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为什么要寻找作物的野生亲属

火烧 2016-11-10 02:21:26 1040
大概在1万年以前,人类开始从野生植物上采集种子,进行播种栽培,生产粮食。从此世界上开始有了农业。农业诞生以后,原来聚居在荒野中的植物,便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了。 一方面,那些未被人们栽培的野生植物,仍然在荒野中生长,它们不仅要经受严寒、酷暑、干旱、水涝的磨练

大概在1万年以前,人类开始从野生植物上采集种子,进行播种栽培,生产粮食。从此世界上开始有了农业。农业诞生以后,原来聚居在荒野中的植物,便朝着不同的方向前进了。

一方面,那些未被人们栽培的野生植物,仍然在荒野中生长,它们不仅要经受严寒、酷暑、干旱、水涝的磨练,还要抵御病虫的侵害。在适应自然的长期选择中,它们渐渐地练就了一套过硬的本领,在恶劣的环境中幸存了下来。

另一方面,被人们栽培的野生植物,走的是另一条道路,它们按照人们的意愿,逐步被改造,经过年复一年的选择和培育,它们的果子变大,品质变优,产量变高,成了今天的农作物。但是,在优越的栽培条件下,它们变得愈来愈单纯,因此也就愈来愈脆弱。它们的“自卫”和繁殖能力必须在人类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就无法抵挡。

野生山葡萄

两种方向两种结果。现在的农作物正是由于太单调,常常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要解决这些难题,最好的办法还是要到它们的老家——起源地区去,从它们的野生亲属中寻找救星。例如,1974~1977年印度尼西亚的水稻因病毒感染发病和受叶蝉危害,损失300万吨,等于900万人一年的粮食。后来人们从印度3个野生植株中找到有抗性的遗传成分,问题终于迎刃而解。再如,黄矮病是大麦的毁灭性病害,过去无法对付,现在从埃塞俄比亚野生大麦单株中找到了抗病植株,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地,每年可以挽回1.6亿美元的损失。有人估计,利用野生植物的种质进行育种,每年提高作物生产率,价值达10亿美元。

近年来,从作物的野生亲缘种中找到了许多好材料。在巴西发现的野生“奇迹橡胶树”,产胶量可比栽培橡胶树高10倍。在我国东北找到的野生山葡萄,能耐-50℃低温。在墨西哥发现的野生多年生玉米,是一种有很大利用潜力的材料。野生亲缘种中好东西多得很呢,有待人们去发掘。今天看来是一棵区区小草,明日也许就变成无价之宝。

永远跟党走
  • 如果你觉得本站很棒,可以通过扫码支付打赏哦!

    • 微信收款码
    • 支付宝收款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