亲河》《回家吧》《草原在哪里》 《呼伦贝尔大草原》 《新鄂伦春小唱》 《这片草原》 《陈巴尔虎》 《鄂温克人》 《达斡尔人》 《蒙古之源》;执导电视音乐片《呼伦贝尔交响诗》,纪录片《绿色呼伦贝尔》《太阳之子鄂温克》等,始终充满深深的呼伦贝尔情结,特别是在呼伦贝尔争创中国最佳魅力风情城市等大型活动中,为宣传推介呼伦贝尔做出了积极贡献。
姜兆文
男,1939年生,汉族,辽宁昌图人。
1961年毕业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师专数学专业。
1959年参加工作,历任内蒙古牙克石小学教师、中学教师,牙克石酒厂工人、干部,呼伦贝尔盟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呼伦贝尔盟政协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
内蒙古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乌兰托娅
来自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天籁之音,出生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代表作品《套马杆》。
乌兰托娅从小生长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身为蒙古族人,她有着古朴、赤诚、豪爽的性格;作为专业学声乐的民族歌手,乌兰托娅一直默默为演唱事业奉献着。
她有着深厚的演唱功底,和自己独特的声线,让人过耳不忘。
她一直在用心情去歌唱,用其纯绿 色的天籁之音去诠释完美、感化疲惫。
李强
一位土生土长的呼伦贝尔人,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其中《感悟呼伦贝尔大草原》、《悠悠喇嘛 山、浓浓兴安情》、《兴安落叶松》、《盼开河》、《风筝》、《土豆元宵》和《马神井》等多篇散文在各类媒体上发表,佳作、力作屡现。

曾荣获首届中国西部大生态文学奖、呼铁马杯全区职工文学创作优秀奖、文学艺术创作骏马奖等百余项殊荣,他的作品汪洋恣肆、笔力雄健、不拘一格,构思往往以万言为单位,起合转承 错落有致,引人入胜,令人回味。
李强: 森林和草原可以归为一类,就归为大草原,所以我觉得呼伦贝尔应该定位为森林草原,走到森林才感觉到呼伦贝尔有这么大面积,有这么复杂的地形,勾起了我有一个完整的构架呼伦贝尔的东西。
在《感悟呼伦贝尔大草原》荣获首届中国西部大生态文学奖时,评委曾这样评价他和他的作品:这是一种奇特的思考,在这之前没有谁愿意从这个角度思考。
这是一组呼啸的散文,在这之前没有谁想要从生态的深度去撷取。
这篇大手笔的散文,弥漫着 作者强烈的生态责任感和使命感,从中可以感受到天高地阔、感受其山水意志、感受其草原情怀。
在和记者谈到今后的创作思路时李强说道:“对呼伦贝尔来赞美呼伦贝尔歌颂呼伦贝尔,歌颂呼伦贝尔的大好河山,作为热爱呼伦贝尔人的一个职责,或者一个神圣的梦想”。
哈森
一个叫响曲棍球界的名字1945年生于海拉尔后随父到图里河定居。
1959年14岁的哈森留在图里河林业中学任体育教师。
1961年被选人内蒙古林业体工队当运动员。
1967年出嫁到莫旗定居生活。
1974年在莫旗开始从事曲棍球运动事业。
1994年调入莫旗民族宗教事务局任局长。
从事32年体育工作的哈森,转业后,先后到莫旗老干部局任局长、莫旗妇联任主席。
是全国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代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中国少数民族妇女参观团代表。
1986年被接纳为亚洲曲棍球联合会教练委员会委员。
在1990年第七届世界杯赛上,为中国队打人前六名立下了汗马功劳。
哈森带头开展曲棍球竞技运动,率先成立女子曲棍球队,被誉为我国现代曲棍球创始人之一。
1985年哈森被国家体委批准为国家级裁判员,成为中国第一位曲棍球女教练员、中国第一位曲棍示女裁判员一个响亮的名字,一个光荣的称号,记录着中国曲棍球事业一段激动人心的故事,也铭刻下了中华体育史上永恒的青春与荣耀。
半个多世纪以来无论是艰苦创业的清贫岁月,还是激情燃烧的理想主义年代,无论是搏击改革开放的大潮,还是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副业在中国曲棍球成长过程中,始终有一个胸怀理想、热血 沸腾的人,自觉自愿地与曲棍球副业同命运、共奋进,休戚与共。
她用理想的光芒照亮人生之路,用青春的唱响奉献之歌,为曲棍球副业的发展贡献了青春、智慧和力量。
乌热尔图
1952年4月20日生。
现代鄂温克族作家。
原名涂绍民。
祖籍黑龙江省甘南县﹐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
“文化大革命”期间﹐长期在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旗敖鲁古雅鄂温克民 族乡生活﹐当过猎民﹑工人﹑民警﹑党委副书记。
