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康熙景陵被盗 康熙景陵,康熙的景陵在1945年被盗了,但现在地宫里面到底怎样?地宫

火烧 2021-11-01 10:17:47 1060
康熙景陵,康熙的景陵在1945年被盗了,但现在地宫里面到底怎样?地宫 康熙的景陵在1945年被盗了,但现在地宫里面到底怎样?地宫里的人尸体怎样?景陵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四后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

康熙景陵,康熙的景陵在1945年被盗了,但现在地宫里面到底怎样?地宫  

康熙的景陵在1945年被盗了,但现在地宫里面到底怎样?地宫里的人尸体怎样?

景陵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四后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没有被封,直到1952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成立才封住盗口。为保护遭受过盗墓厄运的景陵地宫与其内康熙皇帝的骨骸,有关部门在清理地宫后,决定暂时对游人不予开放景陵地宫。

1995年到1996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景陵的地面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使景陵的地面建筑基本上已经恢复历史原貌。

扩展资料

皇陵概括

民间在历史上能称为“大帝”的,康熙皇帝算一位。

康熙皇帝可以说是清朝入关后文治武功最为厉害的一位。他在位61年,在位期间就为自己选择并建造了陵墓。

康熙皇帝死后葬于河北遵化的清东陵。

这处皇家陵园有顺治皇帝的孝陵、孝庄太后的昭西陵,还有康熙后世子孙乾隆皇帝的裕陵、咸丰皇帝定陵、同治皇帝惠陵。

康熙皇帝的陵莫叫景陵。

康熙陵墓挺有特点,空中看整个景陵是一个半圆状。在景陵高低错落有致的建筑看,地位高的皇陵居中,而地位低的妃子则在康熙陵墓的后面。

景陵的地宫中,除了康熙的灵柩外,还有孝诚仁皇后、孝昭仁皇、孝懿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及敬敏皇贵妃。景陵中还有48位妃嫔,外加康熙皇子第18个儿子胤衸。

陪葬康熙皇帝的妃嫔主要是温僖贵妃加上11个妃子,她们分别是慧妃、惠妃、宜妃、荣妃、平妃、良妃、宣妃、成妃、顺懿密妃、纯裕勤妃、定妃;

还有8个嫔,10个贵人,9个常在,9个答应。

康熙大部分后妃都陪葬他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景陵

康熙大帝的景陵何时被盗的啊?

康熙大帝的景陵是在1945年9月被盗的。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中国仍是动荡不安,清东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继1928年7月孙殿英之后的第二次盗掘清东陵文物的狂潮。

同年9月当地一个姓张的人纠集约300余人对景陵展开了大规模的盗掘,将尘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宫打开把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四后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对外开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当时的工作人员,把景陵的盗洞口密封起来,但是对地宫里面没有做任何清理。

1995年到1996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景陵的地面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使景陵的地面建筑基本上已经恢复历史原貌。

扩展资料:

景陵是康熙帝的陵寝,在清东陵孝陵的旁边。景陵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频发大火。对于古建筑来讲,这可是致命的事情。景陵在历史上共有过三次起火的记载。

第一次大火发生在光绪三十一年二月二十日,景陵的隆恩殿起火,把大殿全部烧毁。大殿是陵寝的主要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十分壮丽。

但是,人们更关心 的是大殿中被烧毁的神碑。另外,这次大殿失火也波及了其他建筑。大火燃烧后,先是殃及了东西配殿,把两个配殿的琉璃瓦烤黑了,门窗也烤着了。

而大殿后面的 三座琉璃门损失最大,琉璃件被烤坏,陵寝门被完全烤着,整个琉璃门毁于大火。这件事被守陵的大臣上报给了朝廷。

慈禧太后一听,吓了一跳,赶忙派出两个重量级的大臣前往查办,这两个人就是赵尔巽和铁良,一文一武,既有韬略,又有胆识。

他们二人被派往清东陵调查火灾事故,采取的办法就是提审当事人。这些守陵人早吓得面如土色,不知如何是好,经过提审、分析、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这场大火居然是一场怪火。

