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淡黄柳 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原文及翻译赏析
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原文及翻译赏析
翠楼吟·淳熙丙午冬原文:
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成,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余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月冷龙沙,尘清虎落,今年汉酺初赐。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层楼高峙。看槛曲萦红,簷牙飞翠。人姝丽,粉香吹下,夜寒风细。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天涯情味。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
翠楼吟·淳熙丙午冬翻译及注释
翻译淳熙丙午年冬,武昌安远楼建成。我和刘去非等几位朋友去参加落成典礼。因此创作此首词。我离开武昌 十年,有老朋友在鹦鹉洲泊舟住宿,听到年轻的歌女演唱这首词。我向她询问,她还能详细地讲述旧事。友人回到吴地,向我讲述了这件事。我听后怀念起昔日曾经同游的好友,更加为今日的孤单而感伤。
明月的冷光映照着边塞的风沙,围护城保四周的竹篱一片寂静。今年朝廷开始赏赐尘民饮酒欢聚。弹奏起塞北新曲,听到元帅的军帐歌声清越。安远楼耸立入云霄,看它那红色栏杆萦绕楼簷,飞展一片翠碧。那位佳人美丽动人,从她身体上飘散一股幽香,寒夜里风儿轻轻地吹。就在此地,正该有潇洒的词友,像仙人一样,同登楼观蟾的朋友尽兴游戏。我一个人登上高楼久久地凝神望远,却只见芳草萋萋,绵绵不尽。飘泊天涯的游子,心中的孤苦有何人知道,只好借酒消愁,藉著赏花忘记豪情。此刻西山之外,黄昏时又卷起,一帘秋雨过后的晴丽。
注释翠楼吟:词牌名,姜夔自度「双调」曲。安远楼:即武昌南楼,在黄鹤楼上。刘去非:作者友人,生平未详。鹦鹉洲:在今湖北汉阳西南长江中,东汉末,黄祖为江夏(今武昌)太守,祖长子射,大会宾客,有人献鹦鹉,祢衡作《白鹦鹉赋》洲因此得名。小姬:指年轻女子。兴怀:引起感触。离索:离群索居。龙沙:《后汉书·班超传赞》:「坦步葱岭,咫尺龙沙。」后世泛指塞外之地为龙沙。虎落:遮护城堡或营寨的竹篱。《汉书·晁错传》:「要害之处,通川之道,调立城邑,毋下千家,为中周虎落。汉酺(pu)初赐:汉律,三人以上无故不得聚饮,违者罚金四两。朝廷有庆祝之事,特许臣民会聚欢饮,称赐酺。《汉书·文帝纪》诏:「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后来历代王朝,遇新皇帝登位,帝后诞日,丰收,平定叛乱等事,常有赐酺之举。酺,合聚饮食。此处所指事见题解。胡部曲:一种以琵琶为主的音乐。唐时西凉地方乐曲。《新唐书·礼乐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升胡部于堂上。.......后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此处泛指异族音乐。毡幕:指用毛毡制作的帐篷。元戎:主将,军事长官。《汉书·董贤传》:「统辟无戎。」注:「元戎,大众也。」高峙:高高耸立。人姝丽:容貌美丽指漂亮的人。《后汉书·邓皇后纪》:「后长七尺二寸,姿颜姝丽,绝异于众。」此地: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见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此处化用其意。素云:指白云楼。玉梯:指玉楼。祓(fu):原指古代为除灾去邪而举行仪式的习俗。此处指消除。西山外:王勃《腾王阁诗》:「腾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此处化用其意,一帘秋霁,「秋」字这修饰语,非实指,因作者游「安远楼」为冬季。霁(ji):雨后天晴。