鄂温克族古老而独特的森林狩猎生活和人民的历史命运﹐为乌热尔图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饶的题材内容。
1976 年发表处女作《大岭小卫士》﹐从此走上创作道路。
1985年调中国作家协会任书记处书记。
乌热尔图是鄂温克族历史上第一个有影响的作家﹐创作主要为短篇小说﹐出版有《乌热尔图短篇小说选》。
代表作《一个猎人的恳求》﹑《七岔犄角的公鹿》﹑《琥珀色的篝火》﹐他连续获得1981年﹑1982年﹑1983年全 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鄂温克民族独特的生活历史﹐具有独特民族心理素质的猎人和猎区大森林色彩绚丽的自然风景﹐构成乌热尔图短篇小说的一个独有的世界。
在艺术上﹐善于选择最具典型意义﹑富于强烈冲突的细节﹐在生命攸关的关键时刻着力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美好灵魂﹐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郭延军
是我们呼伦贝尔走出去的孩子,1999年考入内蒙古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分到呼和浩特市GA局缉毒支队。
品学兼优的郭延军在工作上非常出色,成绩显著。
特别是在震惊全国的“10•17”越狱案中,达斡尔族干警郭延军见证了全程67小时抓捕行动。
10月20日,当郭延军与越狱案犯正面交锋时,为了解救被歹徒挟持,命悬一线的人质,他舍生忘死的第一个冲向穷凶极恶的歹徒,与歹徒展开殊死搏斗,和同事配合成功解救人质,并制服歹徒。
但在搏斗过程中,郭延军 被歹徒用尖刀深深的刺伤了大腿,随着喷涌而出的鲜血,郭延军倒在了地……行凶歹徒也被GA干警当场击毙。
那一天,郭延军用鲜血保卫了人民群众、捍卫了自治区GA战士的尊严。
姜风鸣
在2000年7月举行的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三次代表大会上,重庆大学学生会当选为全国学联第 二十三届委员会委员团体,校学生会主席姜风鸣当选为全国学联副主席。
姜风鸣:男,汉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人,1975年出生,毕业于海拉尔二中,重庆大学原学生会主席。
2000年7月当选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二十三次 代表大会正式代表,并当选本届全国学联副主席。
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国学联)成立于1919年6月16日,是gcdzg领导下的中国高等学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和中等学校学生会的联合组织,是全国青联的团体会员。
齐 峰
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歌唱家。
齐 峰出生于呼伦贝尔,有强烈的家乡情结,多年来用他动听、感人的歌声歌颂、赞美呼伦贝尔。
2000年1月1日参加中央电视台与世界各国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迎新千年《世纪之光》电视联播节目,演唱歌曲《我的家乡在兴安岭上》,受到各国观众的赞誉;其作品《我和草原有个约定》等被广泛传唱;2008年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演唱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得到全国听众的一致好评,为扩大呼伦贝尔知名度、美誉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张莹莹
2009年4月26日上午,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扬州鉴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暨2009全国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在扬州体育场拉开战幕。
最终,内蒙古选手张莹莹摘得了女子组冠军。
据了解,本次比赛共有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英国、瑞典、肯尼亚、新加坡和波兰等37个国家的1.5万余名选手参赛。
比赛设有男子女 子半程马拉松赛、中国大学生半程马拉松公开赛、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半程马拉松选拔赛、迷你马拉松等项目。
最终,内蒙古选手张莹莹以1小时11分01秒的成绩 夺得了女子组冠军。
超克
蒙古族,中央电视台《中华民族》栏目著名导演。
