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麾下名将 朱元璋麾下得善终的老臣汤和,汤和为何能得善终?
朱元璋麾下得善终的老臣汤和,汤和为何能得善终?
汤和 (1326年--1395年),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人。他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农民起义军,后以功授千户。次年归属朱元璋。
伴君如伴虎,这话真不假。猜忌刻薄的朱元璋上台后就大杀功臣,当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老朋友,几乎被他斩尽杀绝,徐达、李善长、刘基、胡惟庸、蓝玉、叶升、冯胜、宋濂、傅友德……有的获罪被杀,有的无罪赐死,唯独信国公汤和能幸免于难,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吗?
笔者认为朱元璋大杀功臣的理由很简单:无论是先立的太子朱标,还是后来立的太孙朱允,都为人仁厚,性格偏软,朱元璋当然不放心自己死后还留下一帮战功赫赫的老臣,因此在自己交班之前,想方设法把那些旧臣杀掉,为子孙后代的江山永固铺平道路。本来,汤和也在必杀之列,可因为他的机警和自律,能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所以保全了自己和家人。
汤和对朱元璋有拥戴之功。他早年和朱元璋一起在郭子兴麾下效力,比朱元璋的资格还老一些。后来朱元璋脱颖而出,逐渐成为首领。其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领看到朱元璋当老大,难免心里不服气,而汤和虽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在关键时刻,他率先承认朱元璋的领导地位,这份功劳,朱元璋是一直认账的。
汤和不争功,能以平常心对待不公待遇。打下江山大封功臣时,朱元璋故意降汤和一等,找个茬只封他为侯,而其他同等条件的人都封为公的爵位。他却很谨慎,从不发牢骚,继续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地伺候皇上,几年后被封为信国公。
汤和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洪武一朝,功臣纷纷被诛杀,特别是胡惟庸一案,牵连无数,令汤和前胸冷后心凉。他知道,朱元璋的最大心病,乃功臣手中所握之权。于是,他做出的重大决定,就是主动辞官而去,回家养老。汤和识相知趣,迎合皇帝的心思以自保,自己主动急流勇退,于是,在众多高级将领中第一个自请解除军权。朱元璋大悦,立马拨款为汤和在凤阳老家造房,让他衣锦还乡。
回家后他又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缚子孙家奴,遵守法纪,善待乡邻,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报到朱元璋那里,因而他就整天喝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从不结交地方官和乡绅,不谈国家大事,给人一副只贪图享受别的事一概不管不问的印象,让朱元璋非常放心。

就这样,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的高龄而逝,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死后被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
相关文章
- 朱元璋麾下名将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太祖麾下名将枢密使曹彬
- 宋高宗为什么要议和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高宗麾下名将涪王吴
- 宋神宗时期的名将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仁宗麾下名将武威郡公曹玮
- 朱元璋麾下名将 宋朝十大名将之一:宋仁宗麾下名将面涅将军狄青
- 朱元璋麾下名将 康熙麾下被黑得最惨的名将,本是平定吴三桂的功臣,却被演成草包
- 朱元璋麾下名将 朱元璋手下头号猛将,只因做惯了这件事,40岁就暴病而亡
- 朱元璋为何杀死开国功臣 朱元璋想要处死这位将领,此人怒斥:不就想要的的头颅吗?给你!
- 朱元璋麾下名将 朱元璋麾下猛将死于北伐凯中,使用过的大铁锤,保留至今
- 朱元璋麾下名将 王保保有多厉害?朱元璋认为明朝将领无人可及
- 朱元璋文臣 朱元璋为何杀刘伯温:麾下文臣两大集团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