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鲁迅先生的详细资料 吴一戎简介及详细资料

火烧 2022-10-30 02:23:58 1070
吴一戎简介及详细资料 人物履历1985、1988年先后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8年5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后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参加工作,

吴一戎简介及详细资料  

人物履历

1985、1988年先后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1988年5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后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参加工作,一直从事大型遥感地面信息系统的研制,参与国家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方向战略研究。

1998年起任国家"863"计画信息获取与处理主题专家组成员,是多项重大科研项目的负责人。

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6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主任。

2010年6月12日 ,受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学院名誉院长。

2012年9月6日,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大学电子电气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星载/机载SAR信号处理;遥感图像几何与辐射校正;大型计算机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包括高速网路、高性能计算机、伺服器、大型存储设备、系统软体、资料库、存储迁移软体);机载InSAR系统。

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以及遥感卫星地面处理和套用系统的研究。系统性地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

人物荣誉

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0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2018年5月30日,获陈嘉庚信息技术科学奖。

科研工作

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方向:微波成像理论研究、微波成像技术、雷达信号处理。

包括星载/机载SAR信号处理;遥感图像几何与辐射校正;大型计算机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包括高速网路、高性能计算机、伺服器、大型存储设备、系统软体、资料库、存储迁移软体);机载InSAR系统。

长期从事合成孔径雷达(SAR)系统以及遥感卫星地面处理和套用系统的研究。系统性地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

鲁迅先生的详细资料 吴一戎简介及详细资料

科研业绩

在20多年的工作时间里,一直从事微波成像理论的研究,系统的研制和处理算法的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推动了我国微波成像技术的发展,发表论文100余篇。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信息与通信工程组)成员;国家"863计画"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以及《中国科学F辑》编委等职。

吴一戎院士长期担任国家863计画信息获取与处理主题专家组成员,为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研究方向的规划和项目部署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担任国家863计画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专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解析度对地观测系统"专家,大科学工程"国家航空遥感系统"总设计师和中国遥感卫星一号系统副总指挥等。十余年来,吴一戎院士及其研究团队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不断开拓广泛覆蓋现代微波成像领域的科研工作,为我国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大创新贡献。

长期从事先进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技术、大型遥感地面处理及套用系统等的研究和建设,系统性地突破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与关键技术,提高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水平。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次,他领导下的研究团队获得了国防科工委首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