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贴吧喷子 他是喷子的祖师爷,人称「 ”三疯子”,鲁迅自叹不如,胡适避之不及

火烧 2022-08-25 10:43:36 1051
他是喷子的祖师爷,人称「 ”三疯子”,鲁迅自叹不如,胡适避之不及 古往今来,大凡身负巨才之徒,行为举止多非同寻常, 从从赤身裸体、啸聚山林的竹林七贤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饮中八仙, 从醉中捞月的李白到奉
贴吧喷子 他是喷子的祖师爷,人称「 ”三疯子”,鲁迅自叹不如,胡适避之不及

他是喷子的祖师爷,人称「 ”三疯子”,鲁迅自叹不如,胡适避之不及  

古往今来,大凡身负巨才之徒,行为举止多非同寻常, 从从赤身裸体、啸聚山林的竹林七贤到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饮中八仙, 从醉中捞月的李白到奉旨填词的柳三变, 从拜石为父的米襄阳到桃林中安睡的唐伯虎。 他们或恃才傲物、横行无忌, 他们或风流倜傥、桀骜不驯, 他们或藐视权贵,我行我素。 有人称他们为风流俊士,但更多的人称他们为「 ”疯子”。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位顶级学术大师,被称为「 ”学界三疯子” 第一疯是大名鼎鼎的怒目金刚章太炎。跑到袁世凯府上指着鼻子大骂的举动,普天之下就他一人敢做。 二疯子乃是活济公刘师培。他提出的「 ”衣服不要整洁、不要洗脸、不要理发”的三不生活主张估计没几个人能忍。 小疯子便是章太炎的学生,逮谁咬谁的疯狗黄侃,黄季刚。他怂恿儿子逛青楼的举动,绝对是刷新三观的下线。 他们三人皆身怀宝藏, 章太炎的朴学, 刘师培的经学、史学, 黄季刚的小学(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包括传统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皆是超群出众的独门绝技。 他们三人皆性情乖张,一言不合马上开干, 似乎随时都能做出让人惊掉下巴的出格举动。 土鳖君在心情低落的时候,便会翻出三位大师的疯人轶事,读一读,哈哈大笑一场,阴霾便一扫而光。 往后三期,土鳖君将给大家也讲一讲三位疯子大师的快乐往事,逗君一乐,权当益寿延年。 本期,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老三,脾气最大,性格最乖张、形举最出格,最任性的黄侃。 黄侃,字季刚,湖北蕲春人,其在小学和春秋左传上的成就几乎代表了近代最高水平,对《文心雕龙》、《尔雅》的研究也绝对是独步天下。 他是少年天才,打小便名声四起,2岁开蒙,5岁之幼便能背诵《史记》、《汉书》,7岁作诗,9岁便能写千言文章,15岁中的秀才,任谁见了都得恭敬一声「 ”神童”。 科举之道被废后,他便走进湖北普通学堂,与革命先锋宋教仁同窗,后因宣扬排满思想被学校开除。 他得张之洞资助,东渡日本,投入章太炎门下,深得章学三昧,甚至连脾气秉性都学的与之无二,嬉笑怒骂,任性而为。 24岁时,他从东瀛回国,组建孝义会,投身共和大业,四处宣扬民族大义和国家安危。一年之后,为孙文奔走江湖,大声疾呼,声援造势。 后因不想入仕宦之途,投身学界,辗转北大、武大、北师大、山西大学、东北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任教,此间以《声韵通例》、《与友人论治小学书》、《文心雕龙札记》等著作学术著作而声名显赫,跻身「 ”大师”之列。 而最被人津津乐道、喜闻乐见的并不是他的学术,而是他那些乖张的陈年旧事。 提到黄侃,连著名的软骨头—周作人都颇有微词,他说黄侃的国学水平在国内绝对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但他的脾气,和他的学问绝对成正比,有些事情说起来,着实令人不能恭维。 话说,黄侃与恩师章太炎的缘分便起与一场尿尿引发的争吵。 当年,黄侃远赴东瀛留学时,恰好同章太炎租住在同一个房子里, 当时章大师住楼下,黄疯子在楼上。 