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戰爭最後一役:戰神粟裕成爲終結者,日軍獻出指揮刀

火烧 2022-10-15 23:17:12 1035
抗日戰爭最後一役:戰神粟裕成爲終結者,日軍獻出指揮刀 作者:槍騎兵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佈投降,標誌着二戰東方戰場的結束。然而這個日子在當時僅僅具有象徵意義,在廣

抗日戰爭最後一役:戰神粟裕成爲終結者,日軍獻出指揮刀  

作者:槍騎兵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佈投降,標誌着二戰東方戰場的結束。然而這個日子在當時僅僅具有象徵意義,在廣袤的中國、亞洲、太平洋戰場,還有幾百萬虎狼一般的日軍依舊狂妄不羈,有很多不甘失敗,而且仍然具有較強的戰鬥力。

尤其是侵華日軍,他們認爲自己處於“養精蓄銳”的狀態,根本不覺得日本打敗了,更不會承認是敗在中國軍隊手裏。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戰爭最後一役:戰神粟裕成爲終結者,日軍獻出指揮刀

鑑於日軍的這種不認輸的心態,日本天皇和皇室也擔心這些日軍抗命不投降,致使戰端又起,所以派出大量皇室成員到各地,傳達天皇“聖命”,侵華日軍才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抵抗投降事件。不過,依然有個別地區的日軍,拖遲很久才投降。甚至有些日軍還與地方軍閥如閻錫山勾結,脫下日軍軍服,僞裝成“中國軍人”,繼續在中國爲非作歹。

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中國抗日戰爭的最後一戰,其實發生在1945年12月的江蘇高郵地區。

【有人說粟裕在抗戰中沒有指揮大規模作戰,事實上這是有失偏頗的。他在抗戰時期指揮的很多戰役頗具規模,且新四軍當時無論兵力還是武器裝備,相較於日軍都處於劣勢,並不太具備解放戰爭那樣大兵團作戰的基礎】

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除了日軍不願意投降,也和蔣當局別有用心的指令有關。蔣當局曾經命令中國各地的日軍,只能向蔣當局的國軍投降,而不能向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游擊隊投降。

對於我解放區的日軍,這個荒誕的命令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可恥的。

在我解放區,蔣軍進不來,而這裏的日軍如果不能向八路軍新四軍投降,那麼就意味着日本宣佈投降後,八路軍新四軍依然要和日軍作戰。這無異於蔣某人默許日軍反抗,默許日軍繼續屠殺國人。

好在,大部分急着回國的日軍並不理會蔣某人的“命令”,最終乖乖地向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游擊隊投降繳械。

也有一支狂妄至極的日軍,“忠實”履行蔣某人的命令,拒不向新四軍投降。這支日軍部隊,就是江蘇高郵地區的日僞軍。

高郵地區,日軍走下炮樓,向我軍投降

高郵地區地處大運河東岸,扼守兩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新四軍絕不可能放任這樣的戰略重地長期被投降了的侵略者繼續無理霸佔。所以,已經改編爲華中野戰軍的原新四軍部隊,決定消滅這支頑抗的日僞部隊。

1945年12月19日,有着“抗戰最後一戰”的高郵戰役打響。

高郵自古就建有堅固的城防體系,城牆高9米,厚7米,並有很寬的護城河環繞。加上日僞在古城上修築了許多現代化的暗堡,所以對缺乏重型武器的我軍來說是非常具有難度的。

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不想強攻,他擺出“圍三闕一”的陣勢。東、西、北三個方向重兵圍困,唯有南面兵力薄弱。他希望誘使日軍從南面突圍,以便將敵人誘出,然後圍殲。

然而日軍沒有上當,繼續堅守,粟裕又用“攻心戰術”,調來著名的被俘日軍組成的“反戰同盟”幾十人,不斷在城下喊話,卻依然不奏效。無奈,只好對負隅頑抗的日僞實行強攻。

25日夜,天降大雨,總攻開始。攻擊突擊隊在炮火掩護下,從三個方向撕開缺口,擊潰敵人反撲,主力終於登上城牆。經過7小時激戰,我軍終於於26日黎明攻入日軍司令部,日軍高郵地區司令巖奇大佐不得不投降。此戰,我軍共消滅日軍1100人,僞軍4400多人,繳獲武器彈藥物資無數。

26日,硝煙尚未散盡,我軍就在高郵禮堂舉行受降儀式,日軍巖奇指揮官乖乖向我軍獻出指揮刀,抗日戰爭這才完全勝利落幕。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