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历史上属于什么国家 广东历史文化名村有哪些
广东历史文化名村有哪些
翠亨村
翠亨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的故乡位于中山市南朗镇东南部,相传,清朝康熙年间,蔡姓人在此建村,因地处山坑边,故名蔡坑。
后人见该村山林苍翠,坑水潺潺,风景优美,且方言“蔡”与“翠”、“坑”与“亨”谐音,又寓意万事亨通,于是在道光初年改称翠亨,沿用至今。
翠亨村从村落的选址、布局,建筑的设计、装饰到村落文化的形成,展现出儒家礼仪文化与地域文化传统的渗透融合,是物质空间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完美结合,处处体现出香山文化、岭南文化乃至中华传统文化。
歇马村
歇马举人村人杰地灵。
明、清时期,村上培育出600多位功名人士,其中,举人级以上有280多人,九品至二品官员有280多人,成为闻名遐迩的“举人村”。
歇马古村建筑布局匠心独运,村场巷道扇状展开,百年老宅鳞次栉比,是一条名符其实的古村落。
乡民在锦江河畔曾竖起200多块功名碑,还有皇帝赐赠的敕命石刻,八大功名旗杆夹尤引人注目。
教子地台、励志园遗址、六大雕梁画栋的祠堂、烈马雄风、烈女碑和五公庄园等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塘尾村
塘尾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境内,于宋代立村,是一个李姓宗族村落。
塘尾古村占地面积39565平方米,现保存有明清时期祠堂21座,民居268座,古井15眼,书室19座,围门4座,谯楼17座,水塘6口。
塘尾村以古围墙为界,依自然山势而建,坐北朝南,围前一大两小三口池塘,分别代表蟹壳与两只蟹钳,围面两口古井代表两只蟹眼,仿生喻意一只巨蟹守护着村落和村前的千亩良田。
围墙上开东、南、西、北四个围门,附设17座谯楼,加上村中的独立谯楼,共计28座,按照二十八星宿的名称来命名。
古村的围墙、围门和谯楼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南岗古排村
南岗千年古寨房屋依山傍坡,密密匝匝,挤在一起。
往往是前面的房子的屋顶和后面房子的地面平高。
其间有一条走廊过道。
横街直巷,就地取材,以石块铺路,把各家各户串连起来,形成瑶排的格局。

其房舍,普遍分住宅、谷仓、柴寮等三种类型。
住宅大部分是二层楼房(称吊脚楼)和平房。
一般以三间为一单元,住一户人家。
而村内的房子多数建于明清时期,以石灰拌沙砌青砖,屋顶盖瓦,四檐翘角,普遍高度一丈三尺至一丈六尺,瓦檐伸延到门口一公尺多长,再从楼板伸出一公尺,用木条把楼板与瓦檐木条连接起来,将伸出的楼台(阳台)吊在屋檐下,形成风格独特的吊脚楼(其实没有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