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东门城楼在哪里 柳州东门有那些小故事??
柳州东门有那些小故事??
捷报电波传来 龙城夜卖号外
“日本投降了!”1945年8月15日晚上9时许,一个叫朱杰的年轻人在柳州的东门城楼上大声喊道。
朱杰是当时《柳州日报》的收报员,工作时用一台手摇收报机接收来自国民党中央社的新闻。
看到中央社连续3次发布关于日本投降的电讯,朱杰才相信自己没有听错。
记录完后,他将手中的铅笔一掷,兴奋地向同事传达这一喜讯。
1944年11月柳州沦陷前两天,《柳州日报》社迁至桂北的融安县继续办报。
第二年6月底,日寇撤出柳州城,报社不久也迁了回来。
日寇撤离前纵火毁城,报社的房子被烧光,工作人员挖出埋在地下的印刷器械,发现大部分已无法再用。
所以,报社临时设在逃过一劫的东门城楼上,7月20日恢复出报,也只能靠油印,一份报纸只有八开大小。
据当时任编辑的于逢先生回忆,报社收到这一大“猛料”后,当即决定出号外。
一位姓凌的工作人员负责刻蜡版,虽然消息不长,但他花了很多时间精心刻写标题,以至于同事们在旁边干着急。
当晚10时许,号外印出来了,编辑、记者人手一沓,拿下楼沿街叫卖。
“日本投降!日本投降!请看日本仔投降了!”当时逃难在外的柳州人大多没有回城,街上十分冷清,因为还没有恢复电力供应,满城漆黑一片。
少数没有被毁坏的房子里,人们早早就吹熄煤油灯上床睡觉了。
所以,当时买号外的人并不多。

据于逢先生回忆,因为当时临江街道的住户大多说白话,卖报的记者就用白话吆喝“日本投降”,竟有人从窗口探出头来,惊慌地问:“乜野话(粤语“什么”)?日本过河?”原来是听错了。
由此可见,当时饱受日寇侵略之苦的柳州人,心中留下了多么浓重的阴影。
当晚,已经重新进驻河南银仔山下飞机场的美国空军,也通过电台收到了同样的消息。
美军官兵拿起枪支朝空中扫射,用乒乒乓乓的枪声表示庆祝。
第二天,号外就好卖多了,被市民抢购一空,消息很快在柳州传开。
当时逃难在外的人们,大多是通过这份号外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之后便纷纷收拾行囊,重返家园。