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肾炎病人要吃素淡食物
肾炎的特征是浮肿。平时,有人发现眼睑浮肿,也会立刻想到是否得了肾炎。浮肿是肾炎的早期表现,如果到医院进一步检査,同时还可以发现高血压和小便异常。浮肿、高血压和小便异常是肾炎的三大症状。在影响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疾病中,肾炎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它的发病与咽喉炎、扁桃体炎、牙龈炎、中耳炎、猩红热、脓疱病等感染性疾病有密切关系。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以急性肾炎为多,慢性肾炎很少,急性肾炎较易治愈,但如果治疗不当,也会转为慢性肾炎。肾炎的治疗,除休息和药物以外,饮食也是重要的治疗。
首先要限制饮食中的盐。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大约从小便里排出5克氯化钠。实际上,随着饮食中含盐量的多少,小便里排出的氯化钠就有多有少;饮食中盐量减少,小便里排出的氯化钠则少;饮食中无盐,小便里就没有氯化钠排出。因此,为了补充身体里丧失的盐分,每天必须从饮食中至少摄入5克食盐。但是,各人咸淡口味或饮食习惯不同,每天摄入的盐常常是超量的。特别是在夏天,随着大量出汗,人体盐分丧失较多,饮食中的盐也需要适当增加一点。患了肾炎以后,由于肾功能受到损害,使盐和水滞留在体内,不能正常排出,因此造成水肿。如果不限制饮食中的食盐,那么,体内的盐增加了,水肿必将加重,这要使病情恶化。因此,出现水肿的症状时,肾炎病人应当吃无盐饮食,并限制饮水量,待水肿好转,逐步改为低盐饮食。我国人民自古就知道,患了“腰子病”(肾炎)要忌盐,今天,现代医学仍然沿用这个原则治疗病人。
![]() |
其次,要限制饮食中的蛋白质。
排泄是人体内一切物质代谢的最后过程,肾脏是人体最重要的排泄器官。我们身体里的许多有毒物质,都是通过肾脏以小便形式排出体外的。我们每天吃的鱼、肉、蛋和牛奶蛋白质食物,经过代谢,会在体内产生影响健康的蛋白质代谢产物(如肌酸、肌酐、尿素氮等)。在正常人,这些产物都随着小便排出体外;而在肾炎病人,由于肾功能受到损害,这些蛋白质代谢产物就会停留在体内而危害病人。因此,限制肾炎病人饮食中的蛋白质,就是为了减少体内的蛋白质代谢产物,保护肾脏,恢复肾功能,促使疾病痊愈。
长期的医疗实践告诉我们,肾炎病人要吃“素淡”的食物。“素”,就是无蛋白或低蛋白饮食;“淡”,就是无盐或低盐饮食。但是,“低”与“无”不是死板的,要根据病情灵活掌握。在肾炎的治疗过程中,饮食治疗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着疗效的好坏。但对于慢性肾炎病人来说,盐和蛋白质则又不能限制过紧,如果浮肿、高血压不明显,就可以采用低盐饮食,同时在饮食中多补充一点蛋白质,以弥补由于长期蛋白尿而造成的体内蛋白质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