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世界都重视植物园的建设
植物园在我国是新兴的科学事业之一。它肩负着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两个方面的任务。解放前,我国只有中山、庐山2个植物园;到目前,已增加到遍布全国各地的近100个。从世界范围看,20世纪以前,还不足100个,到本世纪70年代已增至600多个,到80年代末则猛增到1500多个。差不多每一个重要的城市都建立起植物园。它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一个部分。
为什么全世界都重视植物园的建设呢?它在我们人类的现代生活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国际公认的最低标准是:凡是向公众开放,而且那里的植物是挂上名牌的,都可以称为植物园。当然,我们不会满足于这一低标准的。
人类生存的最根本条件,就是依赖于能够直接利用太阳光能生活的绿色植物。分布于地球表面各处的植物有30多万种。人类在将近1万年的时间里,已经在不同的地点,利用不同的方法,将野生的、有利于人类的植物改造成为能大量生产的栽培植物。现在估计,可供食用的栽培植物约有900种,经济植物约1000种,饲料、绿肥等约400种,合计约2300种。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但这个数目还不到植物种类数量的1%,而个别地区栽培植物的种类数量就更少了。所以,如何扩大利用植物种类,改善已有种类的品质,从别处引入新的种类等,是人类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 |
此外,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世界人口的大量增加,使全球性的森林遭受极度破坏,物种大量毁灭。按目前被破坏的速度计算,25年后,全世界将有1/4的植物种类濒临灭绝的危险。如何保住这些大自然赐给人类的财富,又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植物园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立的一个部门,它利用现代植物学中如分类学、形态学、生态学、生理学、细胞学、生物化学、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以及有关的环境学科如地理学、土壤学、气候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对植物进行调查、搜集、引种、栽培、繁殖、改造等一系列活动,以便成功地为人类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植物。
由于各地的环境和条件不一,植物园的情况也就各异。有的规模较大,并且能综合性地开展研究工作,如国外的邱园(英国)、阿诺德树木园(美国)、我国的华南植物园(广州)、中山植物园(南京)等。有的以教学为目的,多附设于大学、专业学校中。有的是侧重于科普的地方性植物园。
一般植物园都建在城市附近,方便接待来访者。面积大小不一,大的可达几百公顷,保存种类可达数千、数万种。园内一般分为:1.展览区,大部分面积为露地,小部分为温室和荫棚,栽植着大量引种成功的种类,对外开放;2.科研试验区,包括试验地、原始材料圃、实验楼等;3.图书室、标本室、行政管理室等;4.职工生活区等。后三区不对外开放。
概括地说,植物园是从事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引种驯化工作和向公众介绍成果的园地。这项工作不仅仅是少数人的,它是与全体人类生存有关的共同事业,大家都应该关心和爱护这一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