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齐桓公是如何称霸的 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春秋时期)

火烧 2021-10-23 13:39:43 1043
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春秋时期) 春秋前期,齐桓公为夺取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一度称雄中原的郑庄公逝世后,其霸业亦随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齐桓公。他重用具有改革思想的管仲等人,制定了富国强兵,尊

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春秋时期)  

春秋前期,齐桓公为夺取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

一度称雄中原的郑庄公逝世后,其霸业亦随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齐桓公。他重用具有改革思想的管仲等人,制定了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的图霸战略。齐根据其地近东海,土地肥沃更富渔盐之利的有利条件,在经济上施行“拥地衰征”,“通货积财”等发展农业、商业的政策,并“使民鬻之四方”,运盐至内陆各国.换回金属。

用以制造兵器。同时还设立了允汁犯人缴纳金属及兵器赎罪的制度。政治上实行“叁其国而五其鄙,定民之后。成民之事”的政策,将国都地区,划为二十一乡(每乡二千家):工商之乡六、士乡十五;将鄙野之农民,划为五属(每属九万家),分级管理,并建立荐举及监督制度以加强统治。军事上实行“作内政而寓军令”的政策.规定士乡国人专服兵役,世代相传,以保障拥有充足、稳定及高质量的兵源。

并将士乡按轨(五家)、里(五十家),连(二百家),乡(二千家)四级编组。军队与之合―,亦按伍、小戎,连、旅四级编组,每家出战士一人,一乡二千人为一旅,五旅组为一军,全国共三军。由于战士“世同居.少同游”,官兵彼此熟悉了解,所以“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昼战其目相视足以相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军队的凝聚力及战斗力。外交上实行“奉天子令令诸侯,内尊王室,外攘四夷”的政策,以适应当时王室衰微,列国互争,戎狄南侵,荆蛮北渐的局势。

齐桓公是如何称霸的 齐桓公图霸中原之战(春秋时期)

桓公即位的次年(前683年)即灭谭,将齐西部疆域扩至济水流域。桓公五年(前681年),齐与对立的鲁国重新通好。齐桓公随后以平定宋内乱为由,召集鲁、宋,陈、蔡、邾等国之君在北杏会盟。同年,齐又以遂君未应召赴会为借口,出兵灭遂,完全控制了广大的济、汶地区。

六年,齐攻宋时,除有陈、曹等小国参加,周王亦遣大夫率军助战;七年诸侯在鄄会盟时,与会的宋、郑、卫、陈之君均表示听命于桓公外,标志着周王及实力较强的中原诸侯均已承认齐桓公的霸主地位.为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齐国的霸权与控制范围,齐桓公曾四度发兵击退山戎、赤狄等异族军队,“援燕,救邢、存卫之举,使介威望大增。周惠王于十年(前667年),惠王遣卿士召伯廖赴齐,赐封桓公为伯侯,正式确认为诸侯领袖。

此时,楚国正力图向中原发展,并连年发兵攻打附齐的郑国。为此,齐桓公于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率八国联军击蔡、攻楚。桓公发动战争的目的在于争霸。而指导思想却是注重“兼弱”与“胜一而百服”,所以虽对弱小国家无情兼并,而对中等国家则力求慎战、少战,对实力强大之国,更尽可能避免决战。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