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怎样渡过严寒的冬季
大自然里有许多现象是十分引人深思的。例如,同样从地上长出来的植物,为什么有的怕冻,有的不怕冻?更奇怪的是松柏、冬青一类树木,即使在滴水成冰的冬天里,依然苍翠夺目,经受得住严寒的考验。
![]() |
其实,不仅各式各样的植物抗冻力不同,就是同一株植物,冬天和夏天抗冻力也不一样。北方的梨树,在摄氏零下20〜30度能平安越冬,可是在春天却抵挡不住微寒的袭击。松树的针叶,冬天能耐-30°C严寒,在夏天如果人为地降温到-8°C就会冻死。
什么原因使冬天的树木特别变得抗冻呢?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
最早国外一些学者说,这可能与温血动物一样,树木本身也会产生热量,它由导热系数低的树皮组织加以保护的缘故。以后,另一些科学家说,主要是冬天树木组织含水量少,所以在冰点以下也不易引起细胞结冰而死亡。但是,这些解释都难以令人满意。因为现在人们已清楚地知道,树木本身是不会产生热量的,而在冰点以下的树木组织也并非不能冻结。在北方,柳树的枝.条、松树的针叶,冬天不是冻得象玻璃那样发脆吗?然而,它们都依然活着。
那么,秘密究竟何在呢?
原来,树木的这个本领,它们很早就已经锻炼出来了。它们为了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每年都用“沉睡”的妙法来对付冬季的严寒。
我们知道,树木生长要消耗养分,春夏树木生长快,养分消耗多于积累,因此抗冻力也弱。但是,到了秋天,情形就不同了,这时候白昼温度高,日照强,叶子的光合作用旺盛而夜间气温低,树木生长缓慢,养分消耗少,积累多,于是树木越长越“胖”嫩枝变成了木质……逐渐地树木也就有了抵御寒冷的能力。
然而,别看冬天的树木表面上呈现静止的状态,其实它的内部变化却很大。秋天积贮下来的淀粉,这时候转变为糖,有的甚至转变为脂肪,这些都是防寒物质,能保护细胞不易被冻死。如果将组织制成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还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哩!平时一个个彼此相连的细胞,这时细胞的连接丝都断了,而且细胞壁和原生质也离开了,好象各管各一样。这个肉眼看不见的微小变化,对植物的抗冻力方面竟然起着巨大的作用哩!当组织结冰时,它就能避免细胞中最重要的部分——原生质不受细胞间结冰而遭致损伤的危险。
可见,树木的“沉睡”和越冬是密切相关的。冬天,树木“睡”得愈深,就愈忍得住低温,愈富于抗冻力;反之,象终年生长而不休眠的柠檬树,抗冻力就弱,即使象上海那样的气候,它也不能露地过冬。
- 上一篇
为什么移植一棵树时要剪去一部分枝条和叶子
当园艺工人栽植果树,绿化环境时,往往把树苗的枝条和叶子剪掉一部分再移植;个别地方在移植叶子面积较大的树木时,还要把每张叶子剪去一半或三分之二。这是为什么? 树被移植,在挖掘的过程中,它的根系多少总要遭到一些创伤,移植后,这些受伤的根就失去了吸收水分的能力。
- 下一篇
热天中午为什么不宜给花浇冷水!
在夏天,各种树木花草都蓬勃地生长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也最多。如果有几天不下雨的话,由于花的根系分布浅,很易受干旱,所以常常需要浇水。 可是,给花浇水也要注意时间,如果在中午的时候给它浇冷水,不是帮助它,而是害了它,所以一个有经验的花农,总是在傍晚或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