某晚,黄疯子水喝多了,频繁起夜,跑厕所跑的实在不耐烦了,便直接从窗户里解决了。 恰此时,小风这么一吹,骚臭的黄尿浇了正临窗夜读的章大师一脸。 章大师哪容得下这个,当即对着二楼便破口大骂。 黄疯子也不是那省油的灯,听到有人骂他,自然也不甘示弱,于是二人便引经据典,隔窗对骂起来。 两人对骂了一阵儿后,却发现对方骂的都十分有深度,竟然你引我接,十分投机,难免有些惺惺相惜。 互一通报姓名,发现早就相互闻名已久,变生相见恨晚之感。 黄侃当即拜了章太炎为师,成就了一段师生之谊。 值得一说的是,黄疯子和鲁迅先生都是章太炎门徒,二人同窗时也时有争论,就算是硬骨头如鲁迅每每说到黄侃,也对他佩服有加,自叹弗如。 黄疯子,骂也骂的过,打也打的赢。 1908年春,慈禧老妖婆和光绪小傀儡先后毙亡,清政府下令全国各地都要举 行国丧”,为二人开设灵堂。 武汉高等学堂里也设了一个,当全校师生在灵堂里默哀时,同盟会会员、中山先生的秘书田桓面带不悦和不满,被维持秩序的「 ”堂长”杨子绪看到。 「 ”堂长”当即拿起虎头牌给了田桓一顿胖揍,并扬言要开除出校。 这一幕正好被黄侃看在眼里,平头哥眼里哪容得下这个? 当即跑进灵堂,砸烂虎头牌,指着堂长鼻子高声怒骂一通,便扬长而去。 几日之后,田桓又带头剪了辫子,以示革命。 杨子绪简直快被气疯了,由举起虎头牌要教训田桓。 黄侃知晓后,立马拿着一根打棍子再入灵堂,将杨子绪痛打一顿。 要问黄侃最喜欢怼谁,那非胡适先生莫属。 1919年,胡适先生留学归来,受蔡元培先生之邀任教北大,因其发动新文化运动,提倡用白话文,被很多进步青年所追捧爆红,一时间风光无二,连黄疯子生平最得意、最付之重望的门徒傅斯年都倒入新文化阵营。 黄疯子在大失所望之余,心生怨恨,誓于胡适先生一较高低。 据说,黄侃上课之前比先放声大骂胡适先生一通,而后才正式开课。 直至黄疯子晚年,在中央大学教书时还不忘此时,每逢课前,便拿胡适先生来不及写完的《中国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说事,讽刺他为「 ”著作太监”,没有下部。 如二人相遇,黄疯子必向胡适先生发难。 某次,二人在北大校园相遇,黄疯子对胡适先生说,「 ”你搞新文化运动肯定不是诚心实意。” 胡适先生一头雾水,忙问为何? 黄疯子看着胡适先生一脸囧相,十分开心,不仅不慢的说,「 ”你如果真心搞新文化运动,就不叫胡适之了” 胡先生问,「 ”那叫什么?” 黄疯子说「 ”应该叫要到哪里去?”说完大笑一声,便扬长而去。 某次聚会之上,胡适先生当众大谈墨学,黄疯子听后十分不满,起身对胡适先生说道:「 ”现在讲墨子的人都是些混账王八蛋!”胡适先生大窘。 黄疯子又接言说道:「 ”便是令尊,也是混账王八!” 这话说的连胡先生的老爹一起捎上了。 这下胡适先生可急眼了,就要撸袖子开干。 而黄疯子却笑着说:「 ”适之莫急,我出此言不过是想试你一试,那墨子主张兼爱,是无父无君之徒。而你父亲尚在,怎么好去谈墨子呢?” 胡先生被噎的直翻白眼,但又无言以对,只得忍气吞声。 从此胡适先生尽量的绕着黄疯子,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又有一次,黄疯子给学生们讲文言文和白话文,又拿胡先生打擦。 他说:「 ”白话文与文言文谁好谁不好举个例子便十分明了,比如胡适的老婆死了,家人给胡某人发电报,如果用文言文,发‘妻丧速归’四字即可;若用白话文,就要写‘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呀’得用11个字,电报费要多花两倍有余。”引得全场捧腹大笑。 胡适先生闻得此言也不生气,也没硬刚,依然宣扬自己的白话文。 并引出一段「 ”干不了”的笑话,算是巧妙地回击了一番。 黄疯子一生怼人无数,钱玄同、沈尹默、陈汉章等大师皆是他嘴中败将。 谁红就怼谁,谁拔尖就怼谁。 黄疯子的乖张,不止逮谁怼谁,他的生活举止也十分与众不同。 在中央大学讲学之时,对学校出入必须佩戴校徽的规矩十分厌恶。 门卫见此公,不按套路出牌,便将其拦下,索要名片。 黄疯子登时大怒,对着门卫说,「 ”我这张脸就是名片,你把我拿去吧。” 说着抬脚便闯,门卫也坚决不让。 两人在门前大吵大闹,引得众人围观。到最后还是校长罗家伦闻声赶来,赔罪道歉,才肯罢休。 