康熙景陵被盗 康熙景陵,康熙的景陵在1945年被盗了,但现在地宫里面到底怎样?地宫

一怪是起火原因奇怪,我们国家的古建筑由于没有避雷设施,很容易在雨季被雷火击中而起火,这在北方很普遍。

旧历二月二十日,这 个季节北方不会打雷,不打雷就没有雷击起火的可能。二怪是起火的地点不对。按常理,大火都是在地面开始起火,没有在房檐起火的,而这次大火就是在房檐突然起火。

于是,朝野上下议论纷纷,人心惶惶。不久,就传出了一些极为可怕的说法。有种说法说是那些守陵人所为。

原来,这些人平时可能偷过景陵的祭器,为了掩人耳目,或者怕被人察觉,便放了一把火,把大殿给烧了,从而混淆视听。

而赵尔巽和铁良这时就像两只泄了气的皮球一样,千头万绪,无从下手。两位一想,干脆来个明哲保身,难得糊涂,上了个折子,结论是这是一场怪火,无从查考。

第二次大火是一股奇火,发生在1945年。这场火不是发生在地面上,而是发生在地宫里,确切地说,这场火是从康熙皇帝的棺材之中喷出来的。

据盗陵犯交代,他们为了盗取康熙帝棺材之中的宝物,命令砸开那个最大的棺材。两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挥舞着斧头劈向棺材,根本劈不开。

于是,找来了一把大锯,奋力 锯棺,就在将要打开的一刹那,从棺材之中居然喷出一团大火,这团火就像一个圆球一样蹿出来,直接扑向那两个人,很快就烧坏了他们的脸和身上的衣服,吓得他们赶紧扔下大锯逃之夭夭。

而当他们第二次再用斧劈棺的时候,居然再次喷出火来,又烧坏了盗贼的脸。难道是机关暗器吗?从康熙皇帝棺材中喷出的这股奇火,最终也没人解释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景陵的第三场大火最令人遗憾,它烧掉了康熙帝的一世英名,因为这场大火烧掉的是景陵的大碑楼。

这次大火发生在1952年7月14日,因雷击起火。景陵的这个大碑楼有许多独到之处,开创了清陵的几个第一。第一次由皇帝亲自书写碑文。

雍正皇帝为了 表达自己的孝心,做了一件前所未有的大事,那就是亲自书写了大碑楼上的文字,有4300多字,这是他的首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景陵

景陵为什么不对外开放

主要原因防盗,防止历史遗址遭遇破坏。

清东陵旅游区管理委员称:景陵地宫于礼于法不宜开放。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中国仍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清东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盗掘清东陵文物的狂潮。1945年9月,当地一张姓男子纠集约300余人,打开景陵地宫,将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导致康熙皇帝及四后一妃的骸骨散落地宫,景象惨不忍睹。

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没有被封,直到1952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成立才封住盗口。为保护遭受过盗墓厄运的景陵地宫与其内康熙皇帝的骨骸,有关部门在清理地宫后,决定暂时对游人不予开放景陵地宫。

扩展资料:

景陵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陵寝,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初十日开始动工,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营建告成。康熙皇帝首创了先葬皇后,地宫门不关闭,以待皇帝的先例。

康熙二十年三月初八日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同奉安入景陵地宫;康熙二十八年十月二十日孝懿皇后同奉安地宫;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驾崩,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初一日奉安于景陵地宫,掩闭地宫。

《钦定大清会典》卷42:景陵在昌瑞山,孝东陵之东。仁孝皇后合葬,孝昭皇后、孝懿皇后、孝恭皇后祔葬,敬敏皇贵妃(雍正元年,雍正因允祥之故,将其母敏妃追封为皇考皇贵妃和其谥号)从葬景陵地宫。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清景陵

康熙的陵寝为什么至今没人清理

有人清理的,康熙的陵寝归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清理、维护。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的中国仍是动荡不安,清东陵附近的一些土匪掀起了继1928年7月孙殿英之后的第二次盗掘清东陵文物的狂潮。

同年9月当地一个姓张的人纠集约300余人对景陵展开了大规模的盗掘,将尘封了200余年的景陵地宫打开把随葬珍宝全部盗走,康熙皇帝及四后一皇贵妃的骸骨散落在地宫之中,一片狼藉惨不忍睹。

