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那些曾经起舞的日子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原文_翻译及赏析

火烧 2021-06-27 17:47:23 1068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原文_翻译及赏析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宋代·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原文_翻译及赏析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宋代·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春节饮酒抒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年将尽,这身子将向何处寄托?灯下的客人,事业理想却未落空。
我的前半生均在忧患里度过,仿佛一场梦在现实与幻境中。
忧愁烦恼催短催白了头发,憔悴的容颜凭借酒力发红。
我唱起歌来,你且跳起舞,我俩潦倒的景况大致相同。

赏析

这首诗写除夕之夜,主客潦倒略同,同病相怜,于是一人吟诗,一人踏歌起舞,以互慰寂寞、穷愁,表现了两人相濡以沫的深厚友谊,写得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诗一开头,便直言不讳地和盘端出诗人的牢骚和不平:“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明亮的油灯前,客人们正在兴高采烈地喝酒猜拳。这些客人们大都已得到了一官半职,生活有了着落,所以他们是那样无忧无虑。而诗人这一年又过去了,依然像无根的浮萍,随风飘荡,无所依托。除夕之夜,本应合家团聚,可妻子儿女却在远方,难以相见;一年终了,诗人托身何处仍无结果,心中感到抑郁不平。

那些曾经起舞的日子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原文_翻译及赏析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这一年,诗人已三十四岁。古人说:“三十而立。”而诗人的半辈子却在忧患中度过,虽有才华,却无处施展;虽有抱负,却无法实现,只好在梦中寻求理想,寻求安慰。可梦境和现实截然相反。“有”,是指梦境,“无”,是指现实。梦中,抱负有地方施展,理想有可能实现,还有欢笑、有团圆、有衣食、有房舍……应有尽有;而现实中却一无所有。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严酷无情的现实粉碎了诗人美好的梦幻。眼见光阴流逝,愁白了头。这里说“发短愁催白”,他的头上不一定真有白发;说“颜衰酒借红”,他的颜面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诗人这年才刚刚三十出头,在作于同年的《次韵答邢居实》中,诗人也说:“今代贵人须白发,挂冠高处未宜弹。”王直方以为“元祐(指1086-1094)中多用老成”,所以苏轼、陈师道、秦观皆有“白发”句(《王直方诗话》)。诗人此写愁催白发,酒助红颜,无非是表示愁之深、心之苦罢了。杜甫、白居易、苏轼、郑谷等人都曾写过类似的诗句,但诗人此联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对仗更工整,且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窘况,带上了他个人特有的主观色彩。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愁不能胜,苦不堪言,满腹牢骚,无人诉说。座中只有当时也是“布衣”的秦少章与诗人遭遇处境略同,可以作为他的知音了。所以在发泄了一肚子的不平之气后,诗人和秦少章一起唱和,两个“潦倒略相同”的人,用歌声来排遣满腹愁绪。这一晚是除夕之夜,他们只希望来年再努力了。全诗针对题目收住,把前面的意思放开,在低沉压抑的气氛中透露出一丝亮光,却正衬出诗人无可奈何的心情。

创作背景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师道

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若待得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 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