当时的中央大学以西式教育为主,所聘的教授们大多是海归精英,平时登堂入室皆是西装革履,唯独黄疯子是别样的风景,每天穿着洗的发白的长衫游走于一群西装之间,十分怪异。 某天大雨过后,黄疯子穿着一双木屐,三步一摇的往学校走,由于怕落水淋湿讲义,他还特意用油纸卷成一卷。 刚到校门口,又被一个新来的门卫拦下了,要看看他的油纸里包的什么东西。 黄疯子的怒火又一下点着了,你也不问问你的前辈,我黄某人是你想拦便拦得吗? 但这次黄疯子没与门卫计较,油纸报往门卫怀里一扔,便一去不返。 一连好几天过去,黄疯子依然没有上课,罗家伦就跑到他住所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黄疯子对着罗校长大发一通牢骚,怨其不懂得尊师重道。 罗校长连赔礼带道歉,又人劝驾,黄疯子消下气去,提出三个条件:「 ”下雨不来、降雪不来、刮风不来”。人称「 ”三不来教授”。 其实还有一不来。 某次,上课铃响起后,黄疯子依然在休息室安坐。学生们枯等一阵,见仍无人来,班长连忙向教务处汇报。教务处长赶紧跑去请他上课。哪成想黄疯子根本不吃这套,两眼望天说:「 ”时间到了哦,钱还没有到呢。” 不发饷不来! 不止门子、校长,连自己的师弟,黄疯子都不放过。 某次,他师弟吴承仕家里暂住,有天二人酒后争吵起来,吴师弟一气之下便让黄疯子滚出去。黄疯子也不甘示弱,晚上爬到房梁上,写下—「 ”天下第一凶宅!”后,卷包袱而去。 黄疯子自称「 ”酒色之徒”,美酒是他心头第一爱好,他喝酒从不论品种、香型,逮啥喝啥,白的、啤的、红的、黄的,能解瘾就成,一喝便醉,一醉便疯。 酒后与人恶语相迎,拳脚相向的事情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在北大教书时,黄教授便对学生们说,「 ”下面的内容是我的看家绝学,但北大给我那点工资远远不够让我讲出来的,如果诸位想听,那就请我下馆子,席上我们把酒细说。”学生们闻听此言,纷纷慷慨解囊,请黄教授大快朵颐。 慢慢的学生们又发现个秘密,如果谁考的不甚理想,请黄教授下馆子,便不用担心了。 风闻此事的蔡元培校长找他谈话,黄疯子便以学生们懂得尊师重教,他不好驳人面子辩解。 黄疯子最终还是死在了酒上,1935年中秋,49岁的黄侃与朋友一起登高赏菊,喝酒吃蟹,大醉而归,半夜惊起,吐血半盆而亡。 好色是黄疯子最被人诟病的地方,他一生桃花不断,生年不足50,却做了9次新郎,每段婚姻皆时间不长便移情别恋,始乱终弃。 更为世人不齿的是,其中3位还是由「 ”黄门侍郎”变成的「 ”黄门夫人”。 如果九个女人一一写来,实在太长,土鳖君就选两个最被人乐道的大家管窥一下。 对黄疯子影响最大的两位夫人莫过于黄绍兰和黄菊英。 黄绍兰,与黄疯子同乡、同族、同窗,早年间又与他一起投身革命,算是革命战友。 二人相识之时的黄侃还没疯彻底,仍是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武汉大学教授,又因为思想进步,主张先进,便十分受女孩子欢迎。 当时的黄绍兰也是武汉大学的校花,也是同盟会会员,反帝反封建的相同志向让两人接触频繁,而后黄疯子渐生情愫,如跗骨之蛆一样的追求黄绍兰。 她去北师,他便追到北师, 她去上海,他便追到上海。 黄绍兰终于迷失于如此疯狂的追求中,不久便身怀六甲。 黄疯子对怀孕后的黄绍兰失去了兴趣,便借在北大任教之机与女学生彭欣缃同居了,挺着大肚子的黄绍兰出其不意的赴京探望之时却遇到了同样身怀六甲的彭欣缃,勃然大怒的黄绍兰欲状告黄侃重婚,但拿出结婚证才想起,为了避免重婚罪,当时黄侃用的假名登的记。 而后,黄绍兰独自一人抚养孩子,罹患抑郁症,最终自杀而亡。 这等行径连自己的师母都看不下去,章夫人汤国梨在《太炎先生轶事简述》中愤然写下,「 ”有文无行,为人所不耻”,是「 ”无耻之尤的衣冠禽兽。” 被撞破好事不久,黄疯子奔赴武汉大学教书,将彭欣缃独自留在天津,独守空房便一去不归,从此二人相忘于江湖。 返回武大任教的黄疯子,很快便发现自己大女儿的同学,黄菊英十分乖巧可人,变生勾引之心。 黄疯子撩妹技巧十分了得,酒后写就《采桑子》一阕赠予佳人,词曰:「 ”今生未必重相见,遥计他生,谁信他生?缥缈缠绵一种情。当时留恋成何济。知有飘零,毕竟飘零,便是飘零也感卿。” 少不经事的菊英哪受得了这个,不惜与家族闹翻,也要与黄疯子结为连理。 