景陵地宫的盗口一直“对外开放”了7年,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了文物保管所,当时的工作人员,把景陵的盗洞口密封起来,但是对地宫里面没有做任何清理。

1995年到1996年,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对景陵的地面建筑进行了一次全面的修缮,使景陵的地面建筑基本上已经恢复历史原貌。

扩展资料:

景陵的三次大火:

康熙皇帝在位61年,在文治武功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他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康乾盛世,素有“康熙大帝”之美誉。但与清朝其他陵寝相比,康熙皇帝的景陵明显的多灾多难。

1、道光十二年(1832年)正月,景陵东西朝房的房檐先后起火,幸亏扑救及时,未造成火灾。道光帝仍严厉惩处了护陵官兵。

2、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二月二十日早晨,景陵隆恩殿檐际突然起火,景陵隆恩殿内供放着康熙皇帝和4位皇后、1位皇贵妃的神牌。随着烈焰腾空,火势蔓延,整个大殿很快变成了一座火山。

这是继光绪二年(1876年)孝陵神功圣德碑亭被烧后,清东陵发生的第二次大火灾。光绪皇帝听说景陵的隆恩殿被烧后震怒,立刻派户部尚书赵尔巽、军机大臣兼户部右侍郎铁良为钦差大臣专程到东陵查办此案。

两位钦差大臣用尽了各种手段,折腾了十几天,既未查出火因,也未拿到凶犯,只得回京了。他们在写给光绪帝的奏折中无可奈何地说:火自上出,查无可疑形迹。对此光绪帝也无计可施,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3、1945年日本投降,时局动荡,东陵一带沉寂了多年的盗匪便又开始活跃起来。这样,景陵地宫便遭到了灭顶之灾。

景陵的地宫同已开放的裕陵地宫一样,为9券4门式结构,异常坚固,但清附地宫同明陵地宫相比,却又显得十分简单,即地宫入口明显,就在月牙城内,琉璃照壁下线正中处。

1945年8月,当地人张某带领一队人来到景陵,在陵院内拆了一大堆砖,也未能进入。于是他派出不少人站岗,让精明强干的人整整刨了一夜,才得以进入地宫之中。

由于正值雨季,地宫内积水很多,当盗匪们来到金券中时,看到许多棺椁。盗贼急切地用斧劈棺时,棺内突然冒出火来,当场烧伤了2个人,吓得匪徒们四散而去。

过了一会儿,看看没什么动静,盗匪才再次进入地宫之中……康熙大帝及其4后1妃的骸骨也被四散在地宫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景陵

康熙景陵是不是很恐怖?

景陵是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帝)的陵寝,位于遵化州西北七十里昌瑞山孝东陵之东稍南二里许。康熙的景陵,从空中俯瞰,整体呈半圆形,地位高者靠前居中,地位低下者居后。这座康熙皇帝的景陵,里面埋葬着康熙皇帝和他的众多皇后妃子们。但是,整座陵墓,皇帝竟然不是埋葬的唯一男性。

景陵地宫埋葬了康熙和元后赫舍里,继后钮祜禄氏,第三位皇后佟佳氏,和后来被追封的雍正生母乌雅氏,景陵妃园寝则埋葬了康熙的48位妃子,48位妃子里包括贵妃,嫔妃,常在,答应等人。 在景陵的妃园寝里却还葬着一个男性。按理说,景陵妃园寝,顾名思义,就是妃嫔的墓地,妃嫔死后,葬入秦诶,名正言顺,理所应当。但是在这里,不仅埋了康熙的48位妃子,还埋了他的儿子十八阿哥胤衸,成为了这个妃园寝里唯一的一个男性。

考古队进入康熙景陵地宫后,发现了什么,竟让他们提出永久关闭的要求?

