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黄疸病的人眼白会发黄
当我们看到一个病人,皮肤、眼白(医学上叫做巩膜)都发黄的时候,马上就会说他生的是黄疸病。其实,黄疽不是病名,只是一种症状。它可以发生于很多疾病。譬如说,传染性肝炎、胆石症、肝癌等等。
不管生什么毛病引起的黄疸,总是由于血液里胆红素浓度增高的缘故。血液内胆红素的正常浓度是每100毫升里含0.1~0.8毫克。当超过2毫克时,就会出现黄疽。
胆红素是从红细胞里的血红蛋白变来的。血液里的每一个红细胞都充满血红蛋白。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120天。换句话说,红细胞活满了120天以后就要破坏。衰老的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就被释放出来。假定正常人的血液总量是5000毫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是每100毫升15克,那么,血液内血红蛋白的总量是750克。通常情况下,红细胞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每一天占血红蛋白总量的0.83%或者6.22克。这么多被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全部是制造胆红素的原料。1克血红蛋白可以变成35毫克胆红素,所以,一天就有220毫克胆红素产生。
血液内的胆红素由肝脏排泄成为胆汁中的色素。胆汁由胆管进入肠,经过肠内细菌作用,胆汁内的胆红素又全部变成尿胆素原。尿胆素原大部分从粪便排出。其余由肠吸收进入血液回到肝、再入胆重新兜一个圈子,而一小部分通过肾,从小便排出。由此吋见,正常情况下,血液内的胆红素浓度不会增高,因为,胆红素都变成尿胆素原而从大小便排出体外。
但是,和胆红素正常新陈代谢有直接关系的肝、胆难保不出毛病。如果肝细胞因为传染性肝炎、肝癌、营养不良、缺氧、化学性中毒等等因素而有损伤,它那排泄胆红素的功能大大降低,血液内的胆红素就要存积。如果胆管因为有结石蛔虫而堵住,因胆管炎、胆管癌、手术后狭窄或受压迫而有一段阻塞不通,阻塞上端的胆管就发生扩张,最后胆汁反流到肝里去,再入血,血液里的胆红素因为没出路,就愈积愈多。另外还有一种情况也能造成黄疸,那就是血液本身有问题。在溶血素或其他因素的作用下,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血红蛋白,胆红素远远超过了肝脏的排泄能力。肝脏尽一切能力仍然排泄不了的胆红素留在血液内,具体表现出来的就是黄疸。
不论是肝有病、胆管有病,或者血液有病引起的黄疸,生病人的皮肤发黄,眼白也必定会发黄,而且特别黄。因为,胆红素对于弹性组织有特殊的“亲和力”它最喜欢和弹性组织在一起,而眼白和皮肤都富有弹性纤维,所以最容易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