黄疯子老牛吃嫩草的行为,引起一片哗然,各大小报纸大肆炒作,不断有人撰写文章痛骂,骂的狠的如,「 ”黄侃文章走天下,好色之甚,非吾母,非吾女,可妻也。” 黄疯子丝毫不以为意,反而派门下「 ”黄门侍郎”四下搜集骂他的报纸权当蜜月解闷之用。 黄疯子不只婚史丰富,光个青楼楚馆,来个吃酒狎妓更是不在话下.不光他自己去,他还想带着儿子同去。 据说某日,黄疯子问自家老二:「 ”你哥哥咋死,你知道吗?” 黄老二说:「 ”医生不是说了吗?肺结核啊。 黄疯子说”「 ”不对!再说” 黄老二猜了好几个,被老爹一一否认。 最后黄疯子说:「 ”是撸死的。 ”随后又嘱咐黄老二道,「 ”你不要学他,要是有这欲望,你赶紧告诉我,我带你去玩。”然后转念琢磨琢磨,也觉得不对劲,自言自语道:「 ”吾父子怎好同去?” 黄疯子以娟狂立世,自然有他的两把刷子。 虽然人品不怎么地,但是他的学问确是毋庸置疑的。 他天赋异禀,才思敏捷。 论及黄疯子的天赋,有个小故事可以跟大家一说。 他曾答应朋友写一篇碑文,并约好五六天交稿。 不几日,朋友亲自上门来取,才见黄疯子尚未动笔。 就在朋友不知所措之时,他让「 ”黄门侍郎”铺开纸,研得磨,印好笔,打好格。 弟子们一番忙活之后,就见黄疯子大笔一挥,一蹴而就,连款带文刚好写到最后一格,一字不差。 旁观之人无不拍案叫绝。 他尊师重道,一心向学。 年幼时,身为盐监的父亲尚在,黄疯子受到了良好的开明教育,他也下过一番苦工。 不说别的,但拿出那一笔书法,也是能管窥一番。 黄疯子的书法并不拘于一体,无所不临,虽以欧阳询、赵孟頫为骨,但兼容其他唐宋名家之长,而又自成一体。近观其字,洒脱、自然,脱胎于魏碑,又不拘泥于馆阁,有金石之气,书卷之味,又有娟狂之风。 恩师章大师曾评价他的楷书,已得到王羲之、欧阳询的真髓,又不落入前清书家的俗套,满眼前人风流,值得收藏。 在练字方面,他是下过一番狠功夫的,他几乎每日都要临帖练字,致死不辍,在他的日记中便写到,「 ”照写《阁帖》中汉章帝、晋宣帝、张芝、皇象、索靖、蔡琰草书及所称古法帖二条。”每日临习汉简一通。” 在尊师重道方面,他也可以成为楷模。 章大师因为痛骂袁世凯被其软禁在东四牌楼的钱粮胡同里的「 ”鬼宅”中,正在北大任教的黄疯子闻之老师无人相伴不得安睡,便抱着被褥来到章府,与恩师作伴。白天去学校上课,晚上剪烛论道,倒也不亦乐乎。 后来章大师劝他早日离开险境,他想都不想的说,「 ”先生住的,我便能住的。” 同住的师生二人一起彻夜探讨学问,章大师将一生绝学,精到见解系数传给了黄疯子,尤其音韵学上的学术让他这面突飞猛进。 有着如此羨煞旁人的天赋,又加上如此久久为功的治学态度,让黄疯子跻身顶尖大师行列。 黄门侍郎程千帆曾说「 ”我觉得季刚老师的学问是既博且专的。无论你用经、史、子、集、儒、玄、文、史,或义理、考据、词章来分类,老师都不仅有异常丰富的知识,而且有非常精辟的发明。他在文字、音韵、训诂诸方面的成就是空前的。” 但众人只见他可在课堂上逐字逐字的讲解《说文解字》,一不用翻书,二不不用看讲义,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头头是道。学生们下课后查书,绝对一字不漏,一字不错。 却不见他,五遍精读《说文解字》,给每个字都标记了大量的批注。 众人只见他高谈阔论、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却不见他无论贫寒交迫、疾饿相袭而不辍苦读,除夕之夜,普天欢庆,他独坐陋堂,精心研读。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这个道理。 纵然学问大如此,终没有著书立说,这确是他的终身之憾,也是文化的遗憾。 他曾立誓不知天命不著书。 直到他五十寿诞之际,他终于决定将毕生所学写将下来。 恩师章太炎得知后,也十分高兴,亲书,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成好著书。对联一幅送与黄侃。 但黄疯子看了对联之后,大呼不妙,「 ”此联内嵌黄绝命三字,吾命不久矣。” 不日,黄侃吐血而亡,章大师一语成谶,痛失高足。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