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聶榮臻回憶老搭檔:bl當紅軍開始,喜歡帶本子,記錄打仗數據

火烧 2021-08-12 19:46:11 1068
聶榮臻回憶老搭檔: l當紅軍開始,喜歡帶本子,記錄打仗數據 作者:雷神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作爲我軍歷史上年輕有爲的一員戰將, l的軍事才能世所公認。他雖然只參加了一年的黃埔軍校學習訓練,但在戰爭實
聶榮臻回憶老搭檔:bl當紅軍開始,喜歡帶本子,記錄打仗數據

聶榮臻回憶老搭檔:bl當紅軍開始,喜歡帶本子,記錄打仗數據  

作者:雷神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作爲我軍歷史上年輕有爲的一員戰將,bl的軍事才能世所公認。他雖然只參加了一年的黃埔軍校學習訓練,但在戰爭實踐中摔打錘鍊爲頂尖的軍事家。

遼瀋戰役結束之後,傅作義當時非常擔心,向杜聿明詢問關於東北野戰軍的看法。杜聿明的觀點是,關外的解放軍總體戰力水平,根本不是關內所能比的。當時帶領關外解放軍作戰的主帥是bl,如果按照黃埔軍校這層關係來看,bl還是杜聿明的師弟。不過,正是在東北這段時間,bl把杜聿明打得根本沒脾氣,十幾萬的蔣軍精銳,報銷在東北,杜聿明最終不得不離開了東北。同屬黃埔軍校的學生,bl將杜聿明收拾得鼻青臉腫,甚至連創辦黃埔軍校的蔣氏都公開稱,“bl簡直就是一個戰爭魔鬼”。

網上有一種說法,稱bl前往蘇聯養病和學習時,斯大林對bl的才華非常欣賞,認爲“bl一人可以頂10個師”。這沒有明確的史料記錄,只是反映人們對bl軍事才能的欣賞。美國記者斯諾寫了一本書,叫《西行漫記》,書中對bl也大加讚賞,非常推崇。bl後來提出“短促突擊”戰法,斯諾也不吝溢美之詞。

還有一個美國人,70歲之後寫出了一本長達38萬字的書:《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在這本書中,這個美國記者把bl描述爲“紅軍裏的雄鷹”,原因是bl打了很多以少勝多的絕地逆襲戰。

在當時的東北,bl面對的對手,大多是蔣軍的“精英”,比如杜聿明,陳明仁,孫立人等,要麼是黃埔軍校的“學霸精英”,要麼是“名將”。按照蔣氏最初的估計,這些“精英”會狠狠地將bl帶領的部隊全部消滅。

不過,4年過去了,這些“精英”要麼被趕出了東北,就是被bl俘虜。其中有一個重要原因:在與bl作戰的過程中,蔣軍將領非常守舊,根本不知道靈活創新。而bl指揮靈動,將東北蔣軍一網打盡。

很多人認爲,我軍在與蔣軍作戰時,經常使用“人海戰術”,依靠人多把蔣軍打敗了。事實上,這並不符合事實情況。蘇聯紅軍在衛國戰爭中,曾使用大規模衝鋒戰術,先來一頓噼裏啪啦的炮兵和航空兵攻擊,然後是一排一排的士兵向敵方發起衝鋒,喊着“烏拉烏拉”的口號,場景壯觀,用地動山搖來形容也不爲過。

蘇軍還專門研究過人海戰術,比如如何排隊,間隔距離到底是多少才科學?怎樣才能發揮人海戰術的最大優勢?等等。德軍看到蘇軍士兵悍不畏死,冒着彈雨衝過來,根本無視戰場屍積如山,對德軍的心理威懾是極大的,有時候防線直接崩潰。

bl在蘇聯養病期間,對蘇軍的人海戰術並不陌生。不過他認爲,光靠人來衝鋒的話,實在太划不來,很容易造成大規模的戰損。在一次戰術研討會上,bl對此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部隊的大批量衝鋒,勇氣可嘉,卻不是智慧的做法,尤其是遇到敵方機槍掃射時,損失更是十分慘重。如果三五成羣或者一兩個組成一個小組去戰鬥,會比大規模衝鋒效果要好得多。

秀水河子一戰,bl用望遠鏡對戰場進行觀察。他看到有一個連隊的進攻模式非常新穎,三個人一起互相照應。如果有三夥人組成更大一點的團隊,一個連隊這樣進行組合,效果要比整個連隊往前衝要好得多。原因是,如果隊形太過密集,一炮下來就會讓整個隊伍損失慘重,非常划不來。

“三個人組成一夥”的做法,被bl帶到了東北,還取了一個“三三制”的名字。他在很多會議上進行解釋和演講。東北野戰軍上上下下,對這一招數都非常熟悉。基層部隊在實戰中,對三三制戰法不斷進行創新,發明了很多新花樣,如正三角形、倒三角形,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變化,對三三制的研究和運用非常透徹。

bl的三三制,其實是從士兵身上得來的經驗。bl還從兄弟部隊身上,發現了很多優秀戰術,比如圍城打援,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多次使用,效果很好。bl對粟裕的作戰經驗也進行了反覆的研究總結,認爲粟裕“盡打神仙仗”,也就是險中求勝,這是迫不得已要打的仗。

bl在“二打四平”的時候,還總結了另外一個經驗,那就是打勝仗的態度要十分堅決。如果不能打勝仗,則不裝好漢,但也不放過任何一個能夠取勝的機會,這就是圍棋裏的“爭先手、爭主動權”的意思。

剛到東北的時候,蔣軍將領非常強悍,再加上裝備非常精良,因此bl一度被對手追得不斷後撤,很多部屬都沒信心了。但bl能沉住氣。

最終經過新開嶺、秀水河子等一系列勝戰後,bl總結出了“以點帶面”“三三制”“四快一慢”“四組一隊”等戰法戰術。這些可謂bl爲東北野戰軍量身定製的戰術,影響非常深遠,對我軍戰法理念乃至編制的設立都產生重大影響,在後來的抗美援朝、對印反擊、對越反擊等戰爭中,得到普遍運用。

抗美援朝戰爭,志願軍對美軍陣地發起衝擊,戰術隊形貫徹了“三三制”理念

bl還經常陷入沉思之中,聶榮臻作爲戰爭年代bl的老搭檔,曾提到一個細節:bl從當紅軍開始,就喜歡帶個小本子,把每次打仗的殲敵數量、繳獲數量,都記得清清楚楚。bl在東北時期的機要祕書季忠全,回憶bl時說他“每天就是想事,不停地在想事。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兵說歡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復】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