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魏晋南北朝的典故或趣事 晋朝的小故事

火烧 2022-11-04 19:42:44 1221
晋朝的小故事 1、奉旨放粮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做右军将军时,琅琊郡一带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穷人把草根树皮都吃光了,贪官豪绅们却见死不救。王羲之于是写了道奏章,骑上快马,不分昼夜地直奔京城。皇帝接过

晋朝的小故事  

1、奉旨放粮

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做右军将军时,琅琊郡一带连年大旱,颗粒无收,穷人把草根树皮都吃光了,贪官豪绅们却见死不救。

王羲之于是写了道奏章,骑上快马,不分昼夜地直奔京城。

皇帝接过奏章,不管上面什么内容,却全神贯注地欣赏起王羲之的书法来。

特别是奏章的“放粮”二字,飘如浮云,矫若游龙。

皇帝边看边称赞:“放粮——好,好,好!”话音刚落,只听王羲之在下面高声应道:“谢主龙恩!臣今日就去琅琊放粮。”

等皇上明白过来,已是泼水难收了。

只好将错就错,封王羲之为放粮的钦差。

王羲之当天就打着“奉旨放粮”的大旗,急急赶回琅琊郡。

2、王马共天下

刘聪攻下长安后,南方还在晋朝官员手里。

晋愍帝在被俘前留下诏书,要镇守在建康(的琅琊王司马睿继承皇位。

在建康江边看热闹的人本来很多。

大家看到这种从来没见到过的大排场,都轰动了。

江南有名的士族地主顾荣等听到这个消息,从门缝里偷偷张望。

他们一看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对司马睿这样尊敬,大吃一惊,怕自己怠慢了司马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排在路旁,拜见司马睿。

晋元帝登基的那天,王导和文武官员都进宫来朝见。

晋元帝见到王导,从御座站了起来,把王导拉住,要他一起坐在御座上接受百官朝拜。

这个意外的举动,使王导大为吃惊。

他说:“这怎么行。

如果太阳跟普通的生物在一起,生物还怎么能得到阳光的照耀呢?”

王导这一番吹捧,使晋元帝十分高兴。

他封王导担任尚书。

魏晋南北朝的典故或趣事 晋朝的小故事

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都封了重要官职。

当时,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

意思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了东晋的大权。

王敦掌握军权,自以为了不起,把晋元帝不放在眼里。

晋元帝也看出了王敦的骄横,另外重用了大巨刘隗和刁协,对王氏兄弟渐渐疏远起来。

这样,刚刚建立的东晋王朝内部就出现了裂痕。

3、八王之乱

我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内讧,并引发了亡国和近300年的动乱。

其最终结局是东海王司马越夺取大权。

对统治造成了严重破坏,被认为是导致西晋灭亡的原因之一。

这场动乱从宫廷内权力斗争开始,而后引发战争,祸及社会,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加剧了西晋的统治危机,成为西晋迅速灭亡的重要因素。

之后的中国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

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只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八王之乱”。

4、司马炎篡魏

自司马炎的祖父司马懿始,司马氏掌握魏的大权,至司马炎手篡魏的机会成熟,司马炎篡魏,吞并吴、蜀而有天下,国号晋,是为晋武帝,传至愍帝,为前赵所灭,史称西晋。

司马炎于公元265年,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为西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

5、太康之治

太康盛世是指晋武帝统一全国,经济繁荣,在西晋初期出现的太平盛世。

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

西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余粮委田,出现了四海平一、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

史称“太康盛世”。

6、张昌起兵

张昌改名李辰,于太安二年(303)五月在安陆北面的石岩山起义。

各地不愿远征的丁壮和就食江夏的饥民,都踊跃参加。

义军首先攻克江夏郡,又大败司马歆派来镇压的大军,立原山都县吏丘沈为天子,更名刘尼,冒充汉朝后代。

一路张昌亲率大军西攻宛,败豫州刺史军,并于樊城一战斩司马歆,直逼襄阳。

一路别帅石冰东破江、扬二州。

临淮人封云起兵响应,占领徐州。

一路陈贞等南破长沙、湘东、零陵、武陵诸郡。

这样,义军迅速占领了长江中下游的荆、江、徐、扬、豫五州的大部分地区,多以下层人民担任州郡牧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与马,共天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王之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晋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昌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