康熙皇帝是中国古代比较出名的一个皇帝,他死后的墓陵的规模自然也是不小的,不过在新中国建成之后由几个考古学家进入其中后不久就向有关部门申请永久关闭地宫,这一点是让人很疑惑,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里面已经被清扫一空了,而且康熙和他的五个陪葬的女性也是尸骨无存,考古学家担心自己的安危就没有继续考察了。

首先,康熙的地宫前后多次被盗墓,对他的地宫影响最大的盗墓一共有两次,第一次的时候盗墓者即将进去的时候流出来一些金色的液体,因为对未知的恐惧,所以就没有再继续盗墓了,直接将这一伙人吓走了,另一次就是比较近的一次盗墓了,是由一群土匪闯进了墓穴之中将里面的东西横扫一空,同时将康熙和陪葬他的五个女性的尸骨直接丢弃到了角落里。

后来在被考古队发现的时候因为长期积水的原因,里面有很多的水,有的直接到了胸口的位置,而考古队进去的时候一方面是没有任何的发现,另一方面是没有没有看到康熙的尸骨,猜到可能就在积水中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他们就退了出去,并且再出去之后就向与管部门申请将地宫关闭,后来就同意了。

考古队进入其中是因为考虑到安全的缘故,所以放弃继续探寻的,另一方面那个古墓也没有特别大的探寻的价值了,里面的东西都被横扫一空了,长期的积水也看不到有什么危险,退出去是最好的一个选择。

为什么康熙的景陵会发生三次可怕的起火事件?

起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国古代的建筑都是由于木材造成的,而且没有避雷的设施。每逢天阴下雨的时候,一打雷劈中了建筑物做事会引起大火。三次火灾并不都是由打雷引起的。有一次火灾的起火原因并不明确。两次是由于打雷引起的。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当中。只有皇家贵族才能去建造一些比较高的建筑。建筑的高低也象征着身份的高低。皇家贵族的建筑总是要比其他人的建筑高许多。建筑高了容易遭到雷劈,一旦雷劈以后就会迅速起火。在故宫里面拥有着很多的大缸,这里面在夏天的时候就会装满水。如果哪个宫殿被劈起火以后,就会迅速的用缸里面的水去浇灭火。

第二次起火,是在光绪年间。这次大火失火也烧了特别多的建筑。最后调查火灾原因。调查出来是由棺材里面喷出的火而导致那火灾。在棺材之中,突然喷出一团大火,这团伙像一个球一样像人们拱来,很快烧毁了很多的建筑物和宫殿。当时所有的人都赶紧跑了出来。没有人知道这次起火的原因,最后只传下来是因为棺材里面喷出了火。有人认为当时是由盗墓者进入了棺材里面触发了机关,导致棺材才喷出的火。

康熙皇帝在外的时候是一位特别厉害的皇帝,在位期间清朝的经济是十分的发达,但去世之后,他的陵墓却不断的受到火灾的干扰。到底是人为的还是运气原因,谁也说不清。

当年康熙景陵被盗后,考古专家入内勘查,为何没挖掘就匆匆封死?

康熙皇帝做为我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当帝期间国泰民安,老百姓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可说是历史上最繁荣盛世时期。考古学家和盗墓者都猜测康熙景陵陪葬品一定很多很值钱,所以一直以来康熙景陵也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后来考古学家进入古墓后出现很多棕黄色的积水,各种考虑只好没挖掘就匆匆封死。

据传,盗掘了乾隆皇帝裕陵和慈禧的陵墓的东陵大盗孙殿英,也曾经将魔爪伸向了康熙皇帝的景陵。但是当盗墓的人刚打开地宫的门时,突然有大量的黄水从里面涌了出来,想要进入里面,就必须将水抽出来才行,只有的话就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担心时间长了被发现,孙殿英命不得不停止挖掘,景陵也因此逃过了一劫。

但是据相关记载1946年左右一个姓张的猖狂土匪组织了300多人对康熙皇帝的景陵进行了大规模的盗掘。这伙土匪他们将景陵中的随葬品洗劫一空,这还没有结束,最后更是将康熙皇帝以及他的四后一贵妃的尸骸给扔在地宫中,散落一地,一片狼藉。

后来就成立了康熙景陵文物保管所,有关考古人员一进入景陵,就感到阴森冰冷,再往前走时就发现有棕黄色的积水,而且积水冰冷刺骨,积水越来越深,很快积水就没过了他们的腰部。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就匆匆退出了地宫,并且迅速地将地宫和盗洞密封上了。

地宫(20)的人(175)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