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 中華文化筆記42,氣學的思想脈絡之末:顏李學派
中華文化筆記42,氣學的思想脈絡之末:顏李學派 五、氣學尾聲:顏李學派王夫之之後,清初出現了顏李學派,以顏元、李塨、王源為代表。顏李學派強調「以用為體,以用為學」的實踐精神,和泰州學派發揚了王陽明的心
中華文化筆記42,氣學的思想脈絡之末:顏李學派

五、氣學尾聲:顏李學派
王夫之之後,清初出現了顏李學派,以顏元、李塨、王源為代表。顏李學派強調「以用為體,以用為學」的實踐精神,和泰州學派發揚了王陽明的心學一樣,顏李學派發揮了氣學講究實用的精神,為氣學之脊樑。
顏元之學以「實文、實行、實體、實用」為特點,他曾對書院教育進行大膽改革,設立教授禮樂書數、天文地理的「文事」科,教授水陸兵法、射御技擊的「武備」科,教授十三經、歷史詩文的「經史」科,教授水火工程數學等的「藝能」科,強調學習的實用實效以及人的全面發展。他說「凡為吾徒者,當先學禮樂射御書數及兵農錢穀水火工虞,予雖未能,願共學焉」,頗有新式學校的味道,為五千年之第一次。
顏元認為,真正的聖人絕不可能像宋儒一般,只是書生,而是禮樂兵民但凡有利於蒼生必有所知。為此他提出要向堯舜周孔學真道統,不能靜坐讀書,而是要學聖人們掌握的六府三事,三物四教。六府是指「水火金木土谷也,六者乃財用之所自出,故曰府」;三事是指「正德(道德)、利用(經濟)、厚生(民生)也,三者乃人事之所當為,故曰事」;總之,「六府三事,所以養民之政也」。三物是周公提出的,指六德(智仁聖義忠和)、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四教是孔子提出的,指文、行、忠、信。他認為只有實用之學才是聖學,只有實踐之人才是聖人,歷史發展到兩千年後,終於回到了教育的本質了。
對於治國方面,顏元曾稱:「如天不廢予,將以七字富天下:墾荒、均田、興水利;以六字強天下:人皆兵、官皆將;以九字安天下:舉人才、正大經、興禮樂。」其施政綱領涉及軍事政治經濟教育,可謂全面而系統,可見其講究實用之學問。
顏元生前交遊不廣,其學主要由其門人李塨發揚光大。李塨繼承了顏元向古代求實學的方式。顏元已經有復古的傾向了,到了李塨就明確打出復古的旗號,以求以古來黜今,作為對八股文理學的反叛。關於古代的實學,李塨曾有一段完善的概括:「言水,則凡溝洫、漕輓、治河、防海、水戰、藏冰、鹺榷諸事統之矣;言火,則凡焚山、燒荒、火器、火戰、與夫禁火、改火諸燮理之法統之矣;言金,則凡冶鑄、泉貨、修兵、講武、大司馬之法統之矣;言木,則凡冬官所職、虞人所掌、若後世茶榷抽分諸事統之矣;言土,則凡體國經野、辨五土之性、治九州之宜、井田、封建、山河、城池諸地理之學統之矣;言谷,則凡后稷之所經營,田千秋、趙過之所補救,晁錯、劉晏之所謀為,屯田、貴粟、實邊、足餉諸農政統之矣。正德,正此金木水火土谷之德;利用,利此金木水火土谷之用;厚生,厚此金木水火土谷之生也。」如此廣博,遠遠超出儒家涉獵的六經四書的範圍,已經有近代的意味,如此復古,可謂中國的文藝復興。
後來清朝開始重點打壓知識分子,李塨也不得不轉換策略,以考據學之名來繼續行氣學之實。這種曲線鬥爭後來只有乾嘉學派的戴震有所繼承和發揚,戴震之後氣學不存。
氣學是最具有唯物主義氣質的儒學,其強調實踐的作風對青年md也有很大影響。氣學的經驗理性和求實精神,成為後來儒家接納西學和走向近代的橋樑。馬克思主義雖然是舶來品,但卻是中國哲學自身發展的內在要求,很難想像如果沒有氣學在晚晴的準備和鋪墊,中國人會較快的接受進化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文化最終走向馬克思主義學派,可以說既是偶然的又是必然的。
六、宋明儒學小結
最後對宋以後的儒家小結。理學最早可以追溯到文中子王通,經過韓愈發展,到周敦頤開宗立派;由邵雍、張載、二程完善後,最終由朱熹集大成;之後走下坡路開始被教條化,最後收尾於清末曾國藩。
心學最早可以追溯到墨子,經過程顥發揮,由陸九淵開宗立派;經陳獻章完善後,由王陽明集大成;之後由泰州學派發揚光大,最後收尾於黃宗羲。
氣學最早可以追溯到柳宗元,經過王安石發展,到張載構建了基本框架,經過陳亮、葉適事功學派的補充和羅欽順的修正後,由王廷相開宗立派;經過顧炎武、黃宗羲、方以智的完善後,由王夫之集大成;之後由顏李學派發揚光大,最終收尾於乾嘉考據之學。
在本體論方面,理學主張宇宙本源是抽象的理,這個理是萬古不變的規律;心學主張宇宙本源是心,因為一切都是內心的反映;氣學主張宇宙本源是實實在在的氣,宇宙氣動態變化的過程。
在認識論方面,理學主張要格物窮理,老老實實做學問,從歷代經典中學習以求得真理;心學主張真理就蘊藏在自己的心中,先把內心的浮塵去掉,再去從經典中印證;氣學主張經世致用,在實踐中求得真理,往往橫跨多個學科領域並將其貫通,並且尤其強調對科學的重視。
從歷史發展看,理學是宋代的實學,心學是明代的實學,氣學是清代的實學。理學是對漢唐經學的修正和否定,是千年里孔子後學第一次對孔孟世界觀的打破,但是後來被扭曲為八股文理學,成為國教而客觀上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心學是對理學的修正和否定,是資本主義經濟因素在思想上的體現,重在務虛,重在思想解放,客觀上為清末資本主義思想啟蒙運動奠定基礎;氣學是對理學和心學的修正,也是資本主義經濟因素在思想中的體現,重在務實,重在實際研究,客觀上為清末自然科學的發展以及馬克思主義的被接受奠定了哲學基礎。心學核心在精神,氣學核心在實用,兩者實為體之兩端,應合二為一。
部分氣學經典
王廷相《雅述》、《慎言》;
顧炎武《日知錄》;
方以智《通雅》、《物理小識》、《葯地炮庄》、《東西均》;
王夫之《周易外傳》、《尚書引義》、《老子衍》、《莊子通》、《黃書》、《讀四書大全說》、《春秋世論》、《續春秋左氏傳博議》、《讀通鑒論》、《思問錄》、《張子正蒙注》、《宋論》;
顏元《四存編》、《習齋記余》;
李塨《平書訂》、《四書傳注》、《周易傳注》、《顏李遺書》、《顏李叢書》;
王源《易圖明辨》。
很赞哦! (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