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家卫国是什么意思啊 我国历史上各族儿女团结一致,保家卫国的故事
我国历史上各族儿女团结一致,保家卫国的故事
历史上,各族人民友好相处,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长期进行着经济、文化上的交流,在民族团结和领土完整方面,每当国难当头,全民族危亡时刻,少数民族坚定不移地抵制分裂,总是以国家统一大业为重,以自己的民族、家人、本人为轻,各民族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奋力抗侮,共赴国难。
一、发生在黑龙江的雅克萨之战,鄂伦春猎人全民上阵奋勇抗击沙俄侵略者;在当地少数民族的协助下康熙征讨剿灭葛尔丹,乾隆讨伐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第五世达赖喇嘛、门巴族的梅惹喇嘛保卫西南边疆,五世达赖喇嘛、六世达赖喇嘛到京朝觐、忠于中央政府;
傣族大土司刀盈廷率先反抗英国入侵者,当地汉族、景颇族、傈僳族群众纷纷响应;壮汉两族共同成立黑旗军抗法援越,威名远扬;云南苗族豪侠项从周率汉、苗、瑶、壮、傣各族人民英勇抗击法国侵略者,寸土必争,无畏无惧;
二、傈僳族人在云南怒江英勇抗英,景颇族首领木然早乐东率部赶走英国侵略者,京族英雄杜光辉率领京、汉、壮、瑶各族群众抗法。
即使是在政局动荡、军阀混乱的年代,西南边疆的傣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同胞英勇地扯下英国米字旗,赶走英国侵略者,粉碎了英国侵略军企图从缅甸入境占领曼缅的阴谋,自觉担当起保家卫国的神圣重任。
三、在gcdzg成立初期,少数民族焕发出极大的政治热情,在各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工人运动、农民运动,组织工会、农民协会、妇女协会等群众性革命团体,建立自卫军开展武装斗争,反帝反封建,声援北伐斗争。
满族工人王俊,土家族女儿向警予,侗族的龙大道,壮族青年韦拔群等心向共产党;乌兰夫和多松年、吉雅泰等人成为中国蒙古族第一代马克思主义者;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与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接触。
他们途经苗、瑶、布依、土家、侗、彝、藏、羌、裕固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世居区,得到了各族人民的巨大支持。
红军主力抢渡金沙江,彝、傣、汉族船工不停地摆渡,支援红军安全渡过金沙江;
四、“九一八”事变后在南京的藏族同胞成立了康藏旅京同乡抗日救国会,共商抗日救亡大计,表达抗日取胜的决心。
西藏各大寺庙数十万喇嘛举行诵经法会,声援抗日斗争。
五、当日本封锁中国海岸线和西南的滇缅公路后,新疆成为中国抗战最重要的国际运输线。
新疆各族人民集中了大批交通工具,专门负责接运工作,新疆各族民众捐款购买了战斗机,送往抗日前线参加武汉保卫战。

日本人企图分裂中国,建立伪自治政权,身处抗战前线的蒙古族同胞,始终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挫败了日本人的阴谋。
马本斋的回民支队歼灭日伪军几万人,成为 “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
东北抗日斗争,有许多朝鲜、满、蒙古、达斡尔、赫哲、鄂伦春等少数民族战士英勇奋战。
中国今天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就是各民族形成“谁也离不开谁”的血肉关系,守望相助,不离不弃,长期共同开拓和捍卫的结果。
扩展资料:
纵观历史,几千年来,中华各民族为祖国的统一和繁荣都做出过重要贡献,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经济、历史、文化的发展。
华夏族最早开发了黄河流域及中原地区; 东夷最先开发了沿海地区; 苗、瑶最先开发了长江、珠江和闽江流域; 藏、羌最先开发了青海、西藏; 彝、白等民族最先开发了西南地区; 满、锡伯、鄂温克和鄂伦春等民族的祖先东胡族最先开发了东北地区;
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先后开发了蒙古草原; 黎族最先开发了海南岛; 高山族最先开发了台湾。
中华文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源远流长,它的源,来自各个民族的创造与发明。
汉族首创了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四大发明; 维族和黎族最先学会了棉花的种植和纺织;
回族建筑师亦黑迭儿丁规划并主持修建了元大都,为北京成为世界名城打下了基础; 藏族保存的两大古代佛学著作《甘珠尔》和《丹珠尔》, 至今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两件瑰宝。
几千年来, 中华各民族日益密切的交往、团聚和统一的过程, 也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各民族经过不断的迁徙、杂居、通婚和各种形式的交流, 在文化上互相学习, 在血统上互相混合,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各民族、地域间的界限日见淡漠。
春秋战国时期,各民族通过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兼并战争,逐步融合。
这一融合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各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民族融合现象。
蜀国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积极发展当地经济,加速了西南少数民族的封建化;吴国征服、招降和笼络越族,大批中原人口南迁,更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程;
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了一系列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为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宋辽金时期,战争虽一度频繁,但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元朝时,民族融合达到高潮。
汉族人民大量迁居到边疆地区,带动先进生产技术,开发了边疆经济。
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杂居,加强了民族融合。
参考资料:柴达木日报-回顾历史 珍爱团结 让民族团结之花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