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名词解释怎么做 求历史名词解释

火烧 2022-02-22 09:06:19 1061
求历史名词解释 1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2知晓过去和未来的变化,自成一个学派3
历史名词解释怎么做 求历史名词解释

求历史名词解释  

1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年~约公元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2知晓过去和未来的变化,自成一个学派

3《新史学》,是梁启超所撰的一篇长文,它是资产阶级史学家批判传统史学,试图建立新的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标志。

4殷墟是中国商代后期都城遗址,位于中国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横跨洹河两岸。

5是一种源自中国古代天子依爵位高低将领土分封与宗室或功臣做为食邑的制度;在此一制度下,诸侯、领主或大地主能强行索取土地收入,并且能在其领地上行使政府职权。

6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

7《春秋三传》即《左氏春秋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8“古史层累说”是顾颉刚古史学说中最先提出,是主要核心与灵魂,也是最为重要的方法体系。

就具体的古史研究而言,顾颉刚的独创性主要表现在提出了“古史层累说”,这既是一种历史观,又是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可以说这是在“层累地造成古史”观支配下的方法论体系。

9丧家狗比喻无所依归的狼狈相。

典故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

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10秦始皇(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即嬴政。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

11何谓“编户齐民” ①被西汉政府正式编入户藉的自耕农、佣工、雇农等,称为编户齐民。

②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

12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盛行于秦汉。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

13 项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

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

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

14即对民众使用儒学进行统治,同时使用法学(即酷刑)来对付威胁统治的人。

在汉朝,一般认为是儒、法、道(黄老之说)并施的。

汉宣帝曾教育他的儿子时说过:“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

15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天师道、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

据史书记载,在东汉顺帝时期,由张道陵在蜀郡鹤鸣山(今四川成都市大邑县北)创立。

16永嘉之乱后,由于对司马政权的大力支持和艰苦经营,琅玡王氏被司马睿称为“第一望族”,并欲与之平分天下,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真正的是“王与马,共天下”。

17元和十四年是开塔的时期,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

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

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

18古时学生的入学大礼。

在古代,凡是新入学的生员,都需进行称为“入冸”的入学仪式。

《礼记·王制》记载:“学童首先换上学服,拜笔、入泮池、跨壁桥,然后上大成殿,拜孔子,行入学礼。”

19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人称王阳明。

汉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

20中国古代对交易中介人的主要称谓,有过驵侩,牙人,经纪等多种,其中牙人是始见于唐代而为后代所长期沿用的一种主要称呼。

21珠玑古巷位于距离南雄市区东北方向10公里远的珠玑镇,珠玑巷又名沙水镇,在沙水河西侧。

珠玑巷是一个具有一千一百多年历史的古巷。

它得名于唐敬宗年间。

22大礼议是指发生在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到1539年(嘉靖十七年)间的一场规模巨大、旷日持久的争论,为明朝嘉靖年间因明世宗生父称号问题引起的政治纷争,发生于明世宗登基不久之时。

当时,世宗与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武宗旧臣们之间关于以谁为世宗皇考(即宗法意义上的父考),以及世宗生父尊号的问题发生了争议和斗争,历时三年(1521年至1524年)。

23中国古代官府对城区规划和市场管理的制度。

亦称市坊制。

24三教合一是指佛教、道教、儒教三个教派的融和。

25《朱子家礼》是朱熹所著的主讲纲常伦理,礼节礼仪的书。

全书共分五卷,分别为通礼、冠礼、昏(婚)礼、丧礼和祭礼。

26“援礼入法”是将传统等级制度和礼制规范的原则贯彻到国家法律之中,依据人们的身份地位与社会关系来断案量刑。

27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

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

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礼记·丧服小记》所谓“上杀、下杀、旁杀”即此意。

28亲亲相容隐,亦称为同居相容隐、亲亲得相首匿等,是中国古代中华法律体系中一项规定,指“禁止亲属之间互相控诉或者作证,以保护传统的伦理秩序”的规定。

29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

始于北魏,北齐、北周、隋、初唐时均沿此制。

唐中叶后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瓦解。

“计口授田”是指政府根据所掌握的土地数量,授予每口人几十亩桑田和露田。

桑田可继承,露田在年老或死亡后要收回。

30一条鞭法是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

初名条编,又名类编法、明编法、总编法等。

后“编”又作“鞭”,间或用“边”。

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

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

31 坞壁指的是在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时,为抵御胡族统治者遣民和战乱,北方汉人纠合宗族兄党,据险自守,经济自足的军事屏障。

32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

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中央政府委派。

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 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33利玛窦(Matteo Ricci,1552年10月6日—1610年5月11日),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

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

34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晚清重臣,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曾经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等。

35《原君》是十七世纪中国著名思想家,历史学家黄宗羲的政论集《明夷待访录》的开宗明义篇。

全书包括《原君》、《原臣》、《原法》等阐发民主、平等思想的篇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把批判的矛头直指君主专钊及其理论基础的论著,它鲜明地体现了近代民主思想。

36山西商人资本中的货币经营资本形式,最著名的是票号。

票号又叫票庄或汇兑庄,是一种专门经营汇兑业务的金融机构。

追问

每个200字哦 麻烦您啦 我再加20分哦 发我邮箱 726484197@qq O(∩_∩)O谢谢

追答

已经发到你邮箱了,请查收。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