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的标准是什么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要做什么准备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要做什么准备
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要做什么准备
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2015年大学生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有变化,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仍然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导向,
经济新常态,大学生就业有何新动向
。同时,随着我国最近推出的一系列国际经济发展战略,外语外贸类专业需求可能会有所增长。
据介绍,2015年大学生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2015届大学毕业生总数将超过2014年。随着国家和地方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宏观就业压力不减,因此2015年就业需求与2014年相比没有明显的起伏。
2015年就业需求在结构性方面有变化,民营中小企业、二三线城市需求明显上升。此外,随着国家最近推出的国际经济发展战略,如“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亚太自由贸易区等,外语外贸类专业需求可能会有所增长。
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仍然是国家重要的政策导向。2015年,国家基层就业政策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又新增了一项利好消息:从今年起,高校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申报相应职称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
同时,国家也积极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据介绍,2015年继续执行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支持、免收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享受创业培训补贴、有关机构提供免费创业服务、除直辖市外大部分省对毕业生创业落户取消限制等。
大学生就业很难吗?要做什么准备?
难,准备吃苦碰壁

大学生就业需要做什么准备?想要学习可以吗?
可以啊,很多就业方面的知识,如面试、简历等
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新常态”
如何应对大学生就业形势“新常态”
13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指出,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继续增加,就业工作任务十分艰巨。2014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达到727万,创历史新高。其实,大学生就业难已是“老生常谈”,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这道难题。
从精英到大众
大学生“走下神坛”
“中国每年新进入市场的青年大约1500万,今年高校毕业生占了将近一半,这本身就说明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
从纵向上看,来自教育部、人社部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2014年,10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从338万人增长至727万人,总数翻了一番还要多。
再从整个就业市场来看,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大约有2500万,尽管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起已经开始下降,但劳动力供给仍处在高位。经测算,
到2030年左右,我国劳动力将一直保持在8亿人以上,就业的总量压力长期存在。“一方面,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必须转变,不能只盯着体制内,公务员、机关事
业单位和国企每年最多能吸收约60万毕业生,不到应届毕业生的10%。”莫荣说,政府也有责任把大学生就业引导到其他方面,以缓解就业压力。
经济步入中高速增长
一技之长更重要
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
在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线操作工、普工招工不足,也就是企业所讲的“招工难”;二是技术工人常年、普遍供不应求,中级
工、高级工求人倍率基本是1.8以上,也就是说两个岗位大概只有一个人求职。“我们很缺人才,而且人才队伍正在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我们很担心这将会
影响企业的发展。”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长朱新庆告诉记者。
通知要求,深化教育改革,积极调整教育结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顺势而为
不能死守“北、上、广”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大学生不肯离开大城市并非怕吃苦,而是觉得没盼头。
因此,在呼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的同时,政府和社会也需要创造条件,吸引大学生到基层、边远等亟需人才的地方。
通知要求,高校毕业生在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县以下基层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申报相应职称时,可不参加职称外语考试或放宽外语成绩要求……对到省
会及省会以下城市的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通知要求,各地区要结合城镇化进程和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充分挖掘教育、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及残疾人服务、农技推广等基层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的就业潜力,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习总第一次提及“新常态”是在2014年5月考察河南的行程中。当时,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首先,什么是新常态。
新常态:“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的状态。这个词本身就是矛盾的。在新的环境下发生的以前总是发生的状态,这不是废话吗?
政府拿新名词绕藤老百姓,就像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一样,中国根子不改变,结出的果
子还是以前那样的。
你说新常态和以前有区别吗?
新常态告诉你,在新的环境下,涛声依旧。
以前怎么样现在依旧怎么样就行
现在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关键是现在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或是说是自己的职业规划
每年毕业人数700-800万左右 08年达到1000万
目前国内 每年不可能新增这么多的岗位, 就业形式十分不乐观。
但很多岗位高薪依然聘不到合适的人才
每个专业的前5%的优秀人才依然吃香 ,,所以 努力学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