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集结号争议 揭集结号原型:此战为全歼5.6万国民党军奠定基础
揭集结号原型:此战为全歼5.6万国民党军奠定基础 核心提示:战后清点,140名指战员的连队,六小时战斗结束后,只剩下36名,其中多数负伤,100多条鲜活的生命留在了小洼村。正是小洼战斗,给我军夺取莱芜

揭集结号原型:此战为全歼5.6万国民党军奠定基础
核心提示:战后清点,140名指战员的连队,六小时战斗结束后,只剩下36名,其中多数负伤,100多条鲜活的生命留在了小洼村。正是小洼战斗,给我军夺取莱芜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947年2月20日至23日,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5.6万人,兵团司令李仙洲被俘获。 如今位于莱芜城区北部的小洼村。资料图 本文摘自:中新网,作者:佚名,原题:集结号原型小洼阻击战:牺牲4名通讯员传达撤退令 2008年电影《集结号》大热,很多观众对电影中惨烈的阻击战记忆深刻。但很少有人知道,该电影的原型就是当年解放战争中莱芜战役最惨烈的小洼阻击战,战斗场面远比电影震撼、悲壮。 140名指战员的连队,六小时战斗结束后,只剩下36名,其中多数负伤;连长、指导员……相继阵亡,最后只有一名排干部率领战士死守。与电影不同,即使在4名通讯员相继牺牲的情况下,我军仍坚持派出通讯员传达撤退命令,最终保留下36名战士,该连被授予“人民功臣第一连”。近日,记者来到莱芜,追寻《集结号》的原型——小洼阻击战。 名称:莱芜战役小洼阻击战刻度:东经117°19′~117°58′北纬36°02′~36°33′位置:莱芜市莱城区小洼村地标名片易攻不易守的小洼村 6月17日,记者来到处于莱芜城区北部的小洼村,200多人的村庄早已看不到丝毫当年惨烈战争的影子。岁月荏苒,村内除了几位老者外,人们对战斗的细节多已不再熟悉。 然而,听村里的郭先生讲,当年他家挖地基时就挖出了一个军用水壶和一顶钢盔,这成为他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虽然当时阻击战怎么打的我们不知道的,但听说村旁沟里的水都成红色了。” 郭先生所说的这条水沟,如今依然在村旁流淌。记者注意到,如同这个村名一样,这个村子东、西、南三面地势较高,就是小洼村处于“锅底”,典型的易攻不易守地形。 时间转回到1947年,小洼村当时位于莱芜城的城郊。并非军事重地的这个小村子,如何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1947年2月20日,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谭震林的指挥下,发起了莱芜战役,围歼国民党军李仙洲集团。当时,小洼村位于莱城北2里,一条公路经由此处通往北侧的吐丝口,而吐丝口为国民党军的补给基地和后退的固守据点,我军攻占小洼后,就像钢刀一样扎进了李仙洲集团的心脏,切断了莱城与吐丝口的联系。 时任华东野战军一纵一师一团的栗亚副团长战后曾说,当时守卫小洼就是为了保证北线攻占吐丝口的顺利,以及达到主力部队如期集结的目的。 英雄连队苦战六小时 攻占小洼后,华东野战军一纵一师一团派出一连负责坚守小洼。为夺回失去的小洼,熟知其战略意义的李仙洲派出了七十三军主力十五师四十四团,加上李仙洲总部的特务营,由十五师代师长杨明率领进攻。 莱芜战役纪念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洼战斗发生时间应在1947年21日上午9点左右,双方开始展开了惨烈的争夺,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钟。 很赞哦! (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