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青丝为什么万劫不复 大國沒有資格投降,退讓的結果必然是萬劫不複
大國沒有資格投降,退讓的結果必然是萬劫不複
蘇聯解體一直被俄羅斯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嚴重的災難之一,作為曾經能夠匹敵美國的世界霸主,蘇聯在即將邁入新世紀的門檻之前轟然倒塌。
圖-蘇聯攻入美國紐約效果圖
平心而論,這個領土龐大的帝國確實有著各種各樣的缺點和遺憾,但絕對不失為人類發展史上的一個奇跡。在群敵環伺的年代,蘇聯人用此前從未有過且普遍受到西方排斥的社會體制宣布自己在世界舞台上的位置。然而歷時數十年之久的冷戰,在讓歐美國家倍感痛苦的同時也拖垮了蘇聯,冷靜下來的蘇聯人試圖同西方“和解”,但換來的結果卻並不是預想中的和平,相反蘇聯遭到了萬劫不複的毀滅。
圖-蘇聯航天器效果圖

大國是沒有資格投降的,退讓的結果必然是萬劫不複。從二戰前後開始,蘇聯為了確保自身安全就片面地將社會資源向重工業和軍事工業傾斜,由此造成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輕工業先天不足。進入八十年代以後,這種畸形的經濟模式越來越難以支撐起蘇聯國家機器的運行,各種社會矛盾此起彼伏。在這個時候蘇聯開始嘗試與西方達成和解,繼而結束冷戰,而事後證明此舉剛好是蘇聯墮入深淵的起點。
圖-蘇聯宇宙飛船效果圖
從歐美的角度來說,蘇聯帶來的軍事壓力沒有一天不令他們如坐針氈,即便這個龐然大物出現了一些小問題,但其給西方造成的潛在威脅依然巨大。眼下蘇聯的態度確實可以稱得上 “投降”,但誰又能保證這頭猛獸在治好了傷風感冒之後不會再度稱霸呢?因此,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美國不能接受蘇聯的屈服,相反“趁他病,要他命”才是美國認為正確的打開方式。
圖-蘇聯解體前的形象圖,外剛內虛
在蘇聯頻頻向西方示好之際,英美一方面與其保持良好的國際關係,另一方面加緊暗中對蘇聯的文化和思想滲透。到戈爾巴喬夫出任領導人的第六個年頭,蘇聯的社會矛盾非但沒有得到平息,反而愈演愈烈,以致最終達到不可控的地步。
圖-蘇聯解體前的形象圖,外表剛猛,實則虛弱
1991年12月25日,曾經歷經戰火而不倒的蘇聯紅旗從克裡姆林宮頂降落,擁有世界上最強大武裝力量的蘇聯在未放一槍一彈的情況下宣布“停止存在”。伴隨著蘇聯的崩潰,數以萬計的社會財富在混亂當中被外國資本洗劫一空,蘇聯人瞬間變得一貧如洗。
圖-蘇聯這頂帽子,也成了歷史
然而事情到此結束了嗎?沒有。解體出來的俄羅斯成為西方國家新的目標,而此時葉利欽仍舊天真地對美國保持幻想。在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的指導下,俄羅斯引入“休克療法”,但換來的不是經濟領域的起死回生,反而較之以前更加雪上加霜。除此之外,美國在政治、軍事、外交等各個領域對俄羅斯進行全面打壓,甚至妄圖推動俄羅斯的“二次解體”。較為典型的是1994年,美國鼓動車臣獨立,由此爆發了第一次車臣戰爭。
圖-再回首,大國沒有資格投降
時至今日,俄羅斯仍舊沒有從低谷當中走出,或許從選擇屈服那天開始,俄國人就不得不為自己的天真買單。大國沒有資格投降,示弱同樣贏取不了對手的憐憫,唯有奮發圖強、立足自身才能真正換來民族複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