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艳丽的花常常没有香气,而香花多是白色或素色的
色彩斑斓、雍容华丽,是花能受到人们喜爱的一个重要条件。不少名贵的花卉都是色泽瑰丽的,譬如牡丹、芍药、玫瑰、月季、山茶、杜鹃、报春……它们以富于色彩的多样性而著称于世。
难道白色或素色的花朵就不登大雅之堂吗?事实并不是这样,许多受欢迎的名贵花卉,如白兰、含笑、玉兰、素馨、茉莉、水仙、木犀(桂花)……也都是白色的。何况贵为香祖的兰花,也没有鲜艳的色彩。白色和素色的花朵的共同特色是,姿容淡雅,气味芬芳,给人以娴静、清幽和高洁的享受。花香的秘密,是花中含有几种乃至几十种挥发性芳香油。它们常常只在花朵盛开的时候,才从花中散发出来,花儿开败了,香气也就不再溢出。
当然,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花是既娇艳夺目,又芳香宜人。可惜同时具备这两大特色的花朵,不仅自然界很少,而且栽培花卉中也不多见。对于自然界的这种安排,人们的认识是各不相同的。有人说自然界是公平的,它赋于一些植物的花朵以瑰丽的色彩,而将芳香洒在另一些植物的花朵上,平分秋色,公允得很。也有人说自然界是吝啬的,它不肯把艳丽和芳香一起赋予所有的花朵。评说自然界的是非功过,当然是没有意义的,但上面这段话,却相当客观地、准确地表达了一种自然现象:艳丽的花朵常常没有香气,而芳香的花朵常常是白色或素色的。
![]() |
为什么艳丽的花朵常常没有香气,而白色或素色的花朵却常常是香气扑鼻的呢?因为对于植物来说,开花是为了结果,而并不是供人赏玩的。色彩和气味都是植物引诱昆虫传粉的手段。然而,昆虫对花朵的要求,不像人类对花朵的要求那样苛刻。许多昆虫单凭颜色,就能准确地识别出适合它采蜜的花朵,至于花儿发出什么气味,对它们来说无关紧要或不起作用,因为它们大多是嗅觉迟钝的动物。而另一些昆虫,对于花朵散发出来气味反应则非常灵敏,即使很细徵的差别,都可以分辨得出来。因此,它们仅仅凭着这种卓越的嗅觉,就能准确地追寻到自己想要“拜访”的花朵,至于花儿是否漂亮,是并不介意的,这些昆虫多是色肓。我们知道,生物进化过程中有一种普遍的趋势,就是不断去掉自己身上多余的东西。自然选择像雕塑家手中的利刃,它毫不留情地将生物体上的累赘,一点一点地剔除得干干净净。对花儿来说也是这样,既然特定的色彩或花瓣,已足以对自己所需要的昆虫能发出明确的邀请信号,而且这种信号一定会被受邀请者所接受,再溢出浓烈的香气就是多余的了。同样,既然花儿散出的特殊气味,能够准确地传达花儿邀请昆虫前来采蜜的信息,卖弄妖艳也就完全没有必要了。至于风媒花和水媒花,是依靠风力和水力来传粉的,没有引诱的问题,所以那些花既无鲜艳的颜色,也没有扑鼻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