翠楼吟·淳熙丙午冬赏析
此词为新楼落成而作,前五句就「安远」字面着想,虚构了一番境界,也客观地显示了筑楼的时代背景。「龙沙」语出《后汉书·班超传赞》:「坦步葱岭,咫尺龙沙」,后世用来泛指塞外,这里则指金邦。「虎落」为护城笆篱。宋朝南渡时,武昌是抵抗金人的战略要地,和议达成,形势安定下来,遂出现了「月冷龙沙,尘清虎落」的和平局面,这便是「安远」的意指了。汉制禁民聚饮,有庆典时则例外,称为「赐酺」。「今年汉酺初赐」是借古典以言近事。据《宋史》军共一百六十万缗,军中载歌载舞,一片欢乐景象。故接云:「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胡部本是唐代西凉地方乐曲。《新唐书·礼乐志》:「开元二十四年,升胡部于堂上。……后又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由此边地胡曲进入殿堂。又据《新唐书》「琵琶、笙、横笛、短笛、拍板,皆八;大小箜篥,皆四。工七十二人,分四列,属舞筵之隅,以导歌咏。」它在盛唐时本是「新声」,今又「新翻」之,用此盛大乐队以为帅府中歌舞伴奏,颇具气象。以边地之曲归为中原之用,亦寓「安远」之意。
以下正面写楼的景观。先写楼的整体形势,然后作细部刻画,从局部反映建筑的壮丽:红漆栏干曲折环绕,琉璃簷牙向外伸张。「槛曲萦红,簷牙飞翠」二句,铸词极工,状物准确生动,特别是「萦红飞翠」的造语,能使人产生形色相乱、目迷心醉的感觉。紧接「人姝丽」三句,又照应前文「歌吹」,写楼中宴会的盛况「粉香吹下,夜寒风细。」夜寒点出冬令,风细则粉香可传,歌吹可闻。全是一派温馨承平的气象。「此地」便是黄鹤山,其西北矶头为著名的黄鹤楼所在,传说仙人子安曾乘鹤路过。所以过片就说:这样的形胜之地,应有妙笔生花的「词仙」乘白云黄鹤来题词庆贺,人仙同乐。仙人乘鹤是本地故事,而「词仙」之说则是就楼成盛典而加以创用。「拥」字较「乘」为虚,「君」乃泛指,都能见出作者运思用笔的灵活自如。说「宜有」并非真有,不免有些遗憾。
其实通观词的下片,多化用崔颢《黄鹤楼》诗意,进而写登楼有感。大抵词人感情很复杂,「安远楼」的落成并不能引起一种生逢盛世之欢,反而使他产生了空虚与寂寞的感受。「玉梯凝望久」,他在想什么?「叹芳草萋萋千里」翻用崔诗「芳草萋萋鹦鹉洲」。「天涯情味」,正是崔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况味。这是客愁。「仗酒祓清愁,花销英气。」靠流连杯酒与光景销磨志气,排遣闲愁。这是岁月虚掷之恨。这和「安远」有什么关系呢?关系似乎若有若无。或许「安远」的字面能使人产生返还家乡、施展抱负等等想法,而实际情况却相去很远吧。于是词人干脆来个不了了之,以景结情:「西山外,晚来还卷,一帘秋霁」,仍归到和平的景象,那一片雨后晴朗的暮色,似乎暗寓著一个好的希望。但应指出,这三句乃从王勃《滕王阁诗》「朱帘暮卷西山雨」化出,仍然流露出一种冷清索寞之感。
总之,这首词虽为庆贺安远楼落成而作,力图在「安远」二字上做出一篇喜庆的「文章」;但自觉不自觉地打入作者身世飘零之感,流露出表面承平而实趋衰飒的时代气氛。这就使词的意味显得特别深厚。

翠楼吟·淳熙丙午冬创作背景
淳熙十三年丙午(公元1186年)秋,其时姜夔正住在汉阳府汉川县的姐姐家。入冬以后,武昌黄鹤山上建起了一座安远楼。作者为参加落成典礼,曾携友人刘去非前往一游,并自度此曲记述了这件事。十年过后,朋友在汉阳江边听到歌女咏唱此曲,昔日情景,如在目前,于是便道出了该词的本事。姜夔得知这一消息,深受感动,于是,便为此曲补写了词序。 诗词作品:翠楼吟·淳熙丙午冬诗词作者:【宋代】姜夔诗词归类:【祝贺】、【登楼】、【抒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