1957年8月16日出生于内蒙古海拉尔市,就读于海拉尔胜利街小学、海拉尔市第一中学,1975-1980年高中毕业后插队到东旗嘎拉布尔公社伊和乌拉大队,1980-1982年在海拉尔毛毯厂做机修工,1982-1985年就读于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系专业,1985-1994年在呼伦贝尔电视台工作,1995至今在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社会专题部《中华民族》栏目任导演.主要作品:在中央电视台所做的重大题材的节目有《全国少数民族知识竞赛》(任导演)、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特别节目《为了国家的孩子》(任导演)。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特别节目《寻找铁骑兵》、《六十年的牵挂》(任导演)、特别节目《边地大穿越》(任导演)等。
拍摄制作并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宣传呼伦贝尔的电视专题片有《北方的河》、《乳香飘》、《原野的呼唤》、《穿越呼伦贝尔》、《深山鹿鸣》、《诺门罕的记忆》等三十多部。
获奖情况在呼伦贝尔电视台工作期间,获内蒙古自治区好新闻奖一等奖,专题片二、三等奖,全国好新闻三等奖,优秀专题片一、二、三等奖。
在中央电视台工作期间,获全国电视节目骏马奖一、三等奖。
获1998年中央电视台抗洪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三次被评为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先进工作者。
王桂芳
女,汉族,1962年出生在牙克石。
小学就读于牙克石第一小学,初中在牙克石第三中学,1976年被选入呼盟体工队速滑运动员;1982年被自治区政府授予首届“优秀运动员”称号;1983年当选内蒙古第五届政协委员;1985年当选内蒙古青联常委、委员;1985年获“优秀边陲儿女”银质奖章;1986年被国家体委授予“三级体育荣誉勋章”,同年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2004年获得第五次全区体育场地普查先进个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
现任呼伦贝尔体育总会办公室副主任。
杨卉
1964年5月17日出生于牙克石市,小学和中学分别就读于牙一小、牙一中,海拉尔三中和海拉尔铁路一中,于吉林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毕业。
现任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国际部高级官员和中国及香港区经理。
在英国的15年中,她致力于为华人服务,兼任北爱尔兰华人联合会主席、北爱尔兰少数民族委员会副主席。
这两个组织是英国目前最成功的华侨组织,也是融入当地主流社会最成功的组织,是中国驻英使馆向各地华侨组织推荐学习的榜样。
去年杨卉经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推荐,被英国女王册封为第五等大英帝国最高勋爵(MBE),她是在英国的大陆华侨中第一个获此爵位的人。
刘长安
国家二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现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州市文联主席、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广州市音乐家协会主席。
1946年,刘长安出生在布特哈旗扎兰屯镇(令扎兰屯市)一个工人家庭。
1965年,刘长安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理论作曲专业。
自1965年以来,共创作各类音乐作品一千多件,代表作有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电影配乐《新方世王》、钢琴与管弦乐《珠江之歌》等,其中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多次获奖,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主持编入《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选》,定为国家级艺术经典作品。
“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双手接过红军的钢枪……”这段经久不衰的旋律不知在人们耳边回荡了多少年,但它背后的一段故事却鲜为人知,那就是这首红色经典的曲作者是从呼伦贝尔扎兰屯市走出的草原骄子——刘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