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菩萨蛮 温庭筠 古代最牛的专业“枪手”:温庭筠一场替考八人

火烧 2021-12-01 08:13:41 1041
古代最牛的专业“枪手”:温庭筠一场替考八人 [导读]如今,各种大型考试之前,出题老师都会神秘消失,直到考试结束后才恢复自由。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防止考题泄露。和今天一样,古代负责出题的考官也受到

古代最牛的专业“枪手”:温庭筠一场替考八人  

[导读]如今,各种大型考试之前,出题老师都会神秘消失,直到考试结束后才恢复自由。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防止考题泄露。和今天一样,古代负责出题的考官也受到重点保护。

考官出题要锁院 锁不住那只行贿手

现如今,各种大型考试之前,出题老师都会神秘消失,直到考试结束后才恢复自由。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是为了防止考题泄露。和今天一样,古代负责出题的考官也受到重点保护。但尽管如此,机关算尽的考生还是能通过各种方式和考官通上气。

主角:唐伯虎、唐伯虎好友徐经、文人汪大燮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史硕士许琼告诉记者,从唐朝开始,便建立了锁院制度。朝廷规定考官入贡院之后,直至考试结束、定出名次以后才能出来,少则三五天,多则五十多天。

但官民勾结泄露考题的事情还是发生过。明代弘治年间就发生过一件事,还牵扯到江南才子唐伯虎。1498年,唐伯虎在南京参加乡试,考取第一名。一年后,他与同乡好友徐经来到京城参加会试。徐经花重金买通副主考官程敏政,得到了考试题目。徐经文才不行,开考前请唐伯虎帮他写好了文章,而唐伯虎事先并不知情。两人酒后兴致上来,还拿手里的题目考问他人。会试进行以后,有人发现所出题目与他们说的一模一样,将此事告发。程敏政被关进了监狱,唐伯虎和徐经等被剥夺了举人的名分。这件考题泄露案坊间有很多种说法,有说唐伯虎只是跟着徐经去程家串门,并没有贿赂考官之举,是被人打了小报告而受到冤枉。

南京大学中文系的徐雁平老师说,到清代时,为防止各个考官在考前与人串通,朝廷会按各省省会离北京的远近及其所需日期,于考前不同时间派出考官。

尽管制度严密,但总有漏洞,有些考生可以根据考官的来源猜测考题。徐雁平说,各地考官来自哪里是不对外公布的,但仍有上层人士能够打探到消息。如果考生知道本次的考官是谁,便可以进一步探知他为人做学问的专长兴趣,然后再琢磨考官以往所出试题。徐雁平举例,清代文人汪大燮致族弟汪康年的信中记载了揣摩考题的秘密:倘主试为师门中人,恐李木斋到浙,大约必有此题……他还提醒弟弟要携带《元秘史》。

有人专吃考试饭 考前热卖真题

今天的学生在考试前常常陷入题海,走进书店,真题模拟试卷作文选……让人眼花缭乱。那么,古代有这样的补习材料吗?喜欢古装剧的观众立即会告诉你这是真的,因为不少电视剧都有考场外书商贩卖历年真题的剧情。这回,电视剧没骗人。

菩萨蛮 温庭筠 古代最牛的专业“枪手”:温庭筠一场替考八人

主角:清代文人吴光槐

徐雁平告诉记者,不少史料中都记载,在科考前,各地的书商便闻风而动,编写考试用书。比如,明清时从四书五经中取题考八股文,编书的内容就是早些年的八股文,还有删节版的四书五经、往年的考题,等等。在科考之前,书商赶到省会城市去卖,甚至有江南的书卖到了山西去,大约一两银子一本,在今天看来,那都是畅销书。

徐雁平说,编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赚钱,有些确实由作者本人编写,有些人还盗用专家的名;还有人出版这样的书是为了出名,像有些富商,附庸风雅,请来两个穷书生编写,再署上自己的名字,个人的名气便随着考题大热了。

在明清小说中,对此也有着墨。南京大学研究明清小说的苗怀明老师说,《儒林外史》中的马二先生,出了《历科墨卷持运》。这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说的作文选,不仅有历年的作文选编,而且还有点评。马二先生虽然科场不利,但靠着这份事业衣食无忧。

也因为有作文选,便出现了背范文的现象。记者查阅《清代江西乡试研究》,上面记载乾隆五十四年,江西乡试副考官翁方纲向皇帝禀报,坊间常有编辑《经书拟题》、《套语策略》等类书籍,于临场时刊刻发卖,皇帝下令禁止,在《钦定科场条例》中规定,坊间刊卖经书,必须是全经,不能是删节版的删本刻版,因为坊刻的泛滥已经为考场夹带和背诵旧文提供了可能。

徐雁平说,清代文人吴光槐就是因为背范文遭殃的。他在乾隆三十年参加乡试,荣摘桂冠,但是发榜后不久就被人揭发是抄袭。根据他的口供,他第一场考试的第一篇八股文,因为读过江南举人夏秉衡的考卷而抄袭。虽然第二、三篇文章及第二、三场考试都是他亲自写的,但最终还是被革去举人。

墨卷升级朱卷 挡不住灵通人士

除了泄露考题,古代官民勾结的舞弊方法还有打通关节。所谓关节,就是在开考前考官和考生串通好,约定特定的字眼作为暗号,考生在卷中写出暗号,考官见暗号就给予好成绩。

主角:翰林学士杨亿、周福清(鲁迅的祖父)

打通关节是在宋代开始出现的,因为唐代就开始实行弥封制,即糊名制,隐去考生信息。宋代又继续升级,开始实行誊录,就是让专人用红墨水再誊抄一个副本,给考官批阅,称为朱卷,考生的原始考卷则称为墨卷。这样一来,阅卷考官便无法知道考卷是谁的,所以以暗号为关节的方法便应运而生。

据记载,北宋真宗时,朝廷刚刚制定了弥封、誊录等一套防范舞弊的措施后,通关节的事情就发生了。被曝光的是翰林学士杨亿。省试开考前,同乡中打算应科试的一些人来拜访他,希望能接受一些考前辅导。杨亿一听,顿时大怒,一边说丕休哉,一边往屋里走。丕休哉三个字出自《尚书》,是一句骂人的话。有的人听出来话外之音,凡答卷中用了丕休哉一语的,都录取了。

关于行贿考官,坊间还有一个著名事件流传着,主角是鲁迅的祖父周福清。

南京大学的鲁迅研究者吴俊老师告诉记者,光绪十九年八月浙江乡试,周福清得知副考官是他的同年进士,就想为儿子走个后门。那时主考官走水路到绍兴来,周福清暗派家里一个长工去船上送信,信内写明请关照他的儿子和其他5个本家子弟,写明了试卷的暗号,另写明劳务费银一万两。没想到,这个长工很不会办事,他将信送到副考官手中时,还嚷嚷着让大老爷给他写个收到钱的回执。这下事情败露,信内被提及的考生统统被取消考试资格。周福清被判了斩监候,周家人年年行贿,才保住了周福清的命,最终他坐了八年大牢,但周家从此衰败。吴俊表示,长工的细节虽然有演绎的成分,但事情是真实的。

专业枪手替考忙 中介人应运而生

为了通过考试出人头地,也有不少考生或考生家庭冒着风险聘请枪手替考。由于市场需求旺盛,自有科举以来,枪手屡禁不止,甚至还